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血制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5/22 10:39:4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血制品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和被动免疫,发挥着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政府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企业和严格管控浆站审批,血制品行业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长期供不应求。2015 年全国采浆量约为5900 吨,我们保守估计市场需求量不低于120血制品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和被动免疫,发挥着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政府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企业和严格管控浆站审批,血制品行业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长期供不应求。2015 年全国采浆量约为5900 吨,我们保守估计市场需求量不低于12000 吨。
2011-2015年我国白蛋白进口份额变化趋势
美国人均血制品消费/中国人均血制品消费
一、采浆量供不应求,浆站审批逐步转暖
与美国采浆量相比,我国的采浆量明显偏低,主要原因包括浆站审批严格导致数量较少、献浆员限制十分严格、献浆频次低、单次采浆量少。由于法律法规的限制,献浆人员和次数很难提升,浆站突破是提升采浆量的核心因素。
中美采浆概况对比
由于浆站数量多会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和带来疾病传播风险,2011 年底贵州省关停16 家单采血浆站,导致血制品供需紧张加剧。2011 年卫生部提出“十二五”期间采浆量倍增计划,2012 年初发布《关于单采血浆站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各地设置审批单采血浆站,并适当扩大现有单采血浆站的采浆区域,提高浆站采浆量。然而由于审批严格,地方政府态度谨慎,2011-2014 年全国新批浆站仅20 余个。采浆量增长也比较缓慢,2011-2014 年期间的采浆量增长不到2000 吨,需求远远没有满足。
2008-2015年我国单采浆站数量变化趋势(个)
2008-2015年我国血浆采浆量变化趋势(吨)
但近期部分地区浆站审批态度发生了积极的改变,我们估计2015 年年底国内获批浆站总数达到200 余个,相比2013 年新增了40 余个。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市率先批准了6 个浆站分站,广东省仅在2015 年就新批浆站数量约为20 个,这在整个血制品行业都是开创性的举措。
这些迹象表明各省浆站审批态度在逐步转暖。而且考虑到血制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十分严重,卫计委又在积极呼吁各省新设浆站,我们认为浆站获批进度加快是大概率事件,血浆来源将出现大幅度提升,利好整个血制品行业。
二、最高零售价限制取消,血制品价格逐步提升
血制品属于刚需,关乎众多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经济负担,因此一直受到发改委最高零售价的限制。即便如此,血制品价格仍然持续走高,与招标降价的医改大方向正好相反,核心原因就在于血制品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在最高零售价取消之前,各种血制品的价格逐步提升,如发改委于2007 年将10g:50ml规格的白蛋白最高零售价从259 元上调到378 元,2011 年将0.5g 人纤维蛋白原冻干粉的最高零售价也从147 元上调到350 元。
2006-2013年白蛋白最高零售价变化趋势(元)
2006-2013年人纤维蛋白原最高零售价变化趋势(元)
2015 年上半年,发改委等七大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自2015 年6 月起,血制品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限制正式放开,改由市场调节,打破了束缚血制品提价的障碍。血制品刚需未能得到满足加上企业成本提升,价格逐步提升是必然趋势。
纤原、静丙出厂价同比涨幅分别约100%、10%,甚至连允许进口的白蛋白都提价了10%。样本医院的血制品平均零售价也出现了明显提升,PDB 数据显示白蛋白和纤原的终端零售价与最高零售价之间的差距很小,白蛋白由于有进口产品的冲击略有波动,但波动范围很小,价格十分稳定。随着最高零售价取消,血制品终端价从2015Q3开始出现明显提升。
2013-2015年PDB 样本医院的白蛋白平均零售价变化趋势(元)
2013-2015年PDB 样本医院的纤原平均零售价变化趋势(元)
从长期来看,血制品仍然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通过新开浆站来逐步填补,供需矛盾必将推动血制品价格持续提升。假设采浆量按照每年10-15%的增速提升,至少还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12000 吨,但是考虑到医生接受程度提高和适应症扩大,采浆量需求也将持续提升,未来5 年仍将维持供不应求的状态,推动血制品价格持续提升。
从细分产品来看,我们认为最具提价空间的是纤维蛋白原,该产品为血制品中的小品种,在血制品市场中占比约2.5%,主要用于产后/术后大出血,多为一次性使用,产生费用占整个治疗费用比例低,价格敏感性低;其次为静丙,但由于其用量大、价格敏感性高,提价后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压制,预计将以小幅度缓慢的模式提价;此外白蛋白虽然可以进口,但国产白蛋白的整个产业链可控性和安全性更高,更受医生青睐,也还存在一定的提价空间。
三、并购重组是未来趋势
不考虑我国,全球共有约20 家血制品企业,年采浆量超过3 万吨。而我国就有约30 家血制品企业,但年采浆量仅6000 吨左右,血制品企业多但采浆量很低。国内最大的血制品企业年采浆量也不到1000 吨,而国外的血制品龙头采浆量已达到6000 吨,超过我国全国的采浆量。这主要是因为国外血制品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规模效应和综合利用率是核心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了行业整合,发展为寡头垄断。我国的血制品企业仍然处于享受政策红利期,但5-10 年后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满足,也必将重复国外发展趋势,通过并购获得规模效应,从而在市场中胜出,最终只留下几家寡头。
国外血制品行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创业阶段、快速成长阶段、分化产生寡头阶段。
国外血制品行业发展历程
考虑到血制品严重供不应求,未来5 年内我国血制品企业均可以享受量价齐升带来的业绩增厚。但随着采浆量和产品综合利用率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必然将走向类似国外的并购潮。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更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外延并购壮大,最终成为行业垄断寡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