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商“暗箱操作”控制粮价 跨国资本中国粮食市场布局没有结束
2016/3/22 9:03:4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亿吨,同比增长2.4%。奇怪的是,一方面连年丰收,粮仓满满,另一方面却是进口量不断攀升,屡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亿吨,同比增长2.4%。奇怪的是,一方面连年丰收,粮仓满满,另一方面却是进口量不断攀升,屡创新高。2015年全年粮食进口量达到亿吨。按照进口粮占比计算,我国每5斤粮食里就有斤来自国外。
中国大规模进口国外粮食的原因,并非国内供给不足;与之相反,粮库里满满的都是国产粮食,而能卖出去、能在市场上流通的多是进口的粮食。
“进口增多,并不是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主要是国内外粮食的巨大价差所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叶兴庆介绍,近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掉头向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日趋明显。从年起,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导致国产粮入库,国外粮入市。
针对国内外粮价倒挂的事实,今年2月27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给出一个惊人的数字。他说,针对最主要的稻谷、小麦、玉米几个粮食品种,国产粮的市场价格大概总体上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30%-50%。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低1000元,导致粮棉油糖等进口不断增加。
进口不断激增容易导致两个消极后果:一是库存积压严重,二是冲击了国内粮食市场,使国内粮价大跌,谷贱伤农。若任由发展,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粮食安全深受影响。
一边是粮食连续增产,一边是进口量不断攀升,中国粮食产品缺乏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粮食定价权旁落,才是中国最为痛心的事实。
谁有粮食定价权
如果不是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异常低调的国际四大粮商可能还在继续毫无声息地扩张。但是现在,随着四大粮商被公之于众,它们在全球的产业链条也逐渐浮出水面。
国际四大粮商是指美国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四大跨国公司,根据英文名字首字母,人们将其简称为“ABCD”。四大粮商都是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这四大粮商手中,“只有他们可以定价。”
这四大跨国粮商常常被称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之手”。这些国际巨头凭借资本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
目前,全球前10位的谷物出口国中,四大粮商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有9个。它们从种子、饲料、化肥这些最初环节直到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在市场几乎每一个层面都占据绝对优势。
由于四大粮商在农产品领域都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一旦在目的国站稳脚跟,就利用资本优势迅速破坏该国原有的经营链条,使该国原有的粮食体系变为依附于四大粮商的一个环节。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外资粮食企业到中国来,对中国的粮食市场的发育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外资一旦在中国的粮食市场中起主导作用,国内的粮食安全就会出现问题。
四大粮商布局中国
应该说,外资粮商与中国市场渊源颇深。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路易·达孚就与中国有饲料和谷物贸易,并相当重视农产品期货买卖。从年开始,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从中国政府手中获得玉米国内贸易的许可证后,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公开信息显示,路易达孚从中国出口玉米的业务持续增长,其在美国的棉花公司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供应商。
嘉吉公司的对华贸易则始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不久。目前,嘉吉与中国的年贸易额超过50亿美元。过去几年中,嘉吉是中国玉米最大的买家之一,并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早期进入中国市场之时,四大粮商在中国市场并没有设立工厂,而是以设立办事处的形式,以贸易业务为主,同时对中国市场进行多方位研究。”艾格农业总经理黄德均表示,四大粮商正式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在四大粮商中,ADM在中国的布局更为巧妙。上世纪90年代初,ADM就与中粮共同做油脂业务,包括发展“福临门”品牌食用油。在1995年,就在中国大连建立了独资子公司,随后在广州和成都等地拥有了其他业务的工厂。
从2000年开始,ADM开始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并通过参股的方式进行全面布局。ADM还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一位国内粮食企业高管研究认为,跨国粮商投资我国大豆加工业是以销售外国内大豆为前提的。
AMD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却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购权。这说明跨国粮商并不想利用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来赚钱,更不想冒大豆加工业的风险,只是想通过参股来获得进口大豆的话语权,把我国大豆加工业作为变现国际贸易利润的一个环节。
进入中国市场较晚的邦吉,在全世界32个国家拥有450多个工厂,在四大粮商中,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产业链完整性而著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研究认为,在自由贸易体系下,资本渗透进农业,攫取了美国政府的大量补贴,从而得以在全球推销低价粮食。与此同时,各国在低价粮食的倾销之下,逐渐丧失粮食自主权。美国粮食巨头和美国国家政权结合而成的“粮食帝国”得以掌控全球的粮食主权。
大豆悲歌
中国粮食话语权旁落,以大豆市场的教训最为惨痛。
大豆原产于中国,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播出去的。中国大豆产量一度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大豆产量之和还要多。
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国内,跨国巨头开始染指中国大豆业。2004年,在遭遇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后,中国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承受负荷,纷纷宣布破产,被外资低价兼并。
公开资料显示,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在中国2004年的大豆危机后,成功地控制了大豆85%的实际加工能力。而跨国粮商还在加紧对中国水稻和玉米控制权的布局。
“外资榨油企业只收购转基因大豆,不收国产大豆,收购价比较高,逼迫农民只能种转基因大豆,种子要从国外进口,转基因大豆占据中国市场后,定价权就在他们手中了。”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陆德介绍,中国的种业、农民、加工企业散、小、差,外资运用产业链战术,打开其中一个环节,整个产业就全被拿下了。
目前,中国已经沦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的进口量达到全球总进口量的1/3。海关总署统计,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816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4.4%。
据业内人士分析,“ABCD”企业控制中国的大豆定价权实际上并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而是在做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战略布局,中国仅仅是这个布局的一环。
一般情况下,大豆压榨企业的资金大约有95%将用于原材料的采购。因此,大豆价格至为关键。一位黑龙江油企负责人对此曾断言,外资粮商所拥有的大豆价格定价权正是其拥有的整合中国市场能力的关键因素。他们打垮竞争对手、垄断市场的最佳武器,也正是这个定价权。
“外资使用产业链战术,短短几年把中国大豆企业打败了。产业链战术是个微笑曲线,两端是种子和下游产品,把这两头一占领我们就完了。”陆德介绍,在种子方面,我们现在进口的粮食种子是70%,蔬菜花卉类种子是92%。
“中国大豆产业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如果国家政策不能及时跟进,将危及水稻和玉米产业,并将逐渐蔓延到粮食行业的上下游。”一位粮食行业央企高层忧心忡忡地表示。
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后,凭借其强劲的实力,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方式主导国内粮食流通格局,挤压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空间,控制中国粮价,威胁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进而危及到国内粮食安全。
痛失粮油定价权
控制大豆是外资图谋中国粮食市场的开始。外资在大豆农业领域得手之后,反过来开始操控食用油定价权。
有数据显示,四大跨国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中国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它们凭借国际资本,已基本完成对上中下游的绝对控制权。食用油市场的众多响当当的品牌早已被跨国粮商收入囊中。
AMD在中国扩张的“标志性作品”,则被外界更多地指认为2000年其与新加坡丰益公司投资组建的中国最大的粮油集团——益海集团。尤其是年底,丰益国际以27亿美元收购了嘉里粮油,并与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益海集团合并,成为规模更为庞大的益海嘉里集团。
美国ADM与新加坡丰益国际共同控制的益海嘉里,在国内食用油市场已经占有60%-70%的份额,金龙鱼、胡姬花、鲤鱼等食用油品牌同属益海嘉里所有。在合并的当年,就有媒体称益海嘉里掌握了国内油脂价格的控制权,成为中国食用油寡头。
跨国资本以高于国家保护价收购国产大豆,目的是对大豆产业的垄断。从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来说,国产大豆只是一小部分,益海在国内转基因食用油市场占有率很大,他们的目的是控制大豆产品的定价权。外资控制了大豆领域,大豆油价格便容易被操纵。
比如,2007年,在跨国粮商的操控下,国内食用油价格猛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为此出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却未见效果。2010年初,金龙鱼等主要品牌食用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涨价潮,售价几乎上涨了10%左右。
根据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的统计数据,中国油脂油料净进口总量已由2000年的461.4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2088.9万吨,10年间增长353%,并呈现不断加速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已由本世纪初的60%下降到目前的37%左右。
中国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年产量150万吨以上的有3家,即“益海”“嘉里”“中粮”,前两家企业同属一个集团,即丰益国际,系新加坡丰益集团与美国ADM共同投资组建的。“嘉里”拥有金龙鱼、胡姬花、花旗等食用油品牌,金龙鱼已成功控股家企业,参股鲁花等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
目前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食用油品牌占中国食用油70%以上市场份额,即“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近50%市场份额。在外资形成原料买方垄断的同时,也垄断了产品定价权。
“粮食的定价权在别人手里,进口也由他们来进,这两条一卡死,中国很危险。”陆德担忧地说,“泱泱五千年农业大国,再这么下去什么都失守了。”
危及三大主粮
大豆失守只是外资操控中国粮食市场的一个缩影,水稻和玉米正在遭遇与大豆同样的经历。
陆德介绍,对于粮食安全而言主要是谷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同时还有作为食用植物油原料的豆类。在这些领域,外资那只“看不见的手”几乎无处不在。
中国大豆沦陷已成事实,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也慢慢落入外资布好的局。早在十年前,外资就开始在东北布局水稻全产业链,从种子、种植、仓储,直到加工,无一遗漏。
2005年,丰益国际就与黑龙江佳木斯市政府签订了兴建益海粮油综合加工项目,益海(佳木斯)粮油公司负责丰益国际东北业务开展,涉足水稻、大豆、玉米等系列深加工。益海粮油在佳木斯市的水稻生产基地,生产“香满园”“金元宝”“香宴”“鲤鱼”“金龙鱼”5个品牌,30多种规格的大米品牌产品。
与此同时,益海粮油也没有放过对中国种业的市场布局。目前,益海种业已经在河北、安徽、新疆、吉林、北京、黑龙江成立了6个省级公司。
“外资现在在攻什么呢?在攻玉米,还是用产业链战术。”陆德说。
据了解,外资企业已在中国审定了玉米品种84个,尽管外资玉米品种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但在近几年里,一些外资玉米品种在中国的推广速度却很快。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广西推广种植了1000多万亩玉米,相当于玉米大省黑龙江种植面积的1/5。
2010年3月份,中国市场玉米价格开始逐渐上扬,官方为控制玉米价格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中粮集团14年来首次大规模进口转基因玉米,业内人士担忧,中国的玉米产业可能遭到外资控制。
玉米是养殖行业中的主要原料,一旦其被外资控制,中国的养殖业就要受制于外资,猪、鸡、鸭肉类价格可能也要看外资的脸色。
抢占基层粮库
随着外商攻城略地规模不断扩大,外资抢占市场行为越发隐蔽。近年来,跨国粮商逐渐把国有基层粮库作为切入点,频繁向粮库示好,在租赁基层粮库进行代储的同时,也在与基层粮库从事粮食贸易与深加工合作。
对于外资的图谋,中国并不是没有察觉。年初,海关总署就曾发出预警称:“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并点名指出“丰益国际斥巨资进驻东北,这是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和出口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遗憾的是,外资在中国粮食主产区大肆收购国有粮库,布局全产业链战术时,却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08年,益海粮油以极低的门槛收购了黑龙江富锦九粮库和黑龙江省绥化第四粮库,用于水稻加工和稻壳发电,以及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粮食精深加工。
不仅在东北,此前益海集团已经在全国各地与地方粮库合作,河北省南皮县、山东省武城县、嘉祥县、庆云县以及河北的孟村县等地的县粮食局直属国有粮库都和益海集团有合作。
在全国主要的粮食产区,跨国粮商对县级粮库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除了益海集团,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等跨国粮商都通过类似途径,渗透到中国粮食流通市场的广大领域,进一步控制中国粮食市场。
据调查,外国粮商还以压榨棉籽、棕榈油加工等不受限制的项目进行申报,项目建成后,实际上却用于大豆、菜籽或油脂加工;更有甚者,外商以总投资额不超过5000万美元将大投资项目“化大为小”,避开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的审批,利用其全球供应链优势,在国内市场运用低价策略冲击国内中小粮企,形成快速扩张之势。
“外资正在加紧中国粮食领域全面布局,逐渐进入上游原料仓储、粮食加工、粮食销售各个领域。当国际粮商逐渐完全掌握中国粮食流通领域之后,将对中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危害。”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艾格农业总经理黄德均认为,这个不是偶然的事件。这些外资巨头都极有眼力,它们看中的机会,正来自粮食流通体制改制后,基层粮库面临的困境。
2004年前后,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储备体系。县级储备粮库与其他三级粮库一起构成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承担着调节市场供求、平抑年际间粮食产量波动等多项重要任务。
自2004年后,因为逐步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基层粮库不再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完全自负盈亏。这使部分粮库生产经营艰难,负债沉重。此时,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粮商抛来的绣球,不少基层粮库认为那是解困良方。
“粮食系统改制后,粮库生存一直比较困难,地方粮库多年来资金紧张,无粮存储,与他们合作,能够利用他们的资金为粮库带来收入。”东北某县粮食局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为了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对跨国粮商非常欢迎,还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出台相关优惠引资政策。”陆德认为,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引资力度,只顾眼前,缺乏警惕性,助推了外资粮食企业在中国的产业链战术布局,他们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与此不无关系。
有学者担忧地指出,跨国资本在中国粮食市场的布局远没有结束,一旦跨国资本控制大米和玉米等其他粮食,国人将为此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行业发展报告
- 下一篇:浙江: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衢江样本”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森鹰窗业亮相零碳建筑大会,共话零碳未来
- 2024中国“AI+”产业与创新发展领袖峰会成功举办,AI觉醒岛引领AI时代风口
- 《善建成长·总台春晚蛇年压岁金》正式发布!12月10日起售!
- 如何让校园足球“热”起来实现持续发展?多地积极实践交出精彩“答卷”
- 三年技术积淀!iQOO Neo10 Pro用“双芯”实力领跑双芯时代
- 冰雪旅游季开启 多地冰雪旅游项目纷纷上新
- 携手中国电信共创新生态,vivo亮相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 2024“登场皆为英雄 寻味南昌美食” 南昌美食推广(南昌站)活动成功举办
- 2024年中国夜间旅游总花费预测达1.91万亿元 夜经济“点亮”消费新空间
- 《白夜破晓》招商+热度双赢!东鹏特饮助力双生兄弟清醒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