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业周期规律将被打破 巨变将随之而来
2013/12/26 11:42:0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白酒业周期规律将被打破 巨变将随之而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轮白酒行业调整,尤其高端白酒消费的深度调整,至少将持数据显示,2013年1~—4月,全国白酒产量达381.8万千升(折65度,商品量),增长6.9%,增速较1~—3月下滑0.92个百分点,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0.36个百分点。
白酒行业本次行业调整的深层次原因,是历经一段时期的膨胀式发展后,其积累的痼疾终于集中爆发。
从某种程度上讲,此次白酒业调整期的到来并不让人惊讶。自从1988年白酒价格放开至今25年,白酒行业历经数度起伏,呈现周期性发展的特征。早在数年前业内企业狂飙突进的巅峰时期,便有不少人警示了这一周期的尽头即将到来。
而今,当行业拐点到来,白酒业面临的是又一次循环,还是将打破周期律,迎来新生?
白酒周期律
从2002年到2012年,我国白酒业销售收入从495.88亿元上升到近4000亿元,增长近8倍;白酒产量从378.47万升上升到 1153.16万升,增长超过3倍;白酒业利税总额从126.78亿元上升到1366.18亿元,增长超过10倍。
在2013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众白酒企业力压群雄,不仅包揽了中标总额前三的席位,而且在前十名中,白酒企业更是占据半壁江山,反映出白酒业当时如日中天的发展态势。
“这是自25年前国家放开白酒价格管制之后,白酒业发展的顶点。”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中国表示。
但是,日中则昃。白酒业迎来了行业剧变的拐点。
有专家表示,25年间,白酒业的发展历程共经历了先涨、后跌、再涨的三个阶段,大约以8年为一个周期。此前的每次盛衰转变,均明显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例如,1996年由盛转衰,就发生在1994年国家分税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和银根紧缩时期,又恰逢国有企业大范围的体制性改革、流通渠道国有企业的大面积停滞和民营企业的初步崛起等大背景。
而2005年后,行业再次整体上扬,又反映出2003年开始的宏观经济连续腾飞、消费结构升级、商务消费骤增、国企改革基本完成等宏观因素。
此轮白酒业的变化是否仍是周期律的再次生效?是否还会在一个下行周期后再次迎来又一个“黄金十年”?
答案要从过去十年发展中来寻找。白酒业过去十年的腾飞,除了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市场之外的助推因素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整个行业的粗放扩张也早已为由盛转衰埋下了伏笔。
“行业出现低谷,是完成行业洗牌的前奏,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黎明,是经销商优胜劣汰的抉择,是企业质量优势凸显的机遇,也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的回归。”刘中国这样表达自己对所谓周期律的看法与理解。
当下,低谷已经不可避免。面对外部因素多重施压、内部急需创新发力,高端白酒发展空间日渐缩窄,以及经销商抗风险能力亟待提升等诸多未竟之业,五粮液又该何去何从?
跌宕中成长
进步,生发于执着的追求。力量,来自于过往的成长。
事实上,25年间,五粮液无论是顺周期抑或逆周期,都在行业的一次次起跌中不断充实和蜕变,有着太多逆势向上的故事。因而,应对此次危机,五粮液人“心里有底”。
上个世纪,坊间曾长久流传着白酒“吃得看不得”的说法,也流传着“有女不嫁烤酒匠,有儿不进酒糟房”的古谚。“作坊式老酒”一词时不时出现在人们对酒厂的描述中,对其卫生条件更是频频摇头。
而那时候起,五粮液酝酿了第一次厚积薄发,让所有人侧目。
尽管年销售额仅几千万元,年利润不足一两百万元,企业资金吃紧,但几年酝酿之后,五粮液几乎拿出了整年的利润用以自己历史上第一次技术改革。
“首先是硬件投入,改造车间、增添设备、修盖化验室和实验室以及设立科研所等,一并而起。”五粮液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彭智辅回忆说,“要摆脱手工作坊的老旧形态,就先要向质量效益型企业迈进。”
也正是五粮液的这一步,让整个白酒行业从此开始踏上标准化、工业化之路。而后五粮液30年来的几次技改,亦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龙头。
第二次技改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王国春要求全厂上下将工艺管理提升为质量管理,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并对中层领导、关键工序人员进行培训,引进各项检测技术并提出“质量效益规模型”的概念。
1991年拿下全国首个国家质量管理奖之后,大规模建设新厂房、新车间成为五粮液又一步好棋。数个千万吨级酿酒车间的设立,使五粮液老窖池的独特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进入2000年,第三次技改所提倡的“凸显酒业、优化多元”,又将前两次技改的方法和理念充分丰富、扩容。今天,五粮液已经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酿酒基地。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勇在一次五粮液“世界名酒”战略研讨会上,就充分肯定了五粮液的产品质量是以多个“世界第一”做为支撑的事实。
例如,五粮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发酵池,全面保证了基础酒的生产和“优中选优”的能力。五粮液不锈钢罐储酒的能力居全国首位,即便遍寻日本、韩国等多个推崇蒸馏酒的国家,也很难找出匹敌五粮液1/10储酒能力的企业。
“规模上去了,但品质不能马虎,每年、每批、每桶酒都须品质如一。”彭智辅认为。
与通信、IT、汽车等现代高新产业不同,白酒酿造讲究集天地精华、尽人事之力,其质量管理更为人性化、精细化。在大规模扩产能的同时,质量管理已不再是直线式的理念和口号,每道工序、每个员工都被赋予了更深远的责任,由此形成了五粮液独有的质控体系。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质量竞争,市场以质量决定企业的命运。与过去不同,如今不仅要考虑能酿酒、酿好酒,还要考虑最大可能实现品质如一,更要考虑废料循环、无害化处理等环保因素,赋予质量管理更广泛深刻的内涵。
“尽管白酒属于生物发酵的传统作业,但五粮液人身上处处透着一种精神,一种执着于细微、厚德求上进的敬业精神。”前述业内资深专家说道。
循环还是新生
“慌什么,做应该做的事。”当下,五粮液集团前董事长王国春的那句话,仍然能成为五粮液上下能够平心静气应对危机的支撑力。
在五粮液集团现任董事长唐桥看来,正是由于过去的“黄金十年”并非行业理性发展的十年,因而至今还有人认为“黄金十年”终将回归,卖方市场还会回来。“这是不可能的。白酒业的周期律将被打破,彻底变革即将到来。”唐桥表示。
新生意味着,首先要终结十年的不理性。专家认为,如果白酒暴利时代彻底消失,则整个行业必将回归正常利润和正常发展。
而这样的理性时代,白酒企业的生存逻辑将发生剧变。其逻辑起点,便是白酒业需要重新聚焦核心消费群体。
研究显示,从白酒消费者的收入状况来看,中低收入人群(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比例下降,中高收入者比例上升。其中,企业经理人员阶层和一般职员的比重有明显上升,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专业技术人员、国家与社会管理层的比重有所下降。
很明显,白酒消费者正向企业职业群体集中,职业化、白领化倾向明显。这一变化,一方面源于高端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源于白酒价格攀高后,传统消费人群对中端白酒的消费能力下降。高呼“喝不起”的声音,近几年也一路高涨。
因此,面对理性消费时代的到来,五粮液必须及时回应市场。“新市场必须依靠新消费群体。”唐桥认为,因而五粮液将更加注重中端产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名酒中的民酒”。
7月,五粮液最新推出两款全新战略产品——五粮特曲和五粮头曲。这是其面对市场重大调整做出的最新举措,目标直指中端白酒市场。
早在今年3月,五粮液便在新品上市说明会上提出,要聚力打造五粮液、六和液、五粮春、五粮醇、绵柔尖庄等五大战略品牌。除五粮液之外,其余五大品牌均为面向中端市场的“腰部”产品。
但“腰部战略”,却并非五粮液一家独有。不约而同地在中端市场发力,成为全国数万家白酒企业“过冬”的良策。专家表示,要在这一剧变中实现新生,还并非仅仅调整产品线、重整产品布局就能完成。
走进理性消费时代的白酒业,在其消费群体变化的逻辑起点背后,迎来了一场“大综合”考试。“以前是专家说了算,如今是老百姓说了算。”唐桥说。这意味着,市场将会从追捧白酒企业,变为追随普通消费者。因而,五粮液以后要在市场上比产品质量、比售后服务、比价格,为老百姓坚持高端品质,更提供高端服务。
为此,一场自我革新由内而外地发起。
机构改革成为了着力点。激发市场销售部门、服务部门的活力,进一步强化已经领先于业界的质量防控体系,成为唐桥慎思后的第一步棋。“一系列巨变会随之而来”。
“我们必须有新思维。”刘中国表示,“回顾过去的日子,五粮液成长最快的时期都是整个行业发展出现瓶颈和问题的时候。全员营销,不断学习,花大量时间去开拓市场,等到行业好转,五粮液就会超越所有的竞争对手。”应对变革,五粮液全面梳理产品布局、倾斜资源为普通百姓服务,并适时提高内部效率,不久后定将真正扭转颓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