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信息技术推动新一轮机器替代人
2014/8/4 16:06:2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未来信息技术推动新一轮机器替代人在7月30日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出任指导委员会主任。他在致辞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工业界已经行进在一条比已往的工业革命还要深远的变革轨道上,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是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八项行动计划中更多着眼于未来,更具有转折性的一项任务。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工业企业,都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新的竞争环境和新的发展轨道上,形成并扩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杨学山认为,机器替代人,这是工业革命两百多年的主旋律,而新一轮机器替代人的浪潮,不再是替代简单劳动,而是替代复杂劳动。不仅替代体力劳动,还替代脑力劳动。新一轮机器替代人主要替代的是脑力劳动。IBM研制的机器人大学生就快本科毕业了,这是正式注册学历的机器人大学生,学的是英文和数学。未来几十年,新一轮机器替代人的速度、规模和影响将比工业革命的两百年还要深远,而这一浪潮就是依靠两化融合得以实现。
杨学山指出,两化融合的本质,是两种生产力、三种资源构成新的生产力平台。两种生产力是工业生产力和信息生产力。这两种生产力合而为一,使人们对材料、能源、信息三种资源的操作能力大幅度提升,推动了新一轮机器替代人的发生发展。
当前,我国工业行业整体处于中高速增长,相对其已有的规模和GDP的增速,8%的速度也算高速。我国工业还有两大比较优势:一是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二是劳动力成本仍具有比较优势。当前,无论是中国家庭的财富积累,还是家庭和个人的近期消费潜力都很大。社会基础设施距离节能环保等新的要求还有很大的提升改造空间。这使得中国工业在很长时间内还会有平稳且比较快速的增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尽管在快速上升,但从劳动力的质量、效率、产出来看,和世界其他地方相比仍有比较优势。我们一定要趁这些比较优势还在的时候,通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解决工业发展中面临的产能过剩、大而不强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单靠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就能办到的。除创新、材料、装备和科学技术以外,还有其他的要素。但几乎在各个方面,IT都成为基础条件。即使是新材料的研制,即使是新装备、非数字化的部分,也需要IT的支撑,因为研发、实验,需要IT的支撑。所以我们应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两化融合,来看我们发展总的需求和工业发展的大局。
推进两化融合,落脚点是要办实事,也就是创造新产品、新市场。没有这两条,企业就会垮掉。当前我国还有大批僵尸企业,按照市场竞争应该死了,但是由于特殊的原因它没有死。事实上已经没有竞争力,不能持续发展。而今天,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两化融合,就要和互联网结合。
杨学山认为,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最根本两条就是提升劳动生产力、提升创新能力。海尔张瑞敏提出新时代下的“三无企业”--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中心,其实质就是在崭新的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研发制造经营管理等一切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借助成熟的、强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流程、事项、处置可以说换就换,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是可以转换的。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将运用数字技术,依托网络的支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