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机器人:红利背后有隐忧
2014/11/13 14:39:4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工业机器人:红利背后有隐忧济南11月1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萧海川)近来,科幻色彩浓郁的“机器人”再度进入公众视野。有媒体报道,去年中国市场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工业机器人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有毒、有害的工种由机器人担当
,从而避免尘肺等多种职业病对人体的侵害。例如,皮革加工厂购入1台皮革机械切割机,便将雇工从13人锐减至3人,3年节省出的人工费用又可与机器人购置费相抵消。
然而,面对“机器代人”各种显见的红利背后,隐忧正逐步浮现。机器智能化了,工人技艺能否相匹配?“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是否会变成带着荆棘的冠冕?
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需要高素质的一线工人,目前国内职业教育能否实现按需培养?且不论过去几十年间,社会公众对产业工人的态度几经反复,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参差不一。近段时间来,职业教育体系中最为活跃的社会化培训组织,尤其是一些仰赖个人魅力成长的部分培训机构,因创办者个人原因连遭打击,争议缠身。
“工业机器人”的操作者尚待培养,制造者同样面临刻苦攻关。据媒体报道,去年销售的近3.7万台“工业机器人”中,中国制造的尚不足万台。面对领跑多年的欧美制造商,后起的中国企业并无多少优势可言,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仍是难啃的“硬骨头”。中国将继续成为“工业机器人”的刚需市场,但留给中国机器人制造业的时间并不宽裕。
放眼海外,传统机械制造强国正力图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融入机械制造。如德国在去年推出所谓“工业4.0”战略。如此关键的国家发展战略,所倚靠的正是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
机器与人,虽是老生常谈却历久弥新。“机器代人”说明社会在自我革新中不断前进。中国虽贵为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但仔细剖析,我们想真正拥抱“机器人大潮”,要做的还有很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包装机械逐步走向产业自动化
- 下一篇:中国出口制造企业整备度“知难行易”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