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17年中国发制品供需平衡分析图)
2017/8/18 10:03:2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发制品行业发展历史悠久,已逾百年。早在清末民初,具有高度市场敏感性的德国犹太商人即瞄准人们日益旺盛的发制品妆饰需求,经常深入中国腹地——河南许昌收购被弃置的人发,运回国内加工成各种发制品,销往欧美各国,赚取高额利润,发制品行业发展历史悠久,已逾百年。早在清末民初,具有高度市场敏感性的德国犹太商人即瞄准人们日益旺盛的发制品妆饰需求,经常深入中国腹地——河南许昌收购被弃置的人发,运回国内加工成各种发制品,销往欧美各国,赚取高额利润,并引导西方消费者对妆饰发制品的消费潮流。由此,欧洲成为全球发制品业的发源地,河南许昌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人发集散地。
中国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开始了发制品的简单生产。由于人发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是发制品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人发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的影响,世界发制品生产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韩国,再到中国的演变。
中国发制品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发制品企业通过中外合资方式引进人发深加工技术,开始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型,中国由单一的原材料供应国逐渐转变为制成品出口国。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发制品生产中心。由于目前发制品消费最主要的市场在海外,因此中国发制品销售以出口为主。
虽然中国发制品业自古代就有所发展,行业历史悠久,但就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行业发展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业内企业总体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工艺及产品可达世界先进水平。
据统计:2014年我国国内发制品产量为5.46万吨,2015年国内发制品产量为5.36万吨,产量较上年同期略有下滑。
发制品需求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①发型妆饰、②弥补生理缺陷、③特种职业(如演员、律师)需求和④美容美发教学,其中,发型妆饰需求为最主要需求。后三者因消费主体为较为固定的特定群体,需求相对稳定,消费弹性不大,而以发型妆饰为动因的需求属于时尚性需求,处于更高的需求层次,更具多元化和个性化,受流行风潮影响,可以被有效培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长空间巨大。时尚发制品市场需求划分为刚性需求和非刚性需求两部分,黑种人的消费需求属于刚性需求,其余人种的消费需求属于非刚性需求。
发制品对于黑种人属于准生活必需品,人种生理特征和性格特点造成黑种人对发制品的需求刚性。不同于其他人种,黑种人的原生发具有卷曲、贴头皮、生长缓慢、不易长长的特点,若不佩戴发制品,很难通过发型区分性别,因此,出于美观需求,黑人女性往往只要具备经济条件,即从少年时期开始养成佩戴发制品的习惯。由于人种、民族特点,黑人男性也喜欢通过佩戴发制品追求形象个性化,发制品消费需求远高于其他人种的男性。
其他人种消费者主要将妆饰性发制品作为如同服装、化妆品、首饰等的日常时尚用品,用以满足造型需要,包括通过佩戴造型和颜色前卫夸张的发制品体现个性、通过佩戴发制品实现受限于原生发发质发量而无法塑造的发型、通过根据服饰和场合佩戴不同款式、颜色的发制品而实现整体造型和风格多变等。
传统上,中国发制品消费以弥补生理缺陷或后天脱发为主,基于时尚需求的发制品消费多限于演艺界,大众消费基本处于萌芽阶段,尚未放量,但市场正在逐步打开,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时尚发制品消费在国内推广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消费观念的变化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是渐进但是重大的。三十多年前,西装、领带、牛仔裤、太阳镜等开始进入中国大陆时,被赶时髦、追时尚的年轻人所喜爱,却因与传统观念冲突而被大众所抵制。但如今那些曾经被视作非主流的时尚品味早已成为大众品味。时尚发制品在中国也正经历这样的过程。随着观念的转变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发制品作为时尚消费品的观念将逐渐深入人心。智研咨询研究员彭新双认为,经过明星示范、消费引导、局部推广,时尚发制品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新的消费热点。
国内主要有3大类假发消费群体:1)时尚人群:群体大约2000万人,其中约11.5%尝试戴过假发,是假发的主力消费群体,占比超过60%;2)生理缺陷类:即有先天性生理缺陷的脱发群体,总人数约1600万人,其中戴假发的比例为5%;3)病理脱发:即后天有疾病,经过治疗导致脱发的人群,总数约1500万人,并以每年120万的速度增加,其戴假发的比例约3.5%。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发制品出口数量为4.85万吨,进口数量为0.05万吨,国内发制品表观消费量为0.56万吨,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