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驾驶竞争加速 中国车企落后面临挑战
2015/10/24 8:33:4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同为高科技公司,谷歌和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较量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据称,特斯拉汽车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已经表示,他将在未来三年做好推出自动驾驶汽车的准备同为高科技公司,谷歌和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较量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据称,特斯拉汽车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已经表示,他将在未来三年做好推出自动驾驶汽车的准备,这一速度被认为将超越在美国道路上已经测试了超过100万英里的谷歌。
不仅是特斯拉、谷歌这样的硅谷科技公司,国际车企巨头们也已相继公布自动驾驶汽车的计划。除了已经发布时间表的欧美几大豪车巨头,日产、丰田、捷豹路虎也都宣布将投入巨资研发,从2016年开始,陆续推出自动驾驶汽车。
在中国,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也在日前宣称,北汽首款无人驾驶汽车将于明年在北京车展亮相。
作为与新能源汽车并行的汽车工业的另一场变革,自动驾驶汽车究竟需要多久会进入大众的消费清单?日前,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一份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调研的报告——《变革与监管:自动驾驶汽车的成败关键》给出了答案:“这将是一个20年的历程,它更多的是一种演变,而不是革命,它会真正改变整个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以及整车厂的运营系统。”
这将是一场涵盖整车厂、网络科技公司、智能交通系统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全面变革。“整车厂要考虑他们在这场行业变革中的定位,是作为先行者,还是作为跟随者,还有它的品牌会有什么新的发展。”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全球汽车业务的领导人Thomas Dauner提醒,高科技公司将分食这块“蛋糕”的最大部分,而整车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与对手相比,中国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上的脚步已经落后。“欧洲豪车汽车品牌和日本的汽车企业在这方面更为积极”,Thomas Dauner称,“中国需要觉醒,并且在这个领域快速行动。”
车企的身份挑战
按照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汽车团队对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阶段划分,目前正处于第二代技术的引入期。Thomas Dauner 介绍称,“第二代是半自动汽车,包括单车道公路自动驾驶,目前正在向市场引进。上周特斯拉宣布他们更新了Model S的软件包,也就是引入了这项在单车道公路上的自动驾驶能力。”
在时间界定上,2016年被定为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化的元年,在目前各车企已经发布的自动驾驶汽车计划中,2016年至2018年将是自动驾驶车型集中推出的时间。其中,日产首款无人驾驶汽车将于2016年在日本开始销售,日本政府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也将在明年展开测试;奔驰、凯迪拉克、日产、奥迪、特斯拉都将在2016年推出具有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
“2017年可以看到一系列自动驾驶功能开始在车上应用。2017年到2018年还会看到可以变道的高速路的自动驾驶汽车。”Thomas Dauner认为,对这些车更准确的说法是“半自动驾驶汽车”,也即按需自动驾驶功能。
2025年,首批全自动驾驶汽车将正式上路,标价将比非自动驾驶车辆高出1万美元。“全自动的意思就是说在所有的交通状况下都可以自动驾驶,包括在城市路况和高速路上。”Thomas Dauner 表示,届时,半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12.4%。到2035年,半自动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25%,其中,全自动驾驶汽车将占到10%,大概1200万辆新车。”Thomas Dauner表示,与其相关的市场总值也将从2025年的420亿美元增至2035年的770亿美元。
毫无疑问,市场对自动驾驶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但是,这却不是整车企业的主场,“这是传感器、GPS、处理器等技术系统的市场,所以,超过50%的市值是将由非传统汽车制造商获取”。Thomas Dauner分析,这些技术企业决定着未来购买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额外支付的价格能否降至消费者4000至5000美元的心理价位。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成熟度、网络安全的保证、社会接受度的提高、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完善,都将是自动驾驶汽车真正上路前必须解决的几道关口,这也是整车企业无法掌控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节奏的主要原因。
在Thomas Dauner看来,虽然主流车企都推出了自动驾驶计划,但总体而言,整车厂商仍倾向于温和渐进的策略,“他们认为只有当技术足够成熟、社会阻碍彻底清除时,全自动驾驶才能实现。在此期间,整车厂将遵从既定的方式进行市场化,首先在高端车型上配备自动驾驶模块。”
而科技企业和其他新进入者则不同,他们希望尽快测试他们的技术,根据测试改进技术,并与社会团体合作推广。
但车企显然在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广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随着驾驶员的消失,决策方由驾驶员转到制造商,因此,对驾驶责任的认定也将转移到整车制造商。这意味着,市场与风险之间的抉择将决定着自动驾驶时代汽车企业新的竞争格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