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的七字诀华为的八字箴言 谁的互联网思维更好?
2015/3/31 8:33:2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3月30日消息,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的方法论,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变得炙手可热。百度上是这样定义它的:“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3月30日消息,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的方法论,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变得炙手可热。
百度上是这样定义它的:“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或许这个定义过于枯燥无味,小米创始人雷军则把它浓缩成了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也成为了行业内的“标配”,因为到目前来看,小米的确是非常成功的,在短短几年内积累起了450亿美元的估值。
但在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看来,这七个字或许适合互联网,但却不能适应当前大的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是非常大的机会,我们希望抓住这个趋势,但拒绝机会主义;我们要做好最本质最基础的工作,建立一个新的健康行业秩序。”与雷布斯的七字口诀不同,余承东认为要赢得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就必须在创新、极致、专注、诚信四个层面做好文章。虽然在演讲中没有提及竞争对手,但从他的发言中,我们也能看出华为和小米这对竞争对手不同的成长路径和思维方式。
互联网超能力是双刃剑
余承东说,互联网是一种先进生产力,它改变了人与人沟通的方式,从过去广播式的单向沟通到互动沟通,消费者的话语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可以说,互联网时代对品牌营销、产品研发和改进都有深刻影响。
不仅如此,互联网组织和运营更加扁平和高效,沟通精准直达消费者,不管是在电商销售和信息传递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互联网也是用户深度参与的时代。通过大数据和分析和挖掘,可以精准的知道用户习惯,如消费浏览的网页、喜欢的内容等,消费者能够很容易通过互联网把他自己的喜好放进去。
“互联网+”的行动力将赋予各行各业更加强大的能力。但随着互联网注入的能力越大,在这个风口中扶摇直上涌现出的领军企业们需肩负的责任越大,大家有义务一起建立新的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但余承东同时指出,互联网超能力是双刃剑,天使与恶魔在于一念之间。“是专注自律的精神,还是投机挣快钱的赌博心态,将决定行业命运。这个时代,互联网+的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如果以追求快钱的投机心态,做不负责任的抄袭、低质、不顾用户隐私、过度营销等行为,就是恶魔的一面。”
“我们是做手机的,有多少用户知道手机对人体辐射的指标?华为有大量的射频实验室和微波暗室来测试手机辐射,保证我们的手机能够通过世界上最严苛的测试标准,在美国、欧洲的所有的测试中,华为手机比其他品牌测试的辐射低更多。这是消费者看不见、日常使用不太能直观感知的东西,可是我们坚持每年投资大量研发费用去做。因为我们相信,这些努力是真真正正在为消费者考虑、为他们提供价值。”
从七字诀到八字箴言
余承东认为要赢得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企业就必须在创新、极致、专注、诚信四个层面做好文章。
在他看来,创新是企业最核心的一个要素,企业必须坚持核心竞争力的开发和储备,而非满足于浅层的小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我们始终坚持在研发上的投入,每年将收入的10%用于创新研究。”
比如,华为在去年推出的海思麒麟920芯片,是业内首款支持LTECat6的八核芯片,对于提升手机的省电、信号等体验具有明显的优势。“芯片不简单,凝聚很多核心技术,拥有大量的算法和核心技术,需要大量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通讯专家一起做大量的仿真和核心技术。”
极致是第二个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更需要极致的精神去打造精品。“华为Mate7卖断货,我们也没有投入太多的广告,但是靠的是互联网口碑。在互联网时代,做得好和不好都会被放大,这是有道理的。互联网不仅是放大器,更是乘法器。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需要极致的精神。”
“第三是专注,坚持少即是多。这个时代太浮躁,华为更需要专注的精神。我们曾经做过一组广告,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内容很简单,画面就一句话: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努力向李小文学习。”余承东说,“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布鞋院士李小文对科研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和专注,在浮华的年代显得难能可贵。华为从一家作坊企业成长到今天的全球化公司,其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断追求,和李小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常说等风口,但真正需要的是专注极致的精神去做好产品和服务。”
“诚信,才能铸就品牌。我们不能因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而浮躁,反而忘了诚信的精神。品牌的本质是诚信,是对消费者和客户的承诺与责任,无论是质量、性能,还是安全等各个方面”。
“互联网术虽新,但企业的道不变,我们不能忘记商业的本质和精神。大家看到的消费品不是芯片、摄像头等硬件和软件堆成的,而是有情感地呈现了品牌的故事。回归消费者电子产品的本质,是‘人’而非‘物’。电子消费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人文的、内涵的、态度的情感需求,体现在设计感、材质、品牌等时尚元素,而芯片、硬件、软件则是实现“人”需求的手段。”余承东最后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