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各类手机信息安全事件概况分析
2016/11/25 10:31:1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一、骚扰诈骗类手机信息安全事件2015 年国内骚扰类手机安全事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未来将成为手机安全治理的重点方向。据数据,2015 年全年国内用户标记举报骚扰电话达到 10.8亿次,是 2014 年的 2.48 倍;诈骗电话举报达到一、骚扰诈骗类手机信息安全事件
2015 年国内骚扰类手机安全事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未来将成为手机安全治理的重点方向。据数据,2015 年全年国内用户标记举报骚扰电话达到 10.8亿次,是 2014 年的 2.48 倍;诈骗电话举报达到 3.06 亿次,是 2014 年的 4.25 倍;用户举报的垃圾短信总数达到 6.6 亿条,其中广告类短信达到 5.5 亿条,诈骗短信 7943 万条。造成骚扰诈骗类手机信息安全事件数量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自动拨号、智能语音系统和伪基站设备在近年来逐渐普及,大幅降低了骚扰电话和短信的执行成本。
2015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公安部、工信部、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等 23 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国打击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10 月 9 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10月30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自 11 月 1 日起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截至 2016 年 3月,该行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 2.7 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9432 名。
全国骚扰、诈骗电话发生情况
二、恶意软件类手机信息安全事件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仍大幅增长。2015 年,通过自主捕获和厂商交换获得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近 148 万个,较 2014 年增长 55.3%。恶意程序主要出现于应用下载渠道分散且不易管理的安卓平台,占比达 99.6%以上。按恶意行为进行分类,排名前三位的恶意行为分别是恶意扣费类、流氓行为类和远程控制类,占比分别为 23.6%、22.2%和 15.1%。恶意程序传播次数达 8384 万余次,较 2014 年增长了 9.8%。
2015年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类型占比
主流移动应用商店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大量移动恶意程序的传播渠道转移到网盘或广告平台等网站。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经过连续三年的治理,国内主流应用商店积极落实安全责任,不断完善安全检测、安全审核、社会监督举报、恶意程序下架等制度,积极参与处置响应与反馈,恶意APP下架数量连续保持下降趋势,2015年较2014年下降了57.3%。根据数据,按各平台接到通报的数量来看,排名前 6 的平台接到的通报次数占全年总通报次数的 50.2%。经确认发现,这 6 家主要是提供云盘、网盘、广告宣传等业务的网站,反映出大量的恶意程序传播源已发生转移。
三、病毒木马类手机信息安全事件
据数据,2015 年国内 Android 病毒包数量迅猛增长,全年新增病毒包 1670.4 万。其中资费消耗类病毒占比最高,达到 74.22%,为 1239.5 万个,其次为诱骗欺诈类、流氓行为类和隐私窃取类病毒,占比分别为 9.75%、8.13%和 5.33%。其他类型手机病毒占比均在 2%以下。
2015年手机病毒类型比例
从手机病毒的传播渠道来看,由于国内应用市场下载渠道分散,且各渠道审核标准高低不同,造成应用市场仍是手机病毒传播的最主要渠道,占比达到 20%。此外,手机论坛也一直是恶意软件开发者的传播重地,其作为手机病毒传播渠道的占比达到 19%。由于国内手机论坛一直缺乏恶意程序的监管与鉴别机制,使得在热门游戏应用或者视频类软件中植入广告或恶意代码成为论坛黑客二次打包应用的常见手段。
手机病毒传播渠道占比
随着手机网民规模的不断增长,遭受手机病毒侵害的用户群体也在逐渐扩大,但由于手机病毒具备不易被用户察觉的特性,导致大多数用户即便遭受手机病毒侵害也毫不知情。据数据,2015 年国内仅安卓用户的手机病毒感染人次就达到 3.08 亿人次,相比 2014 年增长 56.5%。且从整体增长趋势上看,手机病毒感染人次呈现每月爬坡式增长态势,12 月达到增长高峰。可以预期未来手机病毒安全问题形势将更加严峻。
手机病毒感染人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