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展望
2015/1/23 8:32:2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宏观经济:改革为重头戏,但经济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投资仍是重要推动力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全年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波动。1.宏观环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货币政策松紧适度
宏观经济:改革为重头戏,但经济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投资仍是重要推动力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全年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波动。2013年,中央提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经济发展方向,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持续放缓。2014年12月,CPI位于近五年较低水平,仅同比上涨1.5%,通缩压力显现,且近三年PMI在荣枯线附近波动,2014年三季度出现小幅回升,但四季度再次下行,制造业增长动力有所减弱。2014年GDP同比增长7.4%,为二十多年来最低水平,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增速则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下调,中国经济已经从上个十年年均近10%的增速放缓到现在7%-7.5%左右的“新常态”。
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总体来看,中央开始接受更低但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速度,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改革也成为2015年的重头戏。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仍将在改革中平稳运行,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释放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持新常态下经济的平稳增长,但由于内外部因素影响,经济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较大。
货币信贷环境:政策调整松紧适度,降息降准预期加强,但整体仍将保持稳健
降息降准预期强烈,但整体货币环境仍将稳健。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但为了降低可能潜在的调结构和货币政策宽松之间的对立,2014年货币政策调整主要采取定向宽松的模式,通过定向降准、PSL、SLF等工具保证流动性。年末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2.2%,低于全年既定的13%左右的调控目标,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6%,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2014年11月,在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调整、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央行宣布降息,预示着通缩压力之下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已经开始,同时,在年末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15年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因此,我们预计在2015年,我国将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一次或多次的降息降准,货币政策由定向宽松转向全面调整,但受复杂经济环境影响,2015年货币环境仍将以稳健为主。
具体来看,2014年以来,部分银行出现个人按揭贷款难,贷款审批时间过长等问题,加之市场下行压力较大,导致上半年新增个人按揭贷款占新增房地产业贷款的比重明显下降。下半年,中央连续出台政策保证贷款需求,降低贷款利率,或引致部分观望需求加快入市。同时,2015年存在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将有可能改善个人按揭贷款情况,推动2015年市场回温。从融资层面来看,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明显下降,全年为16.46万亿元,比上年少8598亿元。但是,随着金融制度改革日渐市场化,利率和存贷款指标弹性增强,融资成本有望降低,预计2015年房企整体资金面或出现改善。
房地产调控:调节回归市场化,地方政策更趋灵活
调节逐步回归市场化,长效机制逐步取代短期调控手段。2014年以来,限购、限贷等调控手段已经逐渐退出,包括保障房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房地产税立法、土地制度改革等在内的长效调控机制正逐步建立,通过长效、可持续、稳定有效的市场和经济手段使房地产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展望2015年,我国逐步健全不动产统一登记配套制度,并预计于2016年全面实施,为房产税的实施及长效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同时,房地产税立法及改革工作逐步推进。此外,预计未来仍将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棚改等保障性住房的合理用地需求。整体来看,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手段将更趋于长效、稳定,从而促进市场建立自身的调节机制,保障长期稳定发展。
不同城市市场呈现明显分化,地方政策调整也更趋灵活。各城市将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信贷、财政、公积金等政策调整。近年来,不同城市的价格、供求结构等市场特点差异性愈加明显,各城市也应“因城施策”,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从方向上看,在市场仍存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多数城市或将出台适度放松政策支持房地产业发展,从户籍制度、公积金制度、契税财税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需求入市。而对于长期供求矛盾问题突出的一线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将通过执行较为严格的差别化信贷、公积金及财税政策,优先保障自住型住房需求。由于市场环境不同,预计未来城市间的调控措施和力度的差异仍将继续存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