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行业将成为全国碳市场的主力军
2017/12/27 12:12:2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2月19日,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贯彻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方案》)进行部署12月19日,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贯彻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方案》)进行部署,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就此拉开帷幕。
(图片来源:互联网)作为碳市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方案》明确了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及将其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定位,强调分阶段稳步推行碳市场建设。
“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实践。”在12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说。
早在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就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此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据悉,全国碳市场建设启动后,将首先推动三大制度建设,即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配额管理制度和市场交易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将尽快构建碳排放数据报送、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碳排放权交易和结算四大支撑系统。
“把这三大制度、四个支撑系统尽快建立起来,然后再进行系统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开始真正的货币交易。”张勇表示,基于上海、湖北两地的试点经验和自身优势,将分别牵头组建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注册登记系统。
根据《方案》,全国碳市场将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来开展建设。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发电行业数据基础比较好、行业碳排放量大等因素。
“电力行业产品比较单一,数据计量设备比较完备,管理比较规范,便于进行核查核实,配额分配也比较简便易行。”李高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表示,如果将年度排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作为“门槛”,全国将有1700家左右的发电企业纳入碳市场,这些企业每年涉及排放二氧化碳总量超过30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电力行业将成为全国碳市场的主力军。
据悉,在先期纳入发电行业的基础上,其他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也将逐步纳入碳市场中。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表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这也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要求。
“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李高表示,未来,纳入碳市场的企业门槛可能还要进一步降低,要把更多的企业纳入到碳市场的管理范围。我国碳市场管理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原则,在做好制度准备、人才准备、能力建设等基础上,有步骤地推进碳市场的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碳市场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也将产生深刻影响。碳交易启动后,企业超排或多排,都会付出相应的成本,企业会更加审慎地考虑产品结构的调整。
“对于电力行业来讲,碳市场能有效促进企业灵活地采用不同减碳技术、结构调整和优化管理方法实现低成本减碳。”王志轩说,电力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以强制性标准持续推进深度减碳已难以为继,而通过碳市场建设激发技术减排却成为可能。同时,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有利于通过电力市场将低碳发展成本传导至社会层面,促进全社会低碳发展。
专家表示,总体来看,肯定会有企业因为碳交易而增加负担,也有一部分会因碳交易而获利。从长远看,管理水平更高的企业将进一步发挥其产能优势,其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将有所下降,对全行业来说,总成本是下降的。“当然,碳市场产生效应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之后,其作用才会逐渐显现出来。”蒋兆理表示,碳市场建设将坚持稳中有进的总基调,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强化能力建设,使碳市场真正发挥出《方案》所确定的作用。(刘晓涛)
转自:中国煤炭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连横合纵 边缘计算赋能产业发展
- 下一篇:透视我国首次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