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空间巨大,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渐入佳境
2014/10/20 13:59:0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发展空间巨大,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渐入佳境用壳聚糖纤维制成的脑神经修复膜在脑瘤手术后可以植入大脑,具有防黏连、防感染、抗菌以及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快速接植神经的功效,并最终会被脑细胞吸收,目前该项技术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用芳纶导电纤维制作的触摸屏手套,使寒冷地区可以在户外不用脱手套也可操作触摸屏手机,而且不划屏;高性能医用SSMMS无纺布以其超强而稳定的抗液体渗透功能,用其制做的手术服、手术单等,都已经成功进入全球最大的几家医药用品公司的采购单……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纺织行业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GDP增速的情况下,产业用纺织品却保持了超过10%的增速,部分产品甚至投资同比增长150%。
前不久刚刚在上海召开的由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分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以及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CINTE2014年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不仅让参观者看到中国及世界产业用纺织品的最新成果,也让中国纺织行业从中收获行业发展的信心。
产业用纺织品渐入佳境
在展台上,记者再次邂逅了山东海斯摩尔公司。这家全球壳聚糖纤维研发和生产的领军企业,每次展会出现总能有新的变化,凸显该企业的创新能力。这种来源于虾蟹废弃硬壳的壳聚糖纤维,以其天然的抗菌性、亲肤性、超强吸附性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据董事长胡广敏介绍,医疗卫生领域的手术缝合线、脑神经修复膜、止血绷带、人工皮肤、糖尿病人专用袜子、抗褥疮床单、吸附功能强大的面膜、卫生巾、纸尿裤等,航天及国防领域应用的航天飞行器轨道舱装饰布(密闭空间需要强抗菌性)、航天员使用的货包、水囊等,都是海斯摩尔的得意产品。目前,海斯摩尔已经上了3条生产线,水刺、针刺、热纺布,每条线产量都不高,年产只有1500吨左右,但是其附加值是普通无纺布的20~30倍,1吨价格高达100万元以上。
据了解,2013年产业用纺织品的纤维加工总量达到了1130万吨,在我国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是23.3%,作为其中主要产品的非织造布,产量是389万吨,出口55.8万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非织造布的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13年我国非织造布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76亿元,比增20.33%,今年上半年,投资金额和新开工项目数增长速度双双突破50%,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其中针刺生产线的投资增长是150%,估计跟土工、建筑、汽车这些领域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伴随着总量和投资的快速增长,以新材料应用、复合成型加工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会长李陵申的报告里,较为详细地列举了非织造布行业近年来技术进步的情况,大体概括为:中国非织造布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超细纤维、组合应用技术、高新设备纷纷涌现的快速发展时期。
第一是原料更加丰富,因为原料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助推了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原来以丙纶、涤纶为主的局面,现在进化成无论是聚乳酸(PLA)、聚乙烯(PE)、聚苯硫醚(PPS)、聚苯烯酯(PA)等这些高性能纤维广泛地应用在非织造布的领域,使它们在土工、过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壳聚糖纤维、海藻纤维、蚕丝蛋白纤维、棉花、木浆粘胶纤维等天然纤维以及生物质纤维,在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广泛欢迎,也极大地带动了市场的扩大;超细纤维在汽车内饰、墙纸、革基布等领域的应用,对传统产品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是工艺性,上面是原料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行业的发展,那么工艺的改进则更多来自行业自身层面的进步。除了传统的针刺、水刺、纺粘等领域,中国非织造布领域现在利用造纸技术,在湿法非织造布领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使得生产速度、原料的适用性和产品应用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突破。而以此技术生产的湿法芳纶、玻纤非织造布则加速推动了结构增强材料和土工建筑用纺织品的发展。李陵申举例说,比如用湿法芳纶生产的芳纶纸复合结构材料,做成了高铁和飞机的机体;玻纤非织造布则主要做土工增强材料和防水胎基布,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结构增强材料和土工建筑材料方面的快速发展。此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涤纶长丝的油毡胎基布,替代了过去的以短纤维为主的胎基布,去年在这个领域的技术进步非常突出,该技术在中纺联的科学技术评奖中获得一等奖。在此带动下,在这一领域中国新增了10余条生产线,新增产量14万吨。还有一个高温滤料,之所以热度越来越高,明显是受国家对环境要求越来越严,对大气排放越来越严的政策导向影响。在政府层面,从国家大气行动计划到工信部的高性能滤料发展的专项,都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行业不断地摸索各种机织、非织造的组合来提高物理效能和透气性,纺粘、针刺、水刺等多种工艺的在线复合,围绕超纤、梯度滤料、精细滤料等复合滤料的发展,不断地开发出了新型滤料,其过滤的效力、使用寿命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李陵申说,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我国现有的技术完全能满足我国现有的大气排放的要求。另外在卫生材料领域,更多的企业在关注可冲散、可降解非织造布,因为大家知道,未来一旦我们的生活中广泛需要用这些产品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防治形成白色垃圾,所以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这种可冲散、可降解的非织造布。
未来空间会越来越大
在高性能纤维领域,存在一个严重的假命题,即高性能纤维被开发出来之后,由于下游行业不知道该材料的特性和如何使用,所以高性能纤维往往开发出来却没有市场。如何帮助下游客户拓展应用领域,是高性能纤维生产厂家的重要使命。在本次展会上,记者很欣慰地看到,一些成熟的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做着很好的实践,并卓有成效。烟台泰和新材,这家以高性能纤维芳纶系列产品(包括间位芳纶、对位芳纶等)为主打产品的上市公司,间位芳纶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50%,其产品开发就非常注重与下游客户的沟通。“因为我们这种原料原来没有,国外的大企业又是俱乐部式的合作,产业链条管理很严格,国内企业很难进入,所以我们的新产品出来之后就把它的性能广泛介绍给我们的下游客户,可以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开发出新的产品。”泰和新材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帮助客户开发新品方面泰和新材是分别对待的:对方实力比较强的,泰和新材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给对方指明一个方向;更多的情况是,泰和新材和客户一起开发。他们跟终端客户沟通之后,就帮助下游企业解决应用的一些问题,让他们最终生产出正对终端客户需求的产品。“我们自己也有一些小的产品的事业部,但是我们在极力地避免跟客户竞争,我们会选择一些下游产品自己做,但筛选时很严格,尽量不与大量的客户竞争,以维护生态链的完善,帮助客户赚钱。”这位负责人说。
按照这个思路,借助芳纶产品的耐高温、阻燃、强度高、耐磨等特性,除了传统的防弹衣、特殊环境的工作服、光纤光缆等之外,泰和新材联合下游客户共同研发出了工业用污水处理膜、动力电池隔膜(利用其阻燃性能,防治电池长期使用引起自燃,可广泛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自行车头盔(既增强强度又减轻重量)、与碳纤维一起做自行车(改变碳纤维的易折断,使之更耐冲击)、用于触摸屏的手套、渔民随身可挂在腰上救生衣(体积小重量轻,可随身携带以应不时之需)……
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预计,在国家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力度之后,以芳纶、聚苯硫醚、聚酰亚胺等为主要原料的高温过滤材料,作为高温工业烟尘除尘的关键材料,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预计到2020年,年均增长将在15%以上;以碳纤维、玄武岩纤维、高强玻璃纤维为主要原料的先进复合材料,是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轻量化的基础,也将随着这些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此外,聚乳酸、壳聚糖、海藻等生物基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医疗防护用品和高档的卫生用品等;中空纤维及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污水深度处理、海水淡化等环保领域,这两个领域的增长速度预计也会超过12%。(本报记者 侯欢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