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花市场遭遇冰河时代 棉企该何去何从?
2015/1/6 14:43:1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国内棉花市场遭遇冰河时代,国内外价差将在市场作用下进一步缩小。棉花产业深度调整、转型迫在眉睫,然而方向不明进展缓慢。国际背景2015年欧盟将中国排除出受惠国外国内棉花市场遭遇冰河时代,国内外价差将在市场作用下进一步缩小。棉花产业深度调整、转型迫在眉睫,然而方向不明进展缓慢。
国际背景
2015年欧盟将中国排除出受惠国外,中国出口欧盟产品关税将大幅增加。中国棉花进口配额下降,国际棉花产量稳定,其价格必然承压下滑,国内外价差也会继续拉大。同时国际原油降价,人造纤维生产成本继续下降,拖累国内棉花价格。
期货市场方面,2014年的全球棉市一路下滑。美国棉花期货从2014年1月3日的84.12美分/磅,下降到59.58美分/磅(折合8170元/吨),跌幅达28.70%。
国内市场
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补贴细则仅新疆、安徽二省可以明确。棉价依赖市场调控,然而棉花生产成本相较国外高出很多,棉价下跌,棉农惜售。与此同时,纺织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为规避棉价继续下行风险,纺织企业坚持保持低库存,随用随购。
国内郑棉期货从2014年1月3日的19165元/吨,下降到2014年12月31日的13260元/吨,跌幅达30.81%。国内外价格差距巨大,国内棉市依靠市场调节,与国际市场接轨是大势所趋。
从生产开始,各种弊端几乎存在于国内棉花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棉市即将进入长期低迷运行的阶段,在新政策或新需求的刺激之前,棉市难有起色。
一、棉花生产现状
新疆棉花占据了中国棉花生产的半壁江山,产业集中,生产规范,有条件做到“四分”(分摘、分晒、分存、分售)操作。然而最近也暴露出机采棉不能达到企业加工标准的问题,原因是国内棉种、田间管理、机械设备与操作等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地产棉品种杂乱,地块破碎,不利于进行“四分”操作。棉农为将劣质棉花销售出去,优劣掺混出售,以致企业不愿收购。加上农资投入和单产降低,生产成本降不下来。因此,在国际棉价下跌,临储政策取消的背景下,出现棉农惜售、企业不收的局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纺织企业现状
纺织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近年由于人工成本上升,国内已有纺织企业迁往越南等地,环境保护政策也加速了这一迁移进程。棉花、纺织相关产业自有品牌很少,产品定价权都在下一级的买方手中。同时,棉花进口配额有限,也限制了棉纺企业的发展。
三、替代产品的威胁
人造纤维成本低廉,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工业化生产标准易统一,产品可定制性强,持续对棉花产业形成冲击。近期,原油价格下跌,棉价承压。利好因素在于近年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导致棉花终端产品价格上升,但是高端产品需求量并不能带动棉农生产的积极性。
中国棉市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产业调整、政策方向尚不明朗。然而中国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例如国内现有成熟的纺织产业链,这是东南亚国家尚不具备的竞争力。
国家宏观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市场这个高效的资源配置工具,调整国内农业产业格局。
自1978年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市场取向不动摇,改革进程中逐步放开了农产品购销价格。从2014年11月25日起至1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放1项定价权限。至此,农产品领域已没有政府定价项目,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
因此,农业相关产业不能再指望政策的扶植,加大研发投入,想方设法压缩成本,才是正确的出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