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乱象丛生,中国棉花市场将何去何从?
2014/7/22 20:28:3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行业乱象丛生,中国棉花市场将何去何从?棉花,似乎注定了就是中国纺织心里的痛。经过多方共同努力,今年初,困扰了纺织行业数年之久的棉花收储政策被宣告终止,取而代之的是纺织行业梦寐以求的棉农直补,并于今年下半年开始率先在新疆试点。然而就在各方准备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国内棉价掉头直下,并似有继续下滑的趋势。中国纺织行业再一次怔住了,面对处于下降通道的棉花价格,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其直接结果是:所有环节的库存都处于最低状态,而且产业链上所有的后道企业都以三个月之后的原料价格压制前道,“照此推算下去,所有的工序都是亏本的,没有人赚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世滨说。棉价大幅下降似乎也是预料中的事情:伴随着国储棉收储的终止,高达1200万吨的国储棉待放储,“中国国储棉的抛售对世界棉花市场肯定会有影响。”世界纤维年鉴CEO安德鲁·恩格哈特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甚至有人预测国储棉会再次低于国际棉价,甚而至于跌至每吨一万元上下。而另一方面则是棉花直补细则未现身、进口配额发放方式待定,今年的棉花市场走向显得扑朔迷离。“今年处于政策的交替期,可能面临的局面会更加复杂。”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他看到了虽然下半年开始新疆作为试点地区按照市场价格实行直补,这将有助于中国棉花市场真正回归“市场”,但是企业相当大一部分用的棉花还是来自国储棉,还将依靠国家放储,那么放储价格将会是多少?跟国际棉价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比照?它又将给中国纺织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棉花说起来是一个价格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生产秩序的稳定问题。”王天凯说。
直补细则牵扯各路神经
说到刚刚经历过的三年收储,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把它总结为:一个阶段性的政策被迫长期化,一个应激性的措施被迫机制化,“它是一个不得已的过程,并不是国家多么喜欢花这么大的代价搞三年的收储。它的确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政策,目的一个是为了保护农民,一个是为了稳定棉花市场。”收储三年,在国际棉价波动幅度接近50%的情况下,国内棉价波动幅度不足10%;棉农的收入也有增加,上升了1.6%,虽然提高幅度不大,但是起码对农民是有保护的。从上述两点来看,收储的目标是达到了。
可是收储的弊端很快就显现:由于价格远高于国际棉价,纺织企业买不起,于是棉花产量的90%进了国库,国家成了最大的买家。三年的收储总量超过了1600万吨。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而另一方面的情况是:国储棉质量大幅下降。而由于进口棉花配额的管控,国内纺织企业却只能掏比国际棉价高出最高达每吨五、六千元的钱,购买质量比进口棉花差很多的国产棉花。中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打折扣。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国家从今年开始实行目标价格政策,即对农民开始实施直接补贴。考虑到新疆是我国最大棉花产区,其产量占到了全国产量的60%,且生产相对集中,区域相对封闭,操作风险相对可控,于是新疆成为了这次直补的试点地区,率先推开。补贴的办法是:由中央财政根据市场价和预先设定的目标价之间的价差,以产量为计算单位直接将补贴支付给试点地区,试点地区再根据面积、产量和销售量发放给种植者。
虽然对于直补,目前国家还只有上述短短的一句话的“说法”,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但是已经引来各路的高度关注和各种猜想:如果国内棉花市场价真的跌到了每吨1万元上下,按照现在已经公布的直补价格每吨19800元,难道国家真要每吨补贴给享受直补待遇的新疆棉农近一半的钱?而不享受直补试点的新疆之外的棉农,就必须接受这个一半的价差?都是农民,凭什么?会不会到时候新疆之外的别的省份联合起来逼迫国家再次收储?
对于目标价的确定,拿高芳的话说,是经过了近半年各路专家的缜密研究、分析、考虑和计算得出的相对公允的数字,但是19800元每吨的目标价一公布,还是受到了纺织企业的质疑。杨世滨说:“这是农民种植加利润、流通企业再加利润得出来的收储价,跟农民的成本价还有很大的距离。”高芳的解释则是:“我们的原则是保证农民生产成本和基本的合理收益,反映市场供求形式,同时还要保持与竞争性作物的一个合理比价关系。”
“目标价现在是试点,试点就意味着探险,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对中国来说那么庞大的补贴目标数(农民),无论用哪种方式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你设计得再好的方案到实际中就有可能走样,”高芳说,目前的目标价格处于探索阶段,如果成功了当然好,不成功当然要总结,“但是肯定需要配套政策,不可能一个政策解决所有问题。”
虽然各方对棉花直补细则的出台忧心忡忡,但是大家也很清楚,直补是当下最有利的棉花政策,王天凯说:“今年新颁布的棉花政策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是利好的,我们要有信心,短期的局面可能还会复杂,还要做好思想准备。”
国际纺织品制造商联合会秘书长克里斯汀·辛德勒也说:“中国新的棉花政策必将对全球的棉价产生影响,我们的预期是乐观的,中国的政策变动会使全球的棉价处于稳定的水平。”
如何放储关系全球棉价
经过三年的收储,中国棉花产量的90%进了国库,中国”有幸”拥有了全球棉花库存的60%,并再次创下了一个世界第一:拥有全球“最多”的棉花。经过两三年来的逐渐放储,如今,高达1200万吨的棉花库存面临放储,这无论如何都是世界棉花市场的“头号杀手”。这从近期国际国内棉花市场双双走弱就能明显看出端倪。
世界纤维年鉴CEO安德鲁·恩格哈特说:“中国国储棉的抛售对世界棉花市场肯定会有影响,主要包括两点:在国储棉量这么大的情况下,世界棉花价格增长空间相当有限;第二,农民要考虑明年种什么,从现在的供需情况来看,有可能农民会选择用种粮食来代替棉花。”更让人沮丧的是,1200万吨天量的棉花,保守看来也需要三年的时间来消化,也就是说,中国国储棉的抛售政策少说也将至少影响世界棉花走势三年。这就意味着中国纺织梦寐以求的棉花市场真正“市场化”至少还有三年以上的等待。
而棉花政策影响的远不是一个棉纺行业。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虽然棉花的占比越来越小(去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为4850万吨,棉纤维只有810万吨),但是由于其独有的纤维感受不可替代,致使化纤的仿棉产品也一直受到棉花价格的左右。世界纤维年鉴CEO安德鲁·恩格哈特就指出,一旦棉价波动加剧,“在涤纶的价格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个危险的情况:涤纶的原料供应可能会大于需求,那么作为棉花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涤纶,价格可能会有负面的影响。”
另一组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棉花对中国纺织行业整体架构的深远影响:“十二五”期间前三年纤维的加工总量增长了720万吨,但是化纤产品增长了1050万吨,为什么?棉制品在减少,而棉制品为什么在减少?因为国内外巨额的棉花价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指出:“因为对化纤产品需求的积极增长,所以化纤产能释放很快,由此带来一些阶段性过度竞争。”可见,棉花市场的扭曲,多少也是造成中国纺织行业结构性失衡的罪魁祸首之一。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抛储?
虽然中国国储棉的抛储必然会对世界棉花市场造成不可回避的打压,但是所有的被访者(无论国内国外)都无一例外传递这么一个信息:中国政府绝不会有意打压国际国内棉市,相反,中国国储棉的抛储将会对世界棉市起到一个稳定作用。
高芳说:“国储棉的功能就是稳定市场,市场低时保护农民,市场高时来平抑。每次国储棉的投放都是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为什么?一来农民的棉花基本收完了,这时候投放,市场价再低也不至于影响到农民;二来这段时间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新棉没有上市,企业正需要。所以国储棉的投放政府也是极力维护市场的稳定。所以政府绝不会在收棉花的旺季抛储。只会选择在正常年份的棉花收购已经结束,购销都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也就是不大会影响市场的情况下,而市场确实需要棉花的时候抛储。”我反对设定一个几年的期限,因为一旦有了任务,抛储可能就容易有问题。
为了加快抛储的进程,也是为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储备棉的投放和进口棉花配额的发放保持一个合理的关系,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虽然国储棉的量比较大,正常情况下都应该停止进口了,专门消化国储棉。但是不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算术关系。对纺织企业而言有的就是需要进口棉来做出口,对这样的企业而言我们确实应该满足他们的需要。合理地处理投放储备棉和发放配额的关系。”高芳说。
中国棉花的出路在于改变生产方式
中国政府费尽心机、花大价钱一会收储一会放储,不惜冒着降低中国整个棉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要去“托市”、搞出近三年来这么大的动静来的根本原因,说穿了就是为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生产。的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内地小规模人工种植,中国棉农的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甚至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如此低下的竞争力当然必须依靠政府的补贴和保护,除开收放储政策,对国外棉花实行的进口配额制度以及相配套的滑准税等等,无一例外都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
但是农民的利益真的保护到了吗?落后的生产力应该得到保护吗?
中国棉花协会去年12月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棉农的种植意向明显下滑,面积下降了12.6%。这一数据统计局的是下降6.77%。以河南为例,河南一直是我国排在前五位的棉花生产大省,种棉面积一直在1000万亩左右,产量比较稳定。但是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幅度非常大,目前能有300万亩就不错了。江苏、安徽等种棉大省遇到的情况大同小异。弃种的原因一是种粮的补贴超过种棉,二是种棉的人工费用越来越高,已经占到总成本的60%。据说,像棉花这样费工费时的作物几乎没有。对农民而言,一亩棉花最好的收益是1000多元钱,平常也就是七八百元,这对农民根本没有吸引力。
“中国棉花的未来出路就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小规模人工种植必将被淘汰。”高芳说。实际上近年来内地已经出现了不少搞规模化的种植大户、合作社。比如山东滨州,大的机采企业每到播种和收获季节就与合作社签订合同,连种带收,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高芳介绍说,现在内地对种棉花还有积极性的,也就是那些成方连片的可以大规模种植的地方。
而山东的鲁泰纺织也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棉花种植之路。2001年起,鲁泰纺织即在新疆租种了13万亩的长绒棉,从育种开始的棉花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既有力支持了鲁泰的自身用棉,鲁泰还把多余的棉花投向棉花市场。谈到中国棉花的未来方向,总经理刘子斌说:“棉花市场要大发展,必须要有大的资金进入,将来实行大田作业、精细化管理,以此来提高棉花质量。”
以新疆为主、内地为辅,大规模机械化精细作业,提高单产和劳动生产率,低产能棉区逐步退出,全面提高国产棉花的竞争力,维持2/3左右的自给率,其余的通过进口弥补。这,才是中国棉花的出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前8月规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4.4% 纺织服装业求新求变
- 狄耐克智慧居家:Ai相伴,家倍安心!换季敏感有Ta不慌
- “破局·生长” CBIC2024中国饮品产业大会圆满落幕,“饮”领未来
- 万源通IPO:专注PCB制造 在华东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
- 让文创“潮”起来,泡泡玛特×运动会“吉贝”盲盒手办引领新风尚
- AICM 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聚焦循环经济
- 汾酒集团参展第111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荣耀时刻 | 玫瑰岛TT4-5300/5400零水压智能马桶荣获2024年度“沸腾质量奖”
- TravelSentry旅安推出全球采购平台,推动行李箱行业迈步前行
- 3部门发文,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