-
重点开发锂离子电池,加紧对铅酸蓄电池的布局和升级
2011/1/24 10:58:0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重点开发锂离子电池,加紧对铅酸蓄电池的布局和升级电池产业前景之阔无可厚非,但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电池产业如不能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几座大山,重蹈中国家电业“追随日韩、受制于人”的覆辙,便也不难理解。
迎来产业机遇
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里,将中国汽车工业战略转型方向定位为纯电动汽车。专家预测,国内新能源汽车到2015年的年销量可能达到百万辆。
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受力面最小、落脚点最鲜明的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某种意义上肩负了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使命。这绝非危言耸听。
近年来,虽然中国的车企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加大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但其创新的热点多集中于整车开发和传统零部件生产。而我国的车企在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合作中,大多以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车型为主,但这种发展模式过分依靠国外,导致绝大多数国产轿车的核心部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主动权被牢牢掌握在别人手中。
而与之相比,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掌握上,虽然与外企存在差距,但与之相比明显要短的多。新能源汽车不但是中国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在全球资源紧缺以及环保压力之下,各国均将其作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在全球产业发展方向、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核心技术差距相对较小等背景之下,新能源汽车被赋予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翻身的使命便显得理所当然。
而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的机遇就是电池产业的机遇。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建之一就是电池,这给电池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使命,而压在了中国电池企业身上的,则是沉甸甸的重担。
莫入概念炒作
对于电池产业迎来的这一机遇,引发的电池业间对铅酸蓄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争论,争论双方各有观点。
锂离子电池支持者认为,锂离子电池性能优越,用途广泛,与铅酸蓄电池相比,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在日韩等国,已经对锂离子电池作重点开发。
而铅酸蓄电池的支持者则认为,虽然铅酸蓄电池跟锂离子电池相比,在性价比、绿色环保等到方面存有不足,但从技术层面讲,这些不足完全可以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我国有着对铅酸蓄电池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在技术、应用等环节都有相对较成熟的经验,连此行业世界领先的日本企业也在坦言,铅酸蓄电池在未来二三十内不可能被完全淘汰。
对于两者间的争论,笔者倾向于铅酸蓄电池。在笔者看来,我国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起步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关键材料如隔膜和电解液都依赖进口,加上知识产权缺失等,使得锂离子电池在生产上很容易受制于人,而技术上的差距,更使得我国在锂离子电池生产应用上,不会在短时期达到动力电池的完美境地,自然也不会在短期内完全替代铅酸蓄电池。
对今年股市刮起的“锂电疯”,笔者认为,这完全是一场概念炒作。原因很简单,当时,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有“低碳”、“环保”功能的电动车产业被寄予厚望,而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锂也被各国重视之下,尤其是日韩对锂电池大举进攻之势下,向来喜欢“跟风”的中国企业加紧布局“锂电池产业”,便不难理解。
这次股市刮起的“锂电疯”,笔者在之前的分析文章中也强调过,日韩企业掌握的是核心技术,而中国企业,则只停留在对锂电池概念的模糊定义阶段,而急功近利、无长期战略规划、缺乏核心技术,只能让中国企业再次受制于人。
受“十二五”规划影响,很多中国企业追捧、跟风“锂离子电池热”,笔者认为,这同样会是一场概念炒作占主角的闹剧,最终受益的,终究会是手握技术与专利的日韩等企业,而对此热衷的中国企业,得到的只会是再次的跟风与追随。所以,中国的电池企业切莫再次走入锂电池概念炒作之中,而是沉下心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夯实产业链。
困难与挑战同在
铅酸蓄电池仍大有可为,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电池生产企业首先要对此有正确的定位,更要清楚自己在铅酸蓄电池上积累的各项经验,是追赶日韩的“资本”,切不可因“锂电池”的概念炒作,使之付之东流。
目前,中国电池企业需要做的,是停止对概念的炒作,加紧对铅酸蓄电池的布局和升级。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电池产业担当起新能源规划的“发动机”,发挥电池在新能源产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从目前来看,要达到这一目标,中国的电池产业面对的困难依旧多多,需要攻克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加强对上游原材料的布局。目前,国内期货铅一直未上市,造成了国内铅价频频受制于LME铅价,而失去把持铅价的话语权,很容易让中国企业随着铅价的上涨而失去铅酸蓄电池的廉价优势。目前,虽然国内电池企业上演动力电池热,但主要“热”在了整个产业链的组装环节,所以,中国的电池企业在原材料领域的投入仍有待加强,以避免动力电池行业重蹈整车技术“空心化”的覆辙,对再生铅的处理技术和环保监管也必须真正到位。
技术研发亟待提高。业内之所以存在铅酸蓄电池出局新能源布局的偏执声音,很大的原因在于,我国在铅酸蓄电池技术上的差距,造成铅酸蓄电池一直存在性价比偏低、使用寿命短、污染无法根治等结症。而据行业内的权威人士分析,这些问题通过技术研发都是可以避免的。目前,我国在铅酸蓄电池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已很明显,部分高端应用市场已被国外产品所垄断,如不在此环节加大投入与研发,长此以往,中国铅酸蓄电池市场将面临被蚕食的危险,更严重的是,电池产业的生产,也将重走“受制于人”的道路。
重视生产与应用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同国外先进的铅酸蓄电池技术相比,国内铅酸蓄电池行业在技术研发上,总因环保问题卡壳。铅酸蓄电池容易造成铅污染,人人皆知,但如何规避之,则少有企业下定决心去践行,行业监管力度不够。事实上,高污染风险不等于环境污染,企业只要严格遵循国家环保规定,是完全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的。另外,电池厂商应加强对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等技术的研发,使整个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概念终将被识破,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也是真正使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助推器。整体来看,摆在中国电池行业面前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而要解决这些困难,绝非一日之功,中国电池企业面对的,是一道道制约产业发展进程的短板,中国电池生产企业只有脚踏实地,将短板一一突破,才能使电池产业真正担当起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动机。
“当我们的电池企业对上游产业链中的原材料有了控制权,攻克了与日韩企业在技术上存在的差距,并解决掉电池制造及使用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电池行业便真正步入了新能源发展的轨道。”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韩作樑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