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物联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6/21 10:31:1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08年11月,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其含义是将“会呼吸的传感器”嵌入到汽车、电网、铁路、桥梁等各种物体中,形成大规模的普遍连接,再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对生活和生产的实时、精2008年11月,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其含义是将“会呼吸的传感器”嵌入到汽车、电网、铁路、桥梁等各种物体中,形成大规模的普遍连接,再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对生活和生产的实时、精细化管理。“智慧地球”的核心理念包括三方面,分别是(1)更透彻的感知(Instrumentation),令物质世界数据化;(2)更全面的互联(Interconnection),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相结合;(3)更深入的智能(Intelligence),挖掘海量数据价值,做出更正确的行动决策。
IBM智慧地球概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互联网诞生到如今,信息产业经历了从互联网普及带来的“PC互联”到以智能手机为节点的“人人互联”(P2P)。而伴随互联网发展数字化和IP化的深入发展,目前正在进入物联网时代,“用户到机器”(P2M)业务、机器终端之间的智能交互(M2M)业务不断普及。在互联网时代,物理世界被挪移到线上从而实现某种意义的数字化、虚拟化,做到线上信息相连,线下信息共享;然而在物联网时代,来自数字世界的思维模式、关键技术被放回物理世界,线上线下不断彼此接近、相互融合,形成“万物互联”的世界。
根据数据统计,在2000年仅有2亿台物联网设备联接到了互联网,而到2014年,这个数字翻了50倍,增长到100亿,但也不到全球1.5万亿设备物体的1%。预计到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60亿个,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
联接至互联网的事物数量的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早在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CokeMachine)就已经初步试水物联网应用。而物联网中关键的RFID识别技术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第一次美伊战争。美国军方成功地将RFID技术用于在五角大楼启动的“军需物资可视化管理”项目中,用以跟踪和查询大量的军需物资集装箱。比尔盖茨1995年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InternetofThings概念,但并未引起人们重视,直到Auto-ID和ITU提出物联网定义和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物联网才正式获得各国政府的重视。
2009年初,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公开肯定“智慧地球”的概念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科技发达国家纷纷推出本国的物联网、云计算相关发展计划并着手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方向布局。而IBM在2009年8月发布的《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了中国“智慧地球”战略发展的序幕。同期,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感知中国中心”,标志着我国物联网建设正式扬帆起航。“十二五”时期,我国在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环境、技术研发及产业培育方面都进展迅速,“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将进一步提振我国物联网产业活力,催生一系列物联网下游应用落地。
物联网大事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NB-IOT(窄带物联网)NB-IoT成为当之无愧的一大看点。自2016年6月核心标准冻结以来,窄带物联网NB-IOT发展明显驶入快车道。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的强强联手促使NB-IoT产业链日渐完善,推动下游细分应用频频落地,尤其是华为已经具备了NB-IoT芯片的量产能力,到2017年底华为将在全球范围内支持30张NB-IOT商用网络,加速促进NB-IoT技术在智能表计、共享单车、智慧家庭、水污染监测以及车联网等领域的规模化商用。
随着NB-IOT等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快速大规模的联网,IBM智慧地球的核心理念中“更透彻的感知”和“更全面的互联”已稳步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物联网价值也逐渐从连接事物过渡到让人和机器更加协调,推动人类和计算机的无缝专门互动,再到从海量数据中获益,进而影响商业决策,打造“超感官”企业海量运算。物联网的出现为高性能分析提供了大量的实时数据,而海量数据加速了“认知计算”的落地,所以我
们迎来了2016年IBM从“智慧地球”向以Watson为代表的“认知计算”理念的转变,将“智慧”发展推向另一个极致。康宁Corning曾在发布的未来科技生活宣传片《智能玻璃的一天》中,展示到处隐藏、悬浮的信息窗,植入在服装鞋帽、冰箱、汽车上的传感器,通过3D全息投影架构实现的商场购物和医疗检查、无处不在的定位与搜索等等都已逐渐成为现实。对比Gartner在2015年8月和2016年8月发布的两张新兴技术曲线图可以发现,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已经从2016年的曲线图中消失,标志着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已经不再“新鲜”而早已经慢慢的融入我们的生活,现在已在,未来已来。
康宁Corning《智能玻璃的一天(二)》片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年Gartner新兴技术曲线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Gartner新兴技术曲线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