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度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申报正式启动
2014/12/3 15:40:2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15年度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申报正式启动目前,我国棉花全程机械化水平相比粮食作物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特别是采收环节机械化率只有11.46%;从全国三大棉花主产区机械化水平看,新疆机收率为8%,黄河中下游棉区不到1%,长江中下游基本为零,机收率低成为制约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今年4—8月中国农机化协会棉花机械调研组先后奔赴江苏、湖北、安徽、山东、河南、新疆、河北等我国棉花主产区实地调研。调研分析指出,导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棉花种植成本不断增加,特别是用工成本增长迅猛,使得棉花的比较效益低下。另一方面,进口棉价又不断下降,压缩了国产棉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棉花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非常低,费工费时。而种植粮食,既有全程的机械化替代劳动,又能享受国家补贴。相比之下,棉花的比较效益远低于粮食作物。”参与调研的中国农机化协会副秘书长沈瀚说。
棉农快乐植棉,面积才能稳定
“发展棉花生产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机械化。”这句话在记者采访中无数次的出现。说这话的既有工程院院士,也有普通棉农;既有管理部门的官员,也有棉厂的负责人。
与粮食作物相比,棉花田间管理繁杂,从种到收有40多道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据统计每亩平均用工20多个,每个工成本约为120元/天,仅用工这一项成本,就约占棉花生产成本的60%。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在西北内陆棉区推行机械化采收棉花集成技术后,1台5行采棉机可替代600—800个劳动力,每亩棉花可节约生产成本200多元。从全国情况看,目前人工采棉成本在1—1.5元/斤,按每亩产500斤籽棉计算,每亩人工采棉成本约为500—700元。而机采棉成本约为370元。比人工采摘每亩节本增收130元以上。以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1000万亩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棉农增收节支13亿元。另外,通过机械化实现的地膜覆盖、精量播种、节水灌溉、化肥精施等农艺技术,也进一步实现了棉花生产的节本增效和增产。
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2013年耕、种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了94.8%、65.7%,但棉花生产最费时费工的收获环节机械化率却只有11.46%,成为制约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从全国三大棉花主产区机械化水平看,西北内陆地区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已达到66%外,整个新疆的棉花机收水平也只有8%;黄河中下游棉区机收水平都不到1%。长江中下游棉区机收水平基本为零。
新疆如今顶起了中国棉花生产的“半边天”。以占我国棉花种植不到40%的面积,贡献了超过我国棉花总产量50%的产量。特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又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之所以能发展到这样的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总结了两点:“地膜植棉机械化的推广推动了新疆棉花生产的第一次提升。在此基础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出了基于机采棉条件下的植棉全程水肥调控的膜下滴灌、精量播种的农艺模式,并研发了与农艺相配套的联合作业新机具,标准化种植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了新疆棉花生产的第二次提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说明,要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首先要实现棉花种植的标准化。对此,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调研员王国占认为,目前,棉花种植的技术水平和标准化水平还是不高。而没有标准化的种植,就很难实现机械化。
喻树迅院士很早就提出了“棉花生产的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论断。而更令人熟知的则是其提出的“快乐植棉”的概念。
在如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快乐植棉也正在成为现实。“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农如今种棉花真轻松。播种有地理信息导航系统,误差不超过2厘米。田间管理时,手机就能控制水肥系统。收棉花时社会服务化很到位,采棉机合理分配保证实现机械采收。全程只要2个工人就够了。”喻树迅说:“所以只要实现了规模化、信息化、精准化、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棉农就能实现开着宝马车种棉,那才是真正的快乐植棉。只有棉农能快乐植棉了,棉花的种植面积才能稳定下来。”
采不净含杂高,破题要靠“矮密早”
既然实现棉花生产机械化早已是各方共识,那为何迟迟没有实现突破呢?难点就在机采棉这个环节上。
“‘采下来的棉花黑乎乎,采后的地里白花花’。这是棉农对于机采棉最形象的说法。”沈瀚说。这形容的就是机械化采棉如今面临的两大问题:采净率低、含杂率高。
而要实现机采棉的高采净率和低含杂率却需要从育种到播种到打顶脱叶等等各个环节与之配套。
“品种培育、土地耕整、残膜清理、覆膜播种,田间管理、脱叶催熟、机械采收、植棉储运、清理加工、品质检验,是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复杂体系中的各道环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了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历经了10多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多项技术创新,研发数个专用设备,才摸索出了一条农机与农艺相配套的技术路线。”陈学庚院士感慨到。
我国的棉花主产区主要集中在西北的新疆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流域。新疆作为棉花优势产区实际上种植面积只占到我国总面积的不到40%,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的棉花实际上都是种植在长江、黄河流域。
“早在三年前,我们就在讨论,新疆建设兵团实现了棉花生产机械化之后,内陆地区怎么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说。“以机采棉为龙头带动棉花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是新疆发展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关键点。新疆经验告诉我们,棉花实现机械化生产必须农机农艺相结合。首先确定机采棉的技术路线,建立适应机采棉的种植模式。
“矮、密、早,既是新疆棉花高产的关键,也是实现机械化采棉的必然要求。”陈学庚院士总结到。所谓的矮密早就是要求棉花株型要矮、成熟时间要早,另外种植时行距要密,才能配套机械化收获。
新疆经验无疑给了内陆棉区极大启发。“内陆棉区在进行试验示范时都认识到,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点,在于选育适宜当地条件的机采棉品种、种植模式及化学药物使用的方法,积极推广机械直播及机械植保,待试验成功后再推广机械收获进而发展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沈瀚说。
目前,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中下游棉区都对制约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加大攻关力度。河南省农机部门开始探索适合当地的机采棉种植模式、品种、脱叶剂使用等田间管理技术,对麦后移栽和麦后直播机械化技术进行了对比试验。河北省初步制定了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湖北省荆州市、荆门市、天门市等多个棉花主产地均积极开展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试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积极组织创建了“棉花轻简化机械化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选育出了4个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探索了杂交棉F2油后/麦后高密度直播的种植模式。
既要采得上来,还要卖得出去
“我们这块棉田啊,可有两个院士、三个教授来给我们做技术指导呢。”在山东省无棣县的万亩机采棉示范区里,种植户老李自豪地对记者说。说话的同时,几台大型采棉机正以极快的速度吞吐着棉花,声势浩大。
为了解决棉花机收的难题,作为全国棉花机械化生产示范区的山东省滨州市,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为技术顾问,并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机院、新疆建设兵团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联合攻关。
山东省在发展棉花生产机械化的过程中,还积极联合农业、供销以及棉花品种、种植科研院所等单位,整合凝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棉花生产的机械化发展。为此山东省还专门成立了由省农机局牵头,省供销社、省棉花技术指导站、省棉花研究中心等单位参加的机采棉联合推进办公室,设立了示范推广,生产农艺、棉种选育、加工处理、机械装备5个工作小组。
“我们牢记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理念,用系统的方法,从基础工作抓起,选育适应机械化采收的新品种,改传统的大小行种植为76厘米等行距种植,增加棉花亩株数,依靠规范化播种带动机械采收的发展。并对棉花实施有效化控,使棉花株型与采棉机相匹配,初步形成了适应鲁北地区的机采棉生产模式。”山东省农机局局长高明飞告诉记者。
除了技术示范推广,为了鼓励棉农购买采棉机,山东省也加大扶持力度,在享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万元之外,省里再奖励30万元,市里再累加补贴30万元。同时,还补贴扶持棉花加工企业建设机采棉清选加工生产线,提高其收购机采棉的积极性。“我们就是要让棉花采得上来,还要卖得出去。”高明飞说。
依托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山东省逐步探索出了适应黄河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路线。2013年山东实现机采棉面积8500亩,2014年预计达到1.5万亩,今年山东省按机采棉标准种植的棉花面积近10万亩,以滨州为代表的鲁北棉区实现了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突破。
直面问题难事不难
内陆棉区除了学习借鉴新疆经验外,也必须结合实际解决棉花生产机械化。
与新疆一熟制棉花不同的是,其他棉区几乎都是油棉或麦棉连作的种植模式。而且传统种植模式的种植行距约为100cm,株距为30~50cm,种植密度为1200~1600株/亩,大多使用杂交品种,株高在100cm以上,生长期总共大约长4次棉桃,采棉时间更是从9月初跨到11月,这与采棉机的作业条件极不相符。要想在黄淮海以及长江流域棉区发展机采棉技术,必须打破当前传统的种植模式。
长江流域和黄淮海棉区地块都偏小,在机械装备的选用上就也不适宜用大型机具。更应该发展两行或三行的小型采棉机以及一些轻简化装备。还应考虑到机采籽棉的储存及运输,采棉机的集棉箱应带有压实装置等。
采棉机价格过高的问题在内陆小规模经营的棉区显得更加突出。一般进口采棉机在300万元左右,国产采棉机也要100万元左右。因此内陆地区不仅是农民和农机合作社,连许多有财政资金扶持的试验示范点也难以承担。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一些资金不充裕的试验示范区,采棉机大多采用租借的形式,去年江苏大丰试验点的棉花收获机就从山东租借,一天租金7万元,代价太高;湖北荆州等地也存在找不到采棉机试验的窘境。
但是,目前国家对于采棉机的补贴除新疆外上限是30万元,只占机具总额的10%左右,显然难以发挥鼓励带动作用。而内陆棉区多是小规模经营种植,农户资金实力有限。因此,提高采棉机的补贴比例十分必要。
目前,黄淮海及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市场尚未形成,棉企对于机采棉的接受度还不高。而且由于机采棉增加了采后清花这道工序,就需要添置专门的机采棉清理加工设备,这笔费用棉企不愿自掏腰包,往往拒收机采棉,这也极大地抑制了棉农使用机采棉的积极性。为此,业内人士也建议应将机采棉清理加工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范围内外,还应对棉花加工企业购置机采棉清理加工设备给予一定奖励。
河北省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
棉花品种良种化。筛选出苗好,株型紧凑,疯杈少,结铃性好,吐絮集中,含絮适中,成熟期一致。早熟,抗病虫,抗旱耐盐碱,抗倒伏,铃大,衣分高(40%以上),适于机械化管理的棉花新品种。
种植标准化。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和合作社入股等形式,实现土地的集中经营,以便于机械化作业。种植模式统一、播种时间一致、农资使用相同、管理技术规范等标准化,以便于田间操作。
日常管理精简化。整地:使用大马力拖拉机种地,提高整地质量;播种:精量适时晚播,播种、施肥、化学除草、覆膜、压土一次完成;中耕:中耕、除草、追肥机械化一次完成,苗蕾期3—4次,花铃期1—2次;整枝:利用化学控制,简化整枝。打顶尖。要求一叶一心,重打大顶。打顶后,化学封群尖;植保:喷施农药、叶面喷肥、化学除草、及化控均机械作业;落叶剂使用:选用高地盘拖拉机或高架喷雾机作业;棉花收获:逐渐实现机械化。 (中国农机化导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两化融合打通纺织服装全产业链
- 下一篇: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喜与忧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前8月规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4.4% 纺织服装业求新求变
- 狄耐克智慧居家:Ai相伴,家倍安心!换季敏感有Ta不慌
- 让文创“潮”起来,泡泡玛特×运动会“吉贝”盲盒手办引领新风尚
- 万源通IPO:专注PCB制造 在华东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
- “破局·生长” CBIC2024中国饮品产业大会圆满落幕,“饮”领未来
- AICM 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聚焦循环经济
- 汾酒集团参展第111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荣耀时刻 | 玫瑰岛TT4-5300/5400零水压智能马桶荣获2024年度“沸腾质量奖”
- TravelSentry旅安推出全球采购平台,推动行李箱行业迈步前行
- 3部门发文,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