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份山东粮食进口数据分析
2015/3/25 8:32:2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据济南海关统计,2015年1月份山东口岸进口粮食(包括谷物及谷物粉、豆类、淀粉块茎及薯类)260.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61.3%;价值68.5亿元,据济南海关统计,2015年1月份山东口岸进口粮食(包括谷物及谷物粉、豆类、淀粉块茎及薯类)260.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61.3%;价值68.5亿元,增长41.4%。
一、2015年1月份山东口岸粮食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1月当月进口量继续维持高位。由于北美大豆集中到港,2014年11月份山东口岸大豆月度进口量迅速回升,12月份增至267.7万吨,创历史新高。2015年1月份进口量继续维持高位,小幅回落至260.7万吨,同比增加61.3%,环比减少2.6%。
(二)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占绝对主导。1月份,山东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粮食255.6万吨,增加61.6%,占同期山东口岸粮食进口总量(下同)的98.1%。此外,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5万吨,增加43.3%。
(三)自美国进口占比近8成,自乌克兰进口倍增。1月份,山东口岸自美国进口粮食206.4万吨,增加61.8%,占79.2%。此外,自东盟进口21.9万吨,增加39.7%;自乌克兰进口11万吨,增加998.2倍。
(四)民营企业进口小幅增加,国有企业进口激增。1月份,山东口岸民营企业进口粮食107万吨,减少2.7%,占41%;国有企业进口79.4万吨,增加17.6倍,占30.5%;外商投资企业进口74.3万吨,增加56.7%,占28.5%。
(五)大豆进口占比超7成且大幅增加。1月份,山东口岸进口大豆195.4万吨,增加63.9%,占75%。此外,进口玉米12万吨,减少33.2%;进口大麦15.9万吨,增加10.1倍。
二、1月份山东口岸粮食进口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刺激粮食进口增加。由于农业资源紧缺、劳动生产率低和生产成本刚性上涨,我国粮食市场竞争力较弱,粮食价格在国家有效调控下稳中略涨,而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延续下跌态势,粮食国内外市场价差逐步扩大。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且价差持续扩大,刺激粮食进口增加。
(二)国内供需紧平衡推动我国粮食进口增加。随着人口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粮食需求呈持续刚性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难度加大,供求总量紧平衡客观要求我国适度进口部分粮食短缺品种。
(三)北美大豆集中上市拉动粮食进口大幅增加。全球大豆供应经过短暂的空档期后,2014年10月份迎来北美大豆集中上市。同时,由于2014年全球大豆丰产,大豆价格一路走低,刺激国内企业纷纷加入采购热潮。2015年1月份山东口岸进口大豆195.4万吨,增加63.9%,占同期山东口岸粮食进口总量的75%,对粮食进口总量大幅增加的贡献度高达77%。
三、当前粮食进口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是提升农业竞争力。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关注。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而比较效益不断下降。2006年至2013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生产成本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11.6%、11.6%、12.0%。虽然在政府的调控下国内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并与国际市场价差逐步扩大,但农民种粮净收益却在不断下降。2014年农民每亩地的净收益只有682元,比2013年下降2.4%,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我国粮食市场竞争力之所以较弱,主要原因是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农业多以家庭经营为主,平均经营规模仅相当于韩国和日本的1/3、欧盟的1/40和美国的1/400,大大限制了大型农业机械等科技工具的使用和普及。因此,进一步发展农村合作社等规模经济,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并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二)粮食金融化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粮食的金融化,在国际社会主要是指粮食的美元化,它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国彼此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粮食产业被金融化的体现。由于美元的大量增发,造成越来越多的过剩流动冲击粮食市场,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粮食市场的运行逐渐脱离实体层面,粮食被人为的创造出“金融属性”。近几年来,粮食供需形势愈加趋于平衡,但在没有明显供需缺口的情况下,国际粮价仍出现了剧烈波动。据世界银行统计,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国际粮价上涨15%,与前一年相比飙升29%,接近2008年的粮食危机时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现货价格越来越多地决定于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及流动性本身的影响,而供需基本面情况对其影响作用相对下降。我国必须加强粮食自给能力和提高综合调控能力,从而弱化跨国金融资本的粮食投机对国内安全的负面作用。
(三)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大豆融资性进口将受到抑制。继2015年1月23日人民币即期汇率大跌222个基点后,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收盘报6.2542,继续大幅贬值254个基点,创2014年6月来新低,预计2015年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近年来,大豆已成为重要的融资性进口品种,2013年大豆的融资性进口约占进口总量的17%左右,高达1100万吨。人民币贬值导致大豆贸易融资的套利空间被压缩,作为融资抵押品的大豆,面临被银行追加保证金和强制变现的风险。国际大豆价格不断下跌,压榨企业亏损惨重,甚至被迫追加保证金,更加剧了资金紧张局面。目前我国大豆融资性进口面临巨大压力,在预期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大豆的融资性进口将进一步受到抑制。
(四)MIR162转基因玉米进口获批,或将低价冲击国内市场。2013年10月,深圳口岸检出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含有未经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随后我国质检部门对含有MIR162转基因成分的玉米全部实施退运。截至2014年6月16日,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共对125.2万吨含有MIR162的进口美国玉米作出退运处理。2014年底,我国正式批准允许进口MIR162转基因玉米,这让备受争议的MIR162转基因玉米进口告一段落。MIR162转基因玉米价格低廉,到岸完税价格仅为1800-1900元/吨,每吨要比国产玉米便宜400-500元。并且,MIR162玉米已经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推广三年,种植面积占到了一定比例。我国放开MR162转基因玉米及其制品的进口,或对市场产生较大压力,国内玉米现货及制品的价格可能出现进一步下滑。
为此建议:一是密切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供需及价格变化走势,引导企业合理把握进口节奏,综合运用配额管理、贸易救济等手段,防范大量进口可能给国内农业带来的冲击;二是严格落实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强化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积极引导推动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三是在提升主粮自给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粮食期货等金融产品的监控,适度限制大豆融资性进口规模,减少人民币汇率浮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