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奶”延生:原料端价格下跌 终端乳制品却没下跌
2015/1/21 8:32:2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目前,广州市奶牛养殖场与乳品生产企业均已达成了购销意向,已没有再发生奶农倒奶现象,而佛山三水区的养殖户问题也在这几天得到解决。”广东奶业协会会长陈三有对南都“目前,广州市奶牛养殖场与乳品生产企业均已达成了购销意向,已没有再发生奶农倒奶现象,而佛山三水区的养殖户问题也在这几天得到解决。”广东奶业协会会长陈三有对南都记者透露。
近期,乳业最热的词就是“倒奶”,广东之前在佛山、南沙和惠州也都出现倒奶,目前大部分都得到解决,但企业也私下透露,对于散户供奶的需求其实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奶价在原料端大跌,但消费者在终端却几乎感受不到,目前市面上的乳制品,包括纯牛奶和奶粉,几乎都没怎么降价。
奶农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
广东奶业协会会长陈三有对南都记者透露,“此前广东省农业厅已派出多个检查指导工作组,分赴惠州和佛山等重点地区开展生鲜奶购销检查指导工作,全力协调解决奶农卖奶难问题。”据了解,目前还存在“卖奶难”甚至倒奶现象的主要为惠州市博罗县小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燕塘、风行和香满楼等多家广东本地乳企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虽然压力很大,近期依然加大了对广东省内奶农的支持,继续续签了新一年的采购合同。此外,还有乳企的内部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因为自有牧场的份额不断增加,在目前乳制品需求的这个增长幅度之下,对于散户的鲜奶其实需求量有限。”
“奶农在产业链中处于极度弱势地位,原奶的收购价格、质量标准完全由企业掌控。”乳业专家王丁棉对南都记者表示,“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企业抢奶源,标准也适当放宽,奶农可以得到好处。但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压级压价现象比较普遍,奶农养牛处于亏损状态。”据了解,目前对于奶农来说,豆饼、浓缩料等精饲料价格一直呈现上涨趋势,而牛奶消费正逐渐进入淡季成本的不断上升、原奶价格的逐步下降以及进口奶的冲击,多重原因导致了这一轮的倒奶事件。
终端产品价格几乎不动
值得注意的是,原料端价格下跌并没有反映到终端乳制品的价格上,南都记者在广州地区走访多家商超,发现除了少部分在做促销的纯牛奶之外,大部分的乳制品价格依旧坚挺,以天河区的一家华润万家为例,超市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货架上大概八十多种乳制品,包括纯牛奶和奶粉,除了四种做特价促销的纯牛奶之外,其他产品在这两三个月都基本维持原价。而且最近并没有接到乳品企业有关价格下调的通知,超市里的一些价格调整只是每年年初正常的卖场促销活动。”换句话说,即使是价格略有下浮,也跟近期的大环境并无关系。而其他一些超市的情况也与此类似。
有蒙牛的内部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以纯牛奶为例,原料成本大概占总成本的20%-30%左右,此外还有加工、包装、物流以及营销和渠道成本,其中营销和渠道成本是大头,而且包装成本这几年都保持上升趋势,至于降价,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幅度的降价,对于企业的销售以及利润的增长并没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所以目前企业都处于观望中。”
在整个产业链上面,商超等渠道都是旱涝保收的,其中商超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向进店企业收取的各项收费上,超市收取的各项费用大大削减了企业利润,前述蒙牛内部人士表示,“商超是大爷,纯牛奶的销售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商超,这一部分的费用从来就不敢拖欠。”
存栏量未来将大跌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倒奶,一方面中国人均牛奶占有量还非常低,占全球人均水平1/3还不到,和国外多数国家巴氏奶是乳业消费大头不同,国内乳制品行业一直是“重常温奶轻巴氏奶”,尽管二者究竟营养价值孰优孰劣目前业界尚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巴氏奶是拉动生鲜奶源和养殖业的主要动力,因为和常温奶既能选用奶粉也可以选择原奶作为加工原材料不同,巴氏奶只能使用生鲜乳加工。
王丁棉认为,“政府层面需要从政策上对于国内乳品结构加以引导和调整,对巴氏奶的生产予以相关财政补贴,在进口奶粉以及不同级别奶粉的加工用途上予以明确区分,鼓励企业多使用生鲜乳作为原材料甚至进行关于配额说明。如此将一定程度上拉动国产原奶的消费。”
也有专家认为,去年年初奶价涨,年底到今年年初大跌,到了明年这个时候可能又得涨价,有不愿具名的农业部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目前乳业一大部分小农生产方式,大型企业只负责加工,而对于上游的养殖,有一大块还是分散的农户模式。企业来收奶,之后加工。企业不收奶了,自然这奶就没人要了。而什么时候增加供给,多养牛,什么时候该减产,奶农们根本不知道,只能听天由命,供给和需求总是持续地偏离,通常是循环着来,今年奶价大跌,估计存栏量会大跌,那到时候明年的牛奶又该涨价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