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处“泡沫”挤压期的本土服装行业面临生死劫
2014/8/11 14:18:1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身处“泡沫”挤压期的本土服装行业面临生死劫柏仙多格2014年5月倒闭欠款2.07亿元精益鞋业服装有限公司2014年1月2500万被拍卖
诺奇2014年7月老板失联6.95亿元
腾旭服饰2014年5月老板失联
德永佳截至2014年3月内地市场关店数共388家
7月25日,诺奇官方微博正式发布公告,确认公司董事长丁辉失联。据接近公司的人士透露,丁辉夫妇的欠款最少超过15亿元。而今年1月初,诺奇才刚刚于香港上市。
诺奇的遭遇绝非服装企业的孤例,自今年年初以来,“老板去哪儿”就不断在服装行业上演。5月初,金华名田服饰有限公司老板项某失联;5月底,温州腾旭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云旭失联;7月底,大连圣恒服装有限公司老板宋某失联……
上半年显然成为服装行业事故频发的高峰期,除了老板失联之外,不少企业也陷入经营困境,其中就包括不少知名度较高的服装企业。截止到今年3月底,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在中国内地市场关店数量高达388家,占到公司店面总数的10%;柏仙多格制衣公司也因2亿多元的债务倒闭;于港交所上市的博士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也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
在这些涉事的服装企业中,大部分都牵扯到资金欠款的问题。资金链断裂,显然也成为压垮企业的直接原因。危险的资本“虽然从今年年初开始,不少企业被曝出因资金问题而经营困难,但其实,这种情况从前年就已经出现。”温州市服装商会常务副秘书长陈琦翔告诉记者,这些涉事企业多因从事其他方面的投资而陷入困境。“就我了解的情况,一些企业就是在前几年企业运营不错的情况下,凭借足够充裕的现金流,进行了不少房地产及金融等方面的投资。”
相较于服装本业,进行地产和金融方面的投资对服装企业都有着较强的吸引力。“毕竟,在前几年房地产和金融投资热的市场环境下,这两类投资相较于服装业务来钱快且投资回报率高。”陈琦翔对记者说道。
与此同时,助推服装企业从事其他投资还同当时市场中闲置资金的过剩有关。
热钱的大量涌入在给服装企业带来大量短平快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对其未来发展增加了更多的变数和风险。
随着近年来国家楼市调控政策的接连推出以及经济发展的疲软,不少进行地产投资的服装企业身陷资金链断裂的窘境。其中,滕旭服饰老板徐云旭的跑路,就被传同其投资地产失利有关。而此前,进行破产重组的庄吉,也被传是因其造船业务所累。
作为服装产能及产业集中度较高的浙江省,近年来其服装企业因联保、互保而导致的企业经营问题也时有发生。
对此,就有某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浙江的联保、互保问题与当地长久以来形成的借贷传统不无相关。“一个企业有好的项目需要筹集资金,便会找一些熟知的亲戚朋友一起吃饭,在饭桌上向大家推介自己的项目来筹集资金或寻求担保,浙江很多企业的融资都是在饭桌上搞定的。”
这种借贷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的确能帮助企业快速筹集所需资金,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联保、互保机制,则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温州就有某些服装企业,虽然自身运营状况良好,但因为身陷联保、互保链条,最终也被这些连环债所压垮。”陈琦翔认为,这种模式也同我国目前金融机制的不健全有关。“银行为了降低借贷风险,要求企业之间进行互保,对于彼此熟知的企业,互保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有些企业彼此之间并不熟知,为了筹措资金,其也在某些金融机构的撮合下进行互保,最终将自身置于很大的运营风险之中。”
热钱的大量涌入在给服装企业带来大量短平快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对其未来的发展增加了更多的变数和风险。
现在,我们也呼吁企业尽量减少对联保和互保的参与,即便要对其他企业进行担保,也一定要选择自己熟知的企业。”陈琦翔说道。
联保、互保对服装企业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在武汉服饰时尚联合会会长毛立辉看来,对于大中型的企业来讲,因联保、互保所造成的破产并不多,这些企业多是因为冲击上市而身陷困境。上市也疯狂“对于体量较小的企业来讲,企业的决策可以由老板一个人说了算,但一般大型服装企业,多会涉及到多个股东和利益方,即便是公司创始人也不可能独自决定公司的重大决策。”毛利辉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近年来服装行业出现的大量关店、库存积压及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更多的是因企业冲击IPO所致。“上市对企业每年的销售数据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为了成功冲刺IPO,不少企业会在投资方的支持下不断扩大产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开店来提高销售额。”毛立辉表示,这种做法的确能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快速拉高销售数据,但也为企业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如果企业能够上市成功,企业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来应对前期扩大产能对其带来的影响,但如果企业IPO没有成功,加之投资方抽回资金,这将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致命性的打击。”毛立辉告诉记者,企业前期为冲刺IPO而扩大的产能和所开的店铺,可能都会因为后期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而运转不下去,最终导致企业现金流不足。
而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韩永生看来,现金流则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正常运转最关健的因素,一旦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便会快速危及到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
与此同时,即便企业成功上市,其后期所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也依然存在,甚至会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上市公司每年都要定期公布财务报表,为了赢得投资市场的青睐,大多数上市服装企业都会通过不断地开店来提高销售业绩,因为通过提高单店平效来拉动销售业绩的提升,对企业来讲周期太长,且要花费的精力也过大。”韩永生说道。
在服装企业对冲刺IPO高涨热情的驱动之下,大量开店已经成为企业提升业绩最司空见惯的运作手法,而这种“简单粗放”的运作手法,导致了服装企业库存的大量积压,并最终导致了2012年资本市场对服装股票的不看好。
当时,市场普遍流传一种说法,称“全国服装企业的库存够国人穿3年”。虽然后来服装协会相关负责人站出来辟谣,称上市服装企业的库存处于可控范围,但不少人对这一说法显然持保留态度。“我前段时间一直在晋江,对不少运动鞋服企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现在大多数企业面临的库存压力还是非常大的。”韩永生对记者说道。
而毛立辉对浙江省海宁地区的调研情况也是如此。“现在,海宁不少企业已停止生产新品,将主要精力放在清理库存上。”
对此,舒朗公司董事长吴健民认为,在资本和商业地产驱动下的服装行业,已经产生了太多的“泡沫”,服装产品也处于供过于求的发展阶段。因此,“近年来,服装行业发展出现一些问题也非常正常,这也是一些企业的成长周期与经济成长周期不合拍所造成的。随着经济的调整,将对行业发展的‘泡沫’进行挤压。”
显然,身处“泡沫”挤压期的本土服装行业,要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实现良性发展,就必须对现有运行模式进行一场变革。待转的模式“我觉得服装企业要实现转型,首先要搞清一个概念,把服装卖给经销商并不代表货品销售的完成。”韩永生对记者说道。
而显然,不少企业思维并没有转变过来。与此同时,经销商的不配合,也倒逼企业对游戏规则进行重新审视。
只要消费者对服装还有消费需求,服装行业就会存在,而一些不能顺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企业消亡,也会为其他有生命力企业的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
对于这一点,毛立辉感触尤为深刻。“按照往年的情况,武汉地区的品牌总代理商一年会召开100多场订货会,但在今年上半年,武汉的订货会数量同比减少了80%。因为三四级的区域代理商没人来,他们手上还有大量待消化的库存。”
武汉的情况显然只是本土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大量关店、削减产能、消化库存,也成为今年以来不少服装企业所做的事情。6月16日,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团发布财报称,截至2014年3月底,集团旗下品牌班尼路以及其它子品牌在中国内地关店数达到388家,关店数量占年初店面总数的1/10。
在毛立辉看来,关店对服装企业来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乔万尼最近砍掉了1/3的店铺,但其品牌整体的销售额则较去年同比略有下降而已,服装企业的店铺数量的确太多了。”
要彻底改变服装企业当前的经营方式和渠道策略,韩永生表示,这就要求企业从模式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一直以来,本土服装行业都是依托批发制的模式发展起来,企业通过招收加盟代理商,来推动自身发展。但随着近年来消费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向零售型的SPA模式转型。”韩永生表示,在SPA的模式下,要求企业每周都根据市场需求来做产品企划,而非一年只开4次订货会来推新品,“新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必须提升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提高新品的推出速度”。
在韩永生看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来进行产品生产,将有助于推动服装产业链的整体转型。“从我跟踪的几个向SAP转型的企业状况来看,其给面料和加工企业的费用都提升了10%左右,但这些服装企业也自身利润也同样能实现很大的提升。”韩永生以服装品牌三彩和伊芙丽为例告诉记者,在转型SPA模式后,这两个品牌的利润率实现了同比30%~50%的增长。
但要传统的服装企业改变旧有的运作模式向SPA转型也非易事。“不少企业的思维还是很难一下子变过来。”韩永生说道。
对此,吴健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下行业所经历的阵痛和洗牌,对本土服装业未来的发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要消费者对服装还有消费需求,服装行业就会存在,而一些不能顺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企业消亡,也会为其他有生命力企业的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吴健民说道。(本报记者路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