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水泥行业并购情况分析
2015/1/22 8:33:5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2014年巿场需求还在高位,增速虽仍为正增长,但下滑过快,水泥产品巿场因经济下行不旺,但逆势促进企业分化,对产业布局优秀、现金流充裕的强势企业而言,市场下行是2014年巿场需求还在高位,增速虽仍为正增长,但下滑过快,水泥产品巿场因经济下行不旺,但逆势促进企业分化,对产业布局优秀、现金流充裕的强势企业而言,市场下行是收购的最好时机,不但能够降低收购成本,且洽谈对象的意愿也较为强烈。因而企业间资产、股权变更十分活跃,从而收购之火又被点燃,资产收购、股权购置今年时有发生。上行期、下行期,强势企业各有所得,“十三五”水泥产业仍会有出色表现,它的动力来自从地方到全国涌现出的一批有实力企业,市场的变化会加快巿场整合步伐。
一、2014年水泥产业并购
仅按新闻披露的信息,2014年共搜集到32个并购案例。2014年经济转型带来水泥市场需求放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竞争的加剧考验着企业的现金流,从而加速了企业间的分化。但在前三季度,水泥并购虽已呈现暗流涌动,但实质出手力度并不大;进入四季度,大企业出手的速度开始加快,10~12月三个月的并购案例占到全年并购案例近一半。
从区域分布上看,与过往不同,2014年中南超过华东、西南成为并购案例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占总并购案例数的34%。且主要集中在华中(河南、湖北、湖南):华中三省毗邻华东,经济发展带动市场需求空间,已经具有一定的水泥容量;各省相对独立,易于采取小区域并购动作;区域内已形成企业集团,但还不够强势,具有进一步整合空间。
二、2014年水泥行业并购背景
综合中国所有行业的并购进程看,如果说2013年是中国并购“元年”,那么2014年则可以称为并购“井喷之年”。根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公告的交易案例数量超过4450起,披露交易规模1.56万亿元,较2013年分别增长274%和210%。
原因很多,经济转型大环境之下,行业整合加速,国务院政策鼓励并购重组,证监会积极修改精简各项并购重组的政策,审批流程得到简化,审批时间大大缩短,并购重组工具不断增多,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提高企业并购重组的活跃度。水泥产业自2014年四季度开始启动,2015年整合将成为主要看点。
1.政策护航并购重组
2014年3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取消和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10月23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及《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决定》正式施行。上述办法取消了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审批,对于现金支付的上市并购重组,完全取消事前审批;明确了分道制审核制度;撤销了购买资产净利润指标的要求;明确提出鼓励依法设立的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这些条款的修改减少了行政干预市场化收购的行为,证监会的职责则从事前行政审批转为事中和事后监管,这是证监会简政放权的表现。但同时并没有放松对借壳上市的监管,借壳等同于IPO。监管层对于并购程序进行了简化,由过去的审批制走向备案制,这使得并购更加便利,更加市场化。
2.经济转型、企业分化是水泥产业整合的推动力
面对经济转型,众多强势企业也在寻求突破和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回看水泥产业,2014年房地产调整、基建资金受限等众多因素,使水泥需求即使在旺季也不复往年光彩,在两个旺季都呈现“旺季不旺”,需求开始进入“平台期”,这将是水泥产业的“新常态”。1~11月全国产量同比增长1.9%,为近年来最低位,华北、东北已步入负增长;1~11月利润总额696元,全年至多略超去年水平,但从月份上看,自8月份开始出现利润已同比负增长,且幅度较大。
市场下行、产能过剩、集中度低、环境恶化,特别是水泥需求的新增空间不大甚至被压缩,市场倒逼机制已经形成,水泥的整合空间将充满想象力和巨大空间。市场的骤变推动市场整合力量加快前行,目前区域托管、交叉持股、区域市场互换已不断出现,不同形式的市场整合路径时有发生。首先大企业都将鼎力打造夯实自己的“核心利润区”,对巿场前景不佳、竞争激烈的地区会“尽快、尽量”出手,区域巿场的分化会倒逼一些企业出局。2015年将是水泥巿场整合之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