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业提档升级切勿一拥而上
2014/4/15 9:42:2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钢铁业提档升级切勿一拥而上1月30日,工人在内蒙古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厚板生产线上工作。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消费能力走低的大环境下,包钢集团注重结构调整和清洁生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降本增效,企业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焕发出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华社记者 张 领摄
经济日报4月14日讯 (记者 李景)无论是在经济效益的压力下,还是在环保问题的紧约束前,钢铁行业都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2014年,全行业要在漫长的转型升级之路上坚定前行。而需要重视的是,在钢铁业提档升级的道路上,一定不要一拥而上
进入2014年以来,随着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和经济增速放缓,钢材需求增长乏力,钢材市场依旧供大于求,钢材价格“跌跌不休”。反观2013年,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同比略好于2012年,总体上实现扭亏为盈,但产能过剩、钢价低、效益差的整体状况并未改观。
在钢铁业产能过剩中,结构性过剩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其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领域市场竞争力不足。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部副主任陈子琦表示:“面对低端产品竞争激烈,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部分高端产品还需要进口等情况,还是要调整产业的结构性问题,让行业恢复到有序生产和良性竞争中。”
事实上,在转型升级调整结构方面,最能看出实效和成果的就是产品档次升级。陈子琦认为,钢铁产品的升级分为两大方面,首先在量大面广的建筑用高强钢筋方面,应当用400MPa级及以上级高强钢筋全面淘汰335MPa级普通钢筋。“我们如果一年用一亿吨335MPa级钢筋,就会多消耗1000万吨钢材,相应消耗1600万吨铁矿石,以及800万吨煤炭,这样的高污染、低效能对全社会的节能减排不利。而从行业盈利能力角度讲,虽然400MPa级高强钢筋比335MPa级普通钢筋的每吨销售额增加不多,但由于数量大,产品升级就能转化为盈利能力。”陈子琦进一步表示,改善提高量大面广钢铁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将支撑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同时减轻环境资源压力,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其次,在高端钢材市场的开拓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目前来看,宝钢研发生产的第三代汽车高强钢,能够对下游汽车产业的减量化制造起到关键的作用;制造业用的高牌号取向硅钢,品种和产量也在进一步拓展,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专利技术,在应用上基本满足了下游国家电力装备制造业的需要;首钢生产的X80级超厚度管线钢实现国产化,满足了天然气管线输送的需要。
除此之外,一些特钢开发也取得了突破,比如低镍铁素体不锈钢板带材、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关键锅炉管材等品种的生产工艺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陈子琦强调:“在目前淘汰落后产能需要一个过程的现实情况下,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无论对钢铁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还是更好地满足下游产业转型的需要,都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并且产品升级换代更是钢铁行业利润水平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重视的是,在提档升级的道路上,一定不要一拥而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认为,目前行业内的企业需要继续提高自律性,投资生产不能扎堆,“以前是一窝蜂地投资低端钢材,现在又有延伸到高端钢材的趋势”。
中期研究院钢铁行业分析师刘洁表示,国内高级钢铁的生产能力取得了一定进步,但集中上马高端项目也容易引起过剩。“以中厚板为例,近几年大型钢企上了一批产能,但由于该产品市场需求有限、专用性强,导致产能过剩。所以转型升级的内涵不止于高附加值产品,毕竟量大面广的低端产品占据了市场半壁江山,所以还是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高低端产品差异化经营。”
总体来说,局部产能过剩的危险需要警惕,但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品种仍然是未来升级的主要方向。想要做到这些,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开发。陈子琦表示:“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在于虽然硬件装备先进,但技术水平低,好的装备没有生产出好的产品。比如,国内建设了大量热连轧、冷连扎、镀锌线等现代化板材生产设施,但生产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水平和档次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转型升级毕竟不是拼环境、拼资源、拼设备,最终还是要拼技术、拼创新。”
谈及创新升级,目前部分钢企也在商业模式上探索服务功能,注重与用户和产业链的紧密衔接,比如宝钢就在与汽车厂商联合开发汽车用先进高强板,如此一来,钢企逐步向服务型制造发展,由单纯的产品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实现自身价值提升。
另外,产业前端的一些专业化分工和电子商务、物流也都是深化转型的机遇。陈子琦介绍,目前宝钢、鞍钢、河钢集团等建设了若干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将原先简单的钢贸商销售方式向与社会紧密衔接转变,推进与用户的深度融合。
“在过去高利润的时代,企业不甚关注这些问题,但面临着现在的困境,企业要从生存的角度重新审视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真正的转型升级恰恰是在这些点点滴滴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改进中逐步实现的。”陈子琦说。
唐钢:从“灰头土脸”走向清洁
本报记者 李 景 实习生 白文站
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内涵丰富,其中绿色转型、节能降耗是影响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山钢铁集团是绿色转型中的佼佼者,通过几年时间,曾经的“傻大黑粗”、“灰头土脸”变成了如今“世界上最清洁的钢厂”,曾经的污染源变成了今天的风景线。
不过,绿色转型也绝非易事,首先必须彻底转变经营理念。随着污染问题的凸显,唐钢曾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但好在企业及时确立了“将环境视为生命线”的发展方向,以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的循环经济为目标,通过完善的能源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技术集成应用,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实现了转型。
所以,唐钢很清楚污染问题的根源是能源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是钢企破解环保投入与生产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唐钢积极推进生产工艺流程再造,主要工序全部采用清洁生产新技术,全面强化能源管理和利用,通过流程再造和技术改造,最大限度节约和回收一、二次能源;通过充分利用余热余能,提高自发电能力;通过实施能源合同管理和高耗能装备节电改造,全面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建设能源管控中心(EMS)、ERP系统、PI系统无缝连接,以系统的实时数据为基础,实现科学管理和调度。
此外,唐钢注重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投资3.2亿元建设了华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中水与工业废水处理项目。并且着力提高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建成4条60万吨产能的高炉水渣超细粉生产线,年可生产高附加值超细粉240万吨,剩余高炉水渣全部外销,实现了高炉水渣综合回收利用率100%,年产值2.1亿元,利润5000余万元。
唐钢还为减轻城市压力主动削减能耗,通过实施技术改造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各种余热余能用于自发电,还充分利用自身水处理中心处理中水的优势,将城市再生水作为生产唯一补充水源,减少了生产用新水消耗,缓解了唐山市作为缺水城市的用水压力,同时也解决了社会再生水排放的难题,改善了城市环境。
总之,绿色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了对能源利用、资源回收、社企融合、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理性认识和措施保障。当唐钢披上绿衣,带来的不仅是企业的效益,也真正地减轻了城市的环境压力。
“咸鱼翻身”还须加把力
林火灿
钢铁业的颓势仍在继续。
3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7%,增速同比放缓8.9个百分点;钢材产量同比增长4.9%,减缓9.3个百分点。
在生产增长放缓、价格继续下跌的形势下,钢铁业的盈利状况继续恶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两个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只有103.4亿元,同比下降26.1%,与主营业务收入10986.1亿元形成巨大反差。
事实上,钢铁行业交出这样的成绩单,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一方面,今年前两个月,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开工率低,市场需求放缓,钢铁行业的市场自然难有起色。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已经成为笼罩在钢铁业头顶的阴霾。工信部原材料司发布《2013年钢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我国已有炼钢产能近10亿吨,产能利用率仅72%,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此外,由于我国铁矿石资源对外依赖度高,导致了钢铁行业的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偏高、企业生产成本攀升等问题,“疯狂的石头”已经成为压在我国钢铁行业肩头最沉重的担子。
在这些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钢铁业要想“咸鱼翻身”并不容易。目前,有两种思路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一是坚定不移地化解过剩产能,通过压减产能,减少市场供给,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另一种思路则是,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研发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差异化的竞争路线。
从理论上讲,这两种思路都是解决钢铁业面临困境的重要方向。但问题是,在具体的执行中这两种思路却都是“看上去很美”,实际却面临诸多问题。例如,一些地方在追求GDP的冲动下,化解过剩产能的动力不足,即便卖一吨钢铁赚的钱还不够买一根冰棍,企业照样开足马力生产。而在高端产品的研发方面,由于关键的核心技术难以突破,越来越多的企业又开始把研究重点转向重复研发其他企业的产品,造成新一轮的同质化竞争。
尽管面临种种严峻形势,钢铁业的日子还得照样过。关键的一点,仍然在于化解产能过剩。2012年,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为72%,2013年,产能利用率并未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进展几乎“原地踏步”。当下,化解产能过剩呼声越来越高,政策的紧箍咒也越念越紧。钢铁业不能再听之任之了。而在此过程中,既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决定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退出。同时,也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有形的手”该出手的时候就得出手,不要为了狭隘的局部利益,错过了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好时机。
此外,在加快铁矿石发展规划,降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提高铁矿石海外谈判话语权等方面,钢铁业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发力。
总之,要走出微利困局,钢铁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