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血制品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6/3 10:56:1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以出厂价计算,2015 年全球血制品市场规模约为1160 亿元,同比增长4.6%,与全球医药市场增速基本持平。从市场分布来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血制品市场,规模达到415 亿元;中国排名第二达到131 亿元。 以市场终端销售价计算,我国的血制以出厂价计算,2015 年全球血制品市场规模约为1160 亿元,同比增长4.6%,与全球医药市场增速基本持平。从市场分布来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血制品市场,规模达到415 亿元;中国排名第二达到131 亿元。 以市场终端销售价计算,我国的血制品市场规模从2009 年的52 亿元增长到2014 年的163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5.6%。MRB 预测2014-2019 年期间仍将保持19.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9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 亿元。
2015年各国的血制品市场规模(亿元)
2009-2019年中国血制品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亿元)
经过数十年发展,国外血制品市场基本饱和,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与医药市场整体增速基本持平。但是我国血制品由于政策限制,市场供应不足,仍然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自2015 年以来,我们追踪到血制品行业的政策束缚逐步消除,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从浆源来看,卫计委鼓励各省新批浆站并适当扩大浆站的采浆范围,各省对浆站审批态度转暖, 血浆来源出现明显增长。从价格来看,血制品企业的成本逐年升高,在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存在涨价的强烈动力,随着药品最高零售价取消,涨价诉求得以实现。血制品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景气向上周期。
一、采浆量大幅度增长
2010 年卫生部测算我国采浆量需求在8000 吨左右,但此时我国采浆量仅为4180 吨, 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缺口。在此背景下,卫生部于2011 年提出“十二五”期间采浆量倍增计划,但2015 年实际采浆量也仅有5900 吨。而且考虑到居民健康意识和生活水平提高、医改覆盖率和报销比例提升等因素,保守估计采浆量需求保持8-10%的复合增速,据此估计2015 年采浆量需求不低于12000 吨,供需矛盾仍然没有明显好转。
然而可喜的是,我们观察到大多数省对浆站审批的态度明显转暖。根据各省卫计委的数据,2015 年全国新批浆站数量接近40 家,与往年新批不到10 家浆站相比出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部分省份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如重庆首次在国内批准设立浆站分站, 2015 年华兰生物在重庆一次性就获批6 个分站;2015 年广东省新批接近20 个浆站,而且将采浆人群从户籍人口扩大到持有居住证的人群。
我国血浆采浆量变化趋势(吨)
我国单采浆站数量变化趋势(个)
在血制品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卫计委积极支持新批浆站,各省审批态度也逐步转暖, 浆站获批进度明显加快。尤其是广东和重庆的做法对其他各省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未来如果能复制到其他省市,浆站数量将大幅度增加,采浆量有望实现井喷式高增长。2015 年新获批接近40 个浆站,浆站总数与2014 年相比增长24%,这些新获批的浆站将在3 年左右达到采浆高峰期,再加上原有浆站每年10%左右的内生增长,即便不考虑更多新浆站获批, 预计2016-2018 年期间采浆量也将保持18%的复合增速。
二、血制品价格逐步提升
血制品属于刚需,关乎众多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经济负担,因此一直受到发改委最高零售价的限制。即便如此,血制品价格仍然持续走高,与招标降价导致大部分药品价格持续下降正好相反,主要原因就在于血制品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2015 年6 月国家发改委取消药品最高零售价前,供需矛盾推动血制品的价格逐步提升, 如发改委于2007 年将10g:50ml 规格的白蛋白最高零售价从259 元上调到378 元,2011 年将0.5g 人纤维蛋白原冻干粉的最高零售价从147 元上调到350 元。 2015 年上半年,发改委等七大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 自2015 年6 月起,血制品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限制正式放开,改由市场调节,打破了束缚血制品提价的障碍。血制品刚需未能得到满足加上企业成本提升,价格逐步提升是必然趋势。 近期草根调研数据显示纤维蛋白原、静丙出厂价同比涨幅分别约100%、10%,甚至连允许进口的白蛋白都提价了10%。样本医院的血制品平均零售价从2015Q3 开始出现了明显提升。
PDB 样本医院的白蛋白平均零售价变化趋势(元)
假设采浆量保持16-18%的年均复合增速,也要5 年左右才能满足2015 年的采浆量需求,即12000 吨。未来5 年血制品仍将维持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将持续攀升。从细分产品来看,我们认为最具提价空间的是纤维蛋白原,该产品为血制品中的小品种,在血制品市场中占比约2.5%,主要用于产后/术后大出血,多为一次性使用,产生费用占整个治疗费用比例低,价格敏感性低;其次为静丙,但由于静丙用量大、价格敏感性高,提价后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压制,预计将以小幅度缓慢的模式提价;次之为凝血因子VIII 和凝血酶原复合物, 血友病患者的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提价空间大,但由于血友病患者经济条件差,社会关注度高,提价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白蛋白可以从国外进口更低价格的产品,提价空间相对很小,但考虑到国产白蛋白的整个产业链可控性和安全性更高,更受监管部门和临床医生的青睐,未来仍然存在小幅的提价空间,从而推动国内血制品企业提高产能,尽早实现白蛋白自给自足。
我国血制品市场空间和提价潜力分析
类别2015 年销售额市场需求/增速测算美/中价格比提价潜力分析结论人纤维蛋白原4 亿25 亿/45%2.5 倍术后大出血一次性用药且药占比低,提价潜力最大提价空间最大,估计每年20-3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39 亿80 亿/20%3 倍用量大,价格敏感性高,提价后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压制提价受限,估计每年10%凝血因子Ⅷ及凝血酶原复合物5 亿26-66 亿/30%5 倍国产价格不到进口的1/2,但血友病患者经济条件差,价格敏感性高, 且社会关注度高,提价空间和幅度受到限制提价存在压力,但供需缺口和国内外价差推动提价,估计每年10-15%人血白蛋白103 亿200 亿/15%<1进口产品冲击且进口产品价格更低,但国家更希望使用国产产品, 有小幅度提价空间提价空间小,估计每年5%左右狂免、破免、乙免等特免16 亿----与静丙存在冲突,每年产量波动大, 随行就市跟随市场供需调节三、凝血因子类产品潜力最大,存在巨大的提价空间
从产品分布看,免疫球蛋白在全球血制品市场的份额最高达到36%,凝血因子次之为32%,白蛋白仅占10%左右。而在我国,白蛋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62%, 其次是静丙占比22%,凝血因子占比估计不到10%。
2015 年全球血制品市场分布
PDB 样本医院的数据显示,2010-2015 年期间白蛋白市场份额略有下降,而凝血因子类产品在我国血制品市场的份额出现明显提升,如凝血因子VIII、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的市场份额都有大幅度增长。
2015 年我国血制品市场分布
对比国内外血制品市场分布,白蛋白在我国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凝血因子类市场份额很小。我们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白蛋白的生产难度最低,是所有血制品企业的基础产品,且能够从国外进口更低价格的产品填补需求缺口;而凝血因子类工艺最复杂,许多企业都缺乏生产能力,即便有生产能力但产量也不高,部分产品虽然可以进口但价格高,需求未能充分释放。
纤维蛋白原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产后/术后大出血导致的凝血障碍。近年来纤维蛋白原的供应和需求双双迎来高增长。 2015 年我国新生儿数量为1655 万人,考虑到双胞胎比例极低仅为1/80,估计2015 年产妇数量约为1600 万,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约为3%,按照每名产妇平均使用2 瓶纤维蛋白原测算,仅产后大出血的市场需求就达到96 万瓶。我国每年住院人次数超过2 亿,去掉1600 万产妇大约还有1.8 亿人次住院患者,按照20%的手术治疗率和3%的术后大出血发病率测算,每年发生108 万例术后大出血,按照每人需要2 瓶纤维蛋白原测算,年需求量达到216 万瓶。加上产后大出血所需的96 万瓶,年需求量高达312 万瓶,按照目前的平均终端价800 元测算,市场空间超过25 亿。 随着临床认识提高和消费水平提升,纤维蛋白原消费量还有大幅度提升空间。如法国总人口不到7000 万,但纤维蛋白原消费量超过200 万瓶,据此估算我国远期市场需求将超过千万瓶。
我国每年纤维蛋白原需求量测算
产后大出血术后大出血每年新生儿数量1655万住院患者数量18000万产妇数量1600万住院患者手术治疗率20%产后大出血发生率3%术后大出血发生率3%人均纤维蛋白原使用量2瓶人均纤维蛋白原使用量2瓶纤维蛋白原需求量1600万*3%*2=96万纤维蛋白原需求量18000万*20%*3%*2=216万从供应来看,纤维蛋白原批签发数量从2008 年的3 万瓶增长到2015 年的48 万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7%,其中2015 年增速达到34%。从市场分布来看,博雅生物是行业龙头,2015 年市场占有率为38%。2015 年博雅生物采浆量仅为170 吨左右,但纤维蛋白原数量远超过采浆量接近900 吨的上海莱士等企业,主要原因在于其拥有领先的纤维蛋白原生产技术。博雅生物在过去7 年里对纤维蛋白原生产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和人员,纤维蛋白原吨浆收率从100-200 支提高到目前的1200-1300 支,达到了全球最高水平,凭借工艺优势成为当之无愧的纤维蛋白原龙头。
我国纤维蛋白原批签发数量增长趋势
2015 年纤维蛋白原批签发数量分布
从终端来看,PDB 样本医院的纤维蛋白原销售额从2008 年的226 万元增长到2015 年的7220 万,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4%,其中2015 年增速为17%。纤维蛋白原销售额的复合增速高于批签发数量,充分体现了价格持续提升带来的增量。博雅生物的销售额市占率也稳居行业龙头地位,2015 年市占率达到46%。
PDB 样本医院的纤维蛋白原销售额增长趋势
2015 年PDB 样本医院的纤维蛋白原市场分布
2015 年纤维蛋白原批签发数量仅为48 万瓶,远低于市场需求,且由于纤维蛋白原生产厂家少且产量偏低,供应量不会大幅度提升,短期内供需矛盾仍然无法解决。随着2015 年6 月份最高零售价限制取消,纤维蛋白原价格出现明显提升。从出厂价来看,纤维蛋白原价格从不到250 元提升到650 元,提升幅度超过100%;从终端销售价来看,纤维蛋白原价格从350 元提升到800-900 元。但是考虑到巨大的供需缺口,参考美国成熟市场的产品价格为国内市场的3 倍,纤维蛋白原还有持续提价的空间,估计每年提价20-30%。
纤维蛋白原最高零售价变化趋势(元)
纤维蛋白原零售价变化趋势(元)
纤维蛋白原生产工艺难度高,2015 年供应量仅为48 万瓶,但术后和产后大出血治疗需求量高达312 万瓶,按照目前平均终端销售价800 元测算,远期市场规模达到25 亿。考虑到国内外价差超过2 倍,在供需矛盾巨大推动产品持续提价,预计每年提价幅度在20-30%。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6年我国触摸屏行业发展分析
- 下一篇: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