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再生铅行业巨大市场空间分析
2017/10/24 15:23:3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再生铅快速增长,仍有较大空间 再生铅原材料来自于国内。再生铅的原料是含铅废料,国际及中国均将其定义 为危险废物。目前世界上超过150个国家(除美国外)均是《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 及其处臵巴塞尔公约》缔约国,不允许进出口含铅废料一、我再生铅快速增长,仍有较大空间 再生铅原材料来自于国内。
再生铅的原料是含铅废料,国际及中国均将其定义 为危险废物。目前世界上超过150个国家(除美国外)均是《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 及其处臵巴塞尔公约》缔约国,不允许进出口含铅废料
一、我国再生铅产业产量情况分析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再生铅产业仍有较大空间。2015年,全球精铅产量约为 1089.8万吨,主要产地是中国、欧洲和美国;在全球精铅产量中一半以上均来自再生铅。2015年,中国再生铅产量约185万吨,同比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 量约155万吨,同比下降3%。同期原生铅产量明显下降,精铅产量约为470万吨, 同比下降1%。2002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再生铅产量增长10倍以上,在铅总产量 中的占比由13.8%提升至近40%。 图我国再生铅占铅产量比重(万吨)
近年来虽然锂电池、镍氢电池等新能源电池发展迅速,但铅酸蓄电池因其安全 性和性价比仍是目前市场主流。2009年-2015年我国铅酸蓄电池产量仍保持增长, 未来铅需求仍将平稳增长。
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一般每两年更换一次,则2015年理论上有 4.78亿只蓄电池报废。通信用蓄电池根据通信电源设计规范和各运营单位运行维护 标准按每个基站配两组,每组24只计算,每四年更换一次,2011年建成103.7万个 通讯基站到2015年理论上有4977.6万只蓄电池报废,因此,2015年交通和通讯领域 报废铅酸蓄电池的总量约为5.28亿只,重近700万吨。
由此可见,汽车用铅酸蓄电池是我国最大的含铅废料来源。目前我国汽车保有 量每年增速超过10%,未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我国铅酸蓄电池报废 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再生铅原材料需求量将大幅增长。环保标准趋严,产业整合进行时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体系缺失。2014年我国废铅酸蓄电池理论报废量500万 吨,但实际报废量仅有其70%左右,也就是不到350万吨;这主要是由于蓄电池超期 服役和正规回收体系缺失所致。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再生资源大多处于个体散户回 收的状态,整体上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缺失,废铅酸蓄电池也不例外。 合法回收体系的缺失,导致大量报废铅酸蓄电池流入非法散户。根据中国有色 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CMRA)统计,在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量中:个体散户 占60%、电池零售商占18%、汽车维修及4S店占5%、电池制造商占8%、再生铅及 专业回收点仅占9%。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再生铅企业共处理了近250万吨废铅 酸蓄电池,保守估计,没有进入正规再生铅企业处理的废铅酸蓄电池接近100万吨。 铅酸蓄电池中大量的硫酸和铅(有毒),报废后若不能妥善回收处臵对环境污染极 大,因此建立正规合法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是我国再生铅产业的当务之急。
五、全国再生铅市场集中度分析
截止2015年底,河南产能约120万吨,江苏产能约100 万吨,安徽产能约90万吨,河北、湖北、四川产能约45万吨,江西、浙江、广西、 贵州产能约30万吨,合计约565万吨,预计占全国再生铅产能的90%。据不完全统 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在册再生铅企业240家左右,2011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 对再生铅行业实施了最严厉的整治专项行动。经过持续三年的行业整顿和环保检查, 全国保留下来的合法的、规模化、规范化的再生铅企业在30家左右;但目前仍有大 量(预计有200家以上)非法小企业、小作坊转为“地下经营”,在回收、处理、环 保等各环节造成巨大的污染隐患。
环保政策倒逼产业整合。再生铅主要原料废铅酸蓄电池是消费类危险废物,应 对其收集、转运、贮存、处理等重要环节都必须进行严格规范,目前国内在技术、 管理和市场等方面还有待完善。2011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再生铅产业政策 及相关配套措施,从发展规划、行业准入到污染防治各方面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相关产业及环保政策陆续出台及实施、环保执法日益严格,预计我国再生 铅产业将逐步规范,市场集中度将大幅提升。2014年,行业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产量 合计占到全国产量的52%以上。“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的现象得 到缓解。根据《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单系列生产能力不到5万吨/年的再生铅项 目不符合准入要求;即将颁布并强制执行的《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规定的排放指标,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无法达到。我们预计到“十三五”末,大量 中小型再生铅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产业整合将持续深化,企业数量有望缩减至5-8 家以内,产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技术领先的优质企业将因此而受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