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支招新能源汽车产业“脱困”
2014/9/12 15:14:0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专家支招新能源汽车产业“脱困”寻求政策刺激与市场导向契合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车辆配备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9月1日起,购买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近期,多项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密集出台,释放出强烈信号。然而,考虑到充电、可靠性、耐用性等因素,市民购置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并不太高。
新能源汽车如何走出产业困境?业内专家表示,除政策刺激外,尚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紧密配合。
最好的时机
“前段时间,政府连续就新能源汽车高密度发文,这么大的力度以前没有过。”在日前由中科招商举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三基工程工作会议”上,武汉大学教授王少阶指出,现在是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好的时机,新能源汽车工业产业已经逐步壮大。
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也认为,全球金融危机、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三重危机叠加,倒逼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在此背景下,美国提出以新能源革命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日本着眼未来投资低碳革命,英国提出“绿色振兴计划”启动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项目。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方向,新能源汽车关乎国家的能源安全,关系到百姓的呼吸安全。”辜胜阻说。
两大困难
事实上,金融危机过后,全球各地汽车生产国和巨型汽车公司纷纷开发部署和投资电动汽车生产。但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却放缓,主流汽车供应商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仍持观望态度。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认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燃油汽车已形成完备的技术路线和消费习惯。当前电动车产业化有两大困难,一是电动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并非出自燃油车生产和消费自身的原因,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缺乏动力;另一方面是产业化初期技术尚不成熟,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市场考验,用户普及程度较低。
“大家不愿意买车,产业规模上不去,生产成本就不易下降。而这也是各国政府成为电动车第一推手的原因。”陈清泰说,“当前的任务,是使政府和市场巧妙配合,引导企业和消费者闯过困境,开创新的未来。”
如何协同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亟须发挥协同效用。
辜胜阻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技术引领机制、市场诱导机制、产业升级机制等非常重要。另外,还要完善社会参与的机制,把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作为绿色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陈清泰认为,汽车是一个超大型产业,需要诸多行业的参与和投资。因此,政府在设计相关政策时,要给社会一个稳定的预期。几年为一个周期的政策,不足以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的长期行为。
此外,陈清泰还表示,目前电动车产业化有两种可选择的路径,一是政府主导,即以财政补贴为抓手,二是市场导向的路径。“现在我国二三级城市和城乡交界处低速电动车已经悄然兴起。在以政府主导的常规路径为主的前提下,也应该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低速电动车发展的路径,这样才可能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国电动车发展的目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中汽协呼吁社会各界购买自主品牌汽车
- 下一篇:政策推动新能源车迎来“夏天”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