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改革对种植产业链的六大影响分析
2015/4/1 8:32:3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1.经营模式的转变-集约化、科技化与信息化:土地制度改革将打破制约我国耕地流转的最大障碍,从而加速耕地规模化进程,长期看我国农民户均耕地面积有一倍以上提升空间1.经营模式的转变-集约化、科技化与信息化:土地制度改革将打破制约我国耕地流转的最大障碍,从而加速耕地规模化进程,长期看我国农民户均耕地面积有一倍以上提升空间;以适度规模为特征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合作经营模式将成为中国种植业未来的中坚力量。土地经营规模提升、经营者投入增加将带来种植经营模式的转变,传统粗放式的耕作模式将逐步转向集约化、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2.产前环节-农资需求高端化、产业集中化、渠道扁平化:种植经营模式的转变将带来农资需求的结构性变化,高品质、精细化的产前要素(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市场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进而推动相关产业的整合进程;同时产中经营规模的提升也有利于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的农资流通体系,通过搭建一张高效、简洁、扁平化的农资产品流通网络,减少中间环节,使流通企业与农民共同受益;
3.产中环节-量变到质变,产出效益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参照国际经验,耕地规模的提升对劳动力生产率和要素利用率的正向作用显著,随着农资产品的技术革新、机械化效率的提升,将驱动我国种植生产效率快速上升。与此同时,耕地规模化也将带来单位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种植效益的明显提升。综合而言,我国种植业的产出效益长期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4.产后环节-新型合作模式助力产业纵向整合:相比产前和产中,产后环节产业化程度高且紧密联系终端消费市场,拥有更强的纵向整合产业链的能力和动力;向前看,耕地经营规模化将打破制约产业整合的最大瓶颈,产后企业借助“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合同一体化模式,有望成为种植产业链纵向整合的主导者;
5.农业信息化方兴未艾,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农业经营分散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迅速有效推进,落实农地流转,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可以加速农业的集约化经营,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并激发相关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以土地确权市场为,相关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00亿元,其需求将在2018年以前迅速释放;
6.耕地价值的重估-种植效益是驱动我国耕地价值与流转租金长期提升的主要因素:耕地价值(仅指经济价值)主要反映农民耕作土地所获取的价值,从国际经验看,耕地价值的长期走势主要与农户种植收益水平相关。我国土地集体所有制决定了耕地价值只能通过流转租金价格部分体现,因此,在我国种植效益长期提升的大背景下,国内的耕地流转租金价格同样存在持续重估空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