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分析
2017/7/20 11:29:3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天然气价格改革的 主要方针”是“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即放开气源和销售价格由市场形成,政府只对属于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管网输配价格进行监管。油气企业放开准入、天然气价格改革的 主要方针”是“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即放开气源和销售价格由市场形成,政府只对属于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管网输配价格进行监管。油气企业放开准入、放开进出口和流通领域资质限制、管网独立后,国家不再对油气的批发零售定价,交由市场竞争调节。但是政府要继续保留对管道运输价格的定价权,并严格监管。目前,全面深化气价改革仍存一些体制掣肘,需进一步加快改革,为价格改革保驾护航。
一、近年天然气定价机制由“成本加成法”逐步走向“净回值法”
2011年以前中国管道气价格的形成机制为“成本加成法”,市场化程度非常有限。在“成本加成法”的价格形成机制下,管道气终端价格=开采成本(上游)+管输成本(中游)+城市燃气配送费(下游)+各环节利润。其中天然气井口价格、管输费(跨省管输的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定、省内管输的价格由各省发改委定)以及城市配送费均有规定的价格区间。
根据历史草根调研,2011 年管道天然气产业链中上游、中游、下游的利润分配比例大约为 28%、28%、44%,其中下游城市配送,即城市燃气的利润占比高于开采环节,但是其投资风险却是相对较低的,因此在“成本加成法”定价机制下,上游开采的积极性受到一定抑制,这不利于国内天然气生产的进一步扩大。
2011年以来“净回值法”逐步替代了“成本加成法”。2011 年广东、广西率先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具体做法是由“成本加成法”改为“市场净回值法”, 即将天然气的销售价格与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可替代能源商品价格挂钩,在此基础上倒扣商品物流成本后回推确定天然气销售各环节价格。
天然气管网和原油、成品油管网区别对待,天然气管网独立产权改革首当其冲,原油、成品油管集中不独立。首先,规模上,天然气管网规模要远高于原油、成品油管道规模,在管网改革中处于绝对主要地位;其次,天然气运输方式较为单一(管网运输),而原油、成品油运输方式比较灵活,不局限于管网,还有铁路、公路运输等方式,改革的迫切性不高;再者,管道的自然垄断性使得天然气可实现生产、运输、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从而获得垄断收益,而对于原油和成品油管网,大部分是从油田铺设到炼厂或从炼厂铺设到销售终端,第三方进入的需求并不大。 故而管网改革应将天然气管网与油管区分开来,重点为天然气管网改革。
“三桶油” 对天然气管道的垄断是天然气价保 持高位的重要原因之一。1980 年代以来,大部分发达国家对网络型行业进行了网运分开、放松管制的改革。我国油气管网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仍集中于少数大型央企,实行纵向一体化的经营。中石油几乎垄断了中国的陆地天然气开采并且控制着管输环节,此外也承担了从中亚、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业务。企业利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向第三方开放,不让社会资本进入,消费者缺少选择权。国家对管网运输的价格、建设、运营缺少有效监管。城市燃气管网一般也是由一家公司经营,与国家油气管网存在同样的问题。
中石油 2813亿元巨型重组, 打响管网独立改革第一枪。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具体动作来看,也正是朝着“管网独立”的改革方向推进的。2015 年12 月,中石油宣布将整合旗下东部管道、管道联合及西北联合三家公司,旨在建立统一的管道资产管理运营及投融资平台,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本次重组总资产超过2813 亿元。认为这是建立多元独立的油气管网的第一步,意味着国家管网的改革已经启动。
2016 年底中石化油气管网混改取得实质性进展。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增资引进投资者,中国人寿、国投交通共同投资 228 亿元认购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50%股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