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科院专家:政策应强调住房民生导向 降低居民住房负担
2015/12/10 8:33:4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在内部结构性过剩严重、外部环境趋于恶化的条件下,如果仍继续原有的“经济房地产化”导向,通过不断刺激住房市场以维系高房价和经济高增长,势必降低居民消费水平,加■在内部结构性过剩严重、外部环境趋于恶化的条件下,如果仍继续原有的“经济房地产化”导向,通过不断刺激住房市场以维系高房价和经济高增长,势必降低居民消费水平,加重住房结构过剩,影响经济的顺利转型。住房市场发展应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通过适度藏富于民,实现住房市场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需要创新住房政策导向,由过度强调住房市场的经济支柱作用,转向适度强调住房民生导向,不断采取措施,降低居民家庭的实际住房负担。
现状:房价局部反弹,投资持续下滑
2015年,在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特别是信贷宽松的大背景下,住房交易显著回暖,去库存速度加快,房价上涨城市有所增加,平均房价也止跌回升。但不同区域住房市场差异巨大,一线城市率先完成去库存过程,房价出现一波快速上涨;二三四线城市由于前期库存过高、需求增长相对疲软,楼市复苏较为缓慢。由于全国住房库存总体水平仍较高,住房开发投资继续下滑,对宏观经济增速形成拖累。
首先,住房均价止跌回升,涨价城市有所增多。2015年5月,中国大中城市平均房价扭转了自2014年5月以来的跌势,呈中低速上涨态势。到2015年10月,100个大中城市样本住宅平均价格上涨为10849元,比5月份上涨了280元。房价上涨城市有所增多。从环比看,到2015年9月,环比上涨的城市增至59个,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进一步降为41个。但到2015年10月,环比涨价与跌价城市个数又回到5月水平。从同比看,到2015年10月,同比上涨的城市增至33个,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降为67个。
其次,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二三线城市楼市缓慢复苏。在宏观刺激政策特别是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不同城市楼市表现不一。一线城市率先完成库存去化过程,房价结束调整出现强势反弹。二三四线城市库存仍然较高,楼市复苏缓慢,房价微涨或延续2014年二季度以来的跌势。到2015年10月,一线城市房价涨速回落,二三线城市房价涨速仍低位徘徊。10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房价指数环比上涨1.46%,同比上涨13.75%;二线城市房价指数环比下降0.22%,同比下降1.28%;三线城市房价指数环比上涨0.05%,同比下降2.66%。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居全国之冠,特别是深圳,2015年房价同比涨幅惊人。
第三,住房交易显著回暖,库存水平有所下降。得益于宏观政策对住房市场的大力扶持,住房销售走出阶段性低迷,销售增速回升很快。到2015年10月,中国商品住房累计销售面积为83,713.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9%。商品住房累计销售额为54,702.71亿元,同比增长18%。随着销量回升,库存增速下降。库存绝对水平也一度出现下降。到2015年9月底,中国新建商品住房待售面积降至42,474.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增速比3月底下降10.8个百分点,从绝对量看也比3月底减少343万平方米。但到2015年10月底,新建商品住房待售面积又上升至43,654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4%。
第四,去库存阶段尚未完成,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下滑。虽然一线城市房价迅速反弹,由于总体住房库存水平仍处较高位,2015年开发企业主要以去库存为主,对于投资购地积极性不高,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对宏观经济增速形成拖累。到2015年10月,中国商品住宅开发投资额累计为53,149.70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3月份还下降4.6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仍然维持负增长。2015年10月,中国商品住宅累计新开工面积为87,752.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7%,增速比3月提高6.2个百分点。土地市场总体持续低迷。2015年10月,中国房地产开发累计土地购置面积为17,847.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8%,增速比3月份下降1.4个百分点。
第五,政策刺激力度加大,市场预期出现分化。出于对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担忧,刺激住房需求被作为拉动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购房门槛下降,融资成本降低,购房金融杠杆加大,支持了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释放,也吸引了部分投资投机需求的进场,避免了楼市出现一边倒的看跌预期。宏观刺激政策是促成2015年5月以来住房销售速度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
困境:内部结构失衡,外部风险积聚
从住房市场内部看,存在显著的结构失衡,一线城市的供求矛盾突出与三四线城市的供过于求并存;从外部环境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6.4279,0.0117,0.18%)贬值压力增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增加,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利空因素不断显现。
(一)内部供求严重失衡,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
当前我国住房市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住房市场发展严重失衡,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一线城市住房供求矛盾突出房价畸高;三四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住房市场呈现阶段性过剩,库存高企,房价下跌。
首先,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供过于求,房价下跌。过去十年,在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浪潮的强力推动下,城镇住房整体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巨大的住房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大发展、经济起飞所带来的国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长,必然催生大量改善家庭原有居住条件的诉求。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原有的城市规模狭小、住房老旧,无法满足爆发性增长的住房需求。但2014年以来,住房“总量供不应求”时代已经淡出,“结构性过剩”时代已经到来。城镇化与工业化作为过去十年住房市场发展的超级引擎,目前都处于减速状态。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城市经济结构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由于收入增长决定人口流向,经济减速也意味着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在需求总量退热的同时,中国城镇住房却已经累积了巨额的存量,并且仍在按以往的惯性高速增长。特别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商品住房积压现象已经很严重。2014-2015年,尽管政府对住房需求管控政策已经趋于宽松,但这些城市住房市场价格仍然在主动下调。这表明,住房市场形势正由总量供不应求进入结构性过剩阶段。
其次,一线城市住房供求矛盾突出,房价出现飙涨。虽然住房总量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三四线城市住房短期过剩明显,但由于人口的净流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一线城市住房现阶段仍存在一定程度短缺,这是2015年一线城市房价暴涨的基本市场条件之一。一线城市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呈现人口净流入的态势,这是由产业结构转变的趋势决定的。我国产业结构正面临深刻转型,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而第二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趋于下降。由于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而第二产业则是三四线城市的重要经济支柱,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实际上指明了未来的城市的人口流向图。三四线城市目前商品住房高库存及滞销问题已经较为严重,而当前及其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又呈流出态势,住房供给结构性过剩问题必将会更加突出。而一线城市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入住房仍供不应求。
此外,优质住房也存在“结构性短缺”。虽然从量的方面看,中国城镇商品住房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但从质的方面看,很大一部分家庭居住条件仍然较差,狭小公寓、老旧公寓或不成套住宅占存量住房的比重很大。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对优质住房的需求还将稳步增长,优质住房仍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