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市场前景展望
2016/3/15 19:10:5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卫星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时我国卫星产业规模仅为100亿元。2009年我国卫星产业规模达565.1亿元,其中卫星导航产业规模为390亿元,卫星通信产业规模为158.3亿元,卫星遥感产业市场规模为16.8亿元。2010年导航产业规模达5我国卫星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时我国卫星产业规模仅为100亿元。2009年我国卫星产业规模达565.1亿元,其中卫星导航产业规模为390亿元,卫星通信产业规模为158.3亿元,卫星遥感产业市场规模为16.8亿元。2010年导航产业规模达505亿元,卫星通信产业规模为227.3亿元,卫星遥感产业规模为23.5亿元。
2015年底《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十三五”期间中国民用卫星产业发展的路线图确定。我国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构建形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同时,国家将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卫星研制和系统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卫星通信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主要发展方向是配合地面通信网络构建天地互联网,实现全球无缝覆盖。虽然卫星通讯系统主要作为地面通讯的补充,但是在军工,发展较薄弱地区和应急通讯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低轨移动技术,Ka频段和EHF频段运用和多波束技术使卫星通讯系统在宽带和网速方面的可用性快速增强。
卫星遥感主要是指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未来重点发展大气环境卫星、陆地海洋卫星和地球系统科学卫星3个卫星星座,包括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气候环境卫星、静止轨道陆地观测卫星、极轨陆地观测卫星、极轨海洋卫星、地球系统科学观测卫星7个系列。
卫星导航指采用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常见的有GPS、北斗导航、欧洲的伽利略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等,未来我国将建成35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导航定位星座,可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全球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目前北斗二代的民用定位精度10米、授时精度20纳秒,并提供短报文通信服务,经过授权的广域差分/增强服务,定位精度优于米级。
卫星通信产业政策梳理
时间颁布部门政策详情2015/10/26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十三五”期间,构建形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基本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2015/09/22发改委国防科工局发布中国航天标准体系,中国航天标准体系由航天管理,产品保证,工程技术,运行服务、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四个方面的标准组成,涉及航天管理,产品保证,工程技术和空间应用等领域。2015/07/13国务院办公厅《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年)》明确重点发展的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包括:基于海事卫星网络的卫星电话终端,移动卫星通信产品(动中通),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的便携式无线电定位设备等。2014/12/2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发展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快速获取、应急通信、应急指挥、应急电源、应急后勤保障等产品。2015/05国防科工局研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和应用工程总体方案和工作方案。2015/05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2013/01/09发改委财政部办公厅《组织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的补充通知》重点支持Ka波段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研制、S频段卫星移动通信民用地面系统关键设备研制及运动平台卫星通信应用系统研发,推动卫星通信在公共教育、专业培训、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2013/01/16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公司运行控制卫星通信应用政策》,要求在2017年底前实现所有运输类飞机使用卫星通信系统与运行控制中心在4分钟内建立语音通信联系的目标。2012/04发改委《组织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的通知》为拓展卫星通信的市场应用,填补卫星通信服务领域的空白。根据第十届珠海航展暨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上的相关报道,中国未来将发射约120颗遥感、通信、导航等应用卫星。其中包括70颗左右遥感卫星、30颗左右导航定位卫星,以及20颗左右通信卫星(包括固定业务通信、移动业务通信、电视广播卫星、数据中继卫星4个系列,覆盖中国国土及近海,满足多种用户固定、移动、广播、中继通信等方式的通信带宽和速率需求,基本满足国家安全及公益性通信需求)
卫星通信产业在规模和商业化程度等方面远远超越其他卫星产业,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在军用方面,卫星通讯技术能够满足现代信息化战争的需要,美国的军事卫星通讯系统比较完备,其规模和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俄罗斯的军事卫星数量处于全球较领先,但是相较于美欧,性能相对落后。欧洲各国彼此独立发展,但是整体在轨能力有限。除此以外其他国家发展比较分散,数量有限,在轨能力较弱。
在民用方面,全球主要的通信卫星资源集中在欧美。卫星电视直播作为传统业务占有主要市场份额(约50%),同时宽带和移动业务也在快速发展。总体来说,地面设备制造增速与卫星宽带和卫星移动业务每年10%快速的增长相吻合。 目前全球拥有超过1261颗卫星,其中通信卫星的数量占53%,商业通信卫星占40%,根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2013年的数据,2013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1952亿美元。卫星产业可以划分为制造、发射、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等四大领域,而其中卫星服务业占比达61%。
2005-2014年全球卫星产业产值(单位:亿美元)
从全球卫星产业市场来看,美国占据着领域内龙头地位,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主要得益于美国作为科学技术领域的“超级大国”,美国卫星产业公司的产品在全球市场颇具竞争力,美国强劲的消费能力更进一步刺激了本土卫星产业及相关领域企业的崛起。
美国及美国之外卫星产业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从卫星产业内部细分领域来看,卫星服务业产值1229亿美元,地面设备产值583亿美元,卫星制造业产值159亿美元,卫星发射业产值59亿美元,由此可见,从卫星制造、发射到提供卫星应用服务,卫星服务业仍然是整个卫星产业链中占比最大的部门,且在2014年实现了4%的增长率,消费服务是卫星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卫星制造业的收入增长仅有1%,相比2013年增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2014年价格昂贵的商用、政府通信卫星发射数量下滑,虽然卫星发射总数上升,但这一不利因素抵减了部分卫星制造业收入。卫星发射产业增长9%,得益于欧美商用卫星发射数量的增加。地面设备产值增长5%。
2014年全球航天产业及卫星产业产值(单位:亿美元)
全球在轨卫星中,通信卫星占比领先
卫星通信军参民有一定成熟度,真正给本轮行情带来增量的是民参军,参考美国军工行业发展史,在美国军费收紧的时候,民参军给美国军工产业注入了一阵强心剂,且对外围协作配套军品进行社会化采购是必然趋势。经过数十年的整合,美国军工行业集中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最终在“军民融合”的推动下,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规模,“军民融合”的历史中,诞生了一大批军工成长股,营收和市值持续成长,形成了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思罗普格鲁曼、雷神、通用动力、联合技术等寡头企业竞争的格局。相比美国在卫星通信领域的积累和市场规模,中国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卫星通信的开发和应用,始于70年代“331”卫星通信工程的实施,但相较欧美国家起步仍然较晚。特别是在军事通信领域,卫星通信是信息化战争的基础,是现代化指挥体系的核心,一旦爆发战争,我国难以实现与西方国家的卫星资源共享。所以,建设我国自主产权、覆盖全球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需求迫切。
根据卫星应用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3年我国固定卫星通信用户4.5万,移动和便携式用户3.5万,未来中国市场移动性终端和宽带终端将迎来较大的增长,预计2016年用户规模可达10万,2020年约50万。预计未来5年,我国通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投入规模年均增长率为23%;到2020年,投入金额至少620亿元人民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