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发展需要理性思维
2014/9/19 14:30:4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新能源发展需要理性思维新能源曾经承载了人们缓解能源资源与环境压力的厚望,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产业界的青睐。风电、光伏产业都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发展成绩。在“十一五”末期,中国在风电和光伏发电两个领域都是全球领头羊。2009年,中国的新增装机容量和风机产量均占到全球总数的大约1/3。2010年,世界光伏电池总产量的3/8是由中国企业生产的。但是,由于国内光伏市场发育严重滞后于产能发展,导致面对欧美光伏“双反”时遇到严重困难。而风电由于并网消纳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也遇到了困境。国家有关部门对新能源发展遇到的困难极为重视,通过与欧盟的多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互相可以接受的协议方案。同样,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风电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2014年,国家能源局进一步优化风电开发布局,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加快推动清洁能源替代。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超过9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750亿千瓦时。
对于新能源的发展前景,一直存在各种争论。争论的核心问题就是:新能源是否能够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层面上,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得益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奥巴马当年就把新能源作为确保美国战略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选择。在实际效果上,美国最终在非常规油气——页岩气上的大规模突破,实现了对部分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其他国家如中国、日本和欧洲则特别重视可再生能源领域。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都执行了较为严格的可再生能源替代计划,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出口为此也做出了贡献。中国在2010年之前,实现了光伏组件生产和风电装机的重大进展。但是这两个产业在之后都遭遇了严重的产业危机。其中,光伏产业是因为国内市场没有得到有效启动,风电市场主要是由于并网消纳困难和设备的产品质量。
那么,新能源能否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和核能,从而由此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呢?在这一问题上,反方意见还是很强大的。对于欧美这样的后工业化经济体,新能源确实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能源转换。但是毫无疑问,新能源不可能提供现代工业所需的大规模稳定能源需求。另外,目前以风电、光伏、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多数只能在财政补贴的情况下生存。离开财政补贴,产业就无法存续和发展。从经济学理论角度,任何针对产业的补贴都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扭曲。
因此,新能源发展涉及一个重大的理论与政策问题:作为一个政策创设出来的市场,它能否实现持续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从而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摆脱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对它的补贴就是一种错误。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风电产业,在国内外都表现出明显的技术进步趋势。这种技术进步的取得,依赖于市场的扩大和由此带来的学习曲线与成本分摊效应。
为保持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产业补贴应该符合两个原则。第一,补贴的水平应该有助于保护那些致力于技术进步的企业,而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政府补贴来维持生存。在实际政策设计上,补贴水平不能过高,要使那些技术落后或者只是简单进行组装的企业无法实现盈利。否则,行业内产能就会出现过快增长,引起恶性竞争,从而压缩了技术先进企业的生存空间。第二,产业补贴要有明确的退出期或者退出机制,从而激励企业保持持续的合理技术研发投入。这一点对于保持适度的产能规模至关重要,否则企业就会躺在政府补贴上不思进取,并吸引过多的投资进入产业,从而一样会造成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局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棉纺市场形势不佳 纺企艰难度日
- 下一篇:中纺联考察南通纺企 唐盛纺纱无库存获赞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