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产业能否拉起钢企一起跑
2014/5/1 9:44:2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汽车产业能否拉起钢企一起跑4家钢企与7家车企面对面,发现了需求,也发现信息不对称4月中旬,省经信委安排了一场小型“相亲会”——4家钢铁企业与近10家汽车企业对接,面对面“碰撞”。“不是拉郎配,而是希望能够搭建起一个企业相互沟通的渠道和平台。”参与组织的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全省汽车产业以超过20%的速度快速发展,近两年更是进入产能快速释放期,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产值。另一方面,钢铁行业迫切需要化解过剩产能,调整结构。钢铁企业能不能搭上汽车快速发展的“顺风车”,既消化一定才能,又优化了结构?
车企愿用本地钢能省物流成本和结算时间
攀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虎带来了汽车用钢产品资料,以及西昌基地冷轧、热轧板材即将投产的消息,“以前的冷轧板板宽只有1.1米,现在有1.85米了,应该更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这让省内不少汽车生产企业兴奋。
成都客车厂肖萍介绍,此前公司一直选择攀钢产品,但是因为车型变化,攀钢的板宽无法满足需求,只能舍近求远。“在同等质量同等价格下,当然更愿意用本地钢。”成都王牌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可很直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辆汽车平均用钢约五六吨,物流成本如果一吨节约150元,那车企可降低的运营成本数目不小。
回款周期和周转时间同样也是本地采购的重要吸引力。
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其钢材料主要来自韩国浦项,但是采购周期长,货款结算周期也长。“如果本地钢材能够满足需求,可以商讨的空间就大了。”
四川现代也将着力提高本土零部件采购比例,缩减进口零部件占比。
省经信委方面介绍,我省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是产品单一引起的结构性过剩和产品档次低端化导致的周期性过剩,比如特种、异型或高端钢材的产能是不足的。转产汽车用钢,恰恰是我省钢铁企业应该做出的选择。“建筑用钢已经疲软,我们正在向汽车用钢方面转。”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瞄准的不是车用板材,而是汽车零部件用钢。
融入车企供应链钢企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四川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金万山提醒,大多数车企在车型设计之初就会与钢铁企业对接,功课必须提前做,否则难以进入采购体系。
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负责人却道出烦恼:铸造件、锻造件原料毛坯的年需求量有60万吨,都在山西、湖北、重庆采购,本省没合适的企业。内江是全国最大的曲轴生产基地,年产曲轴300多万支,所有原料毛坯都从外地购进。
事实上,我省不乏这类生产企业。看来,供需信息不对称。“各区县应该先做基层统计,把用钢型号、用钢量等略做统计。”杨可提出建议,应该拉一张单子。
成都为提升汽车制造业的本土配套,就曾专门编制过零部件生产企业目录。
汽车企业还为钢企进入配套体系提供了另一个建议:瞄准车企个性化需求。
肖萍提出,下一步汽车的轻量化、经济型、环保型要求更高,这一点,钢铁企业也可以提前谋划,为车企需求提供有特点的个性服务。“汽车企业讲求的是材料搭配和材料的利用率,听说宝钢的产品就针对客户的工艺、要求单独开发,这种系统服务才能更切合我们的需求。”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会代表提出,钢铁企业应该要立足于为车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是一大热点,要求车身进一步优化、减重,钢铁企业可以瞄准这块市场进行研发。”肖萍提议。
不少汽车业内人士表示,整车生产企业的采购体系大多相对稳定,零配件企业要进入采购体系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需要企业技术和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又要有较高的性价比。尚在起步阶段的新能源汽车由于正在构建采购体系,这块市场钢企大可提前抢滩。
成都和泸州被确定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我省在电机、电控、电池、充电桩等关键环节和领域都有一定优势。省经信委也在谋划,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链发展,抢占细分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