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军工钛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8/4/8 13:21:3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钛加工是典型下游产业升级驱动市场需求的行业,目前高端钛合金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 2016 年全球航空用钛约占钛材消耗总量的一半,美、俄等国家航空钛材占比甚至超过 7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 20%。我国航空钛材刚刚起步,随着近几年钛加工是典型下游产业升级驱动市场需求的行业,目前高端钛合金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 2016 年全球航空用钛约占钛材消耗总量的一半,美、俄等国家航空钛材占比甚至超过 7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 20%。我国航空钛材刚刚起步,随着近几年我国航空装备的换代放量,民机制造领域取得重点突破,航空钛材将迎来可观的增量需求。 我们测算, 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望催生每年百亿元的高端钛材需求,约为当前的六倍左右。当前,国际先进战机机身含钛比例已超过 40%, F-22 单架机钛合金用量高达 8.08 吨; 民用航空领域的空客 A380 和波音 B787 含钛量分别达到 10%和 15%,其中 A380 单机用钛量超过 28 吨。而俄罗斯最新研制的中短程干线飞机 MS-21,机体含钛量已经高达 25%,有望成为钛材含量最高的民机机型。根据国际可比机型机身用钛情况,我们估算我国即将大规模服役的新一代运输机和新一代战斗机钛合金质量占比有望分别达到 20%和 40%,对应 12 吨/架和 6.8 吨/架的单机用钛量。此外,我国商用支线客机 ARJ21 的钛合金用量为 4.8%,商用干线客机 C919 的钛合金用量为 9.3%,对应单架机钛材需求分别约 1.2 吨和 3.92 吨。而我们预计我国首款远程宽体客机将产生高达 25 吨/架的钛材需求。
典型军民机机身钛材需求量统计及我国相应情况测算
机型首飞时间空机质量(吨)钛合金质量占比单机用钛量(吨)军机F-22198519.741%8.08F-35199313.327%3.59B-2197871.726%18.64C-171981125.610.30%12.94我国新一代运输机-60约 20%12我国新一代战斗机-17约 40%6.8民机A380200528010%28B787201311515%17.25MS-21201442.625%10.65ARJ-212008254.80%1.2C919201742.19.30%3.92C929-约 25010%约 25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此外,我们预计航空发动机的国产化将对应航空高端钛材一块巨大的增量市场。根据我国对军品“自主可控”要求,航发国产化必将伴随大量高性能钛合金需求。根据国外航空发动机普遍含钛水平,我们粗略测算单台 WS-10 发动机用钛量约在 2 吨左右,对应一架双发战机新增约 4 吨钛材料需求。
战机发动机钛材需求量统计
飞机型号发动机型号发动机台数单台发动机用钛 量(吨)飞机发动机用钛量(吨)F-22F119-PW-1002--F-35F119-PW-1001--B-2F118-GE-1004--C-17F117-PW-10043.915.6苏 -27AL-31F2--新 一 代 运输机WS-18、 WS-204约 4约 16新 一 代 战斗机WS-10B2约 2约 4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我国目前军民机制造水平及发展状况, 我们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航空钛材年需求最保守将达到 1 万吨,对应每年的市场规模约 30-40 亿元;中长期来看,我国航空钛材年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约为当前规模的六倍左右。 此外,航天、船舶等其他领域的装备升级也将产生大量的高端钛材需求,将上述市场考虑在内,则乐观预计未来三年高端钛材市场空间将突破每年百亿元,对应年均复合增速超过56%, 10-20 年年均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 300 亿元。
我国军用深加工钛材市场空间测算
考虑范围未来 3 年钛坯材需求量(万吨 /年)3YCAGR未来 10-20年钛坯材需求量(万吨/年)10YCAGR20YCAGR10-20 年钛坯材市场规模(亿元 /年)保守预计新一代运输机、新一代战斗机、 ARJ-21、C919、 C929 及现有老型号约 1.025.80%约 3.320.60%9.80%99-132中性预计所有航空钛材(含波音、空客国内交付机)约 1.750.90%约 3.621.90%10.40%108-144乐观预计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军工领域整体需求约 3.256.50%约 8.225.80%12.10%246-328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军用高端钛材的研制技术属于军事机密,在国际上存在严格的进出口限制。我国军用高端钛材市场完全来自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目前军机上采用的航空钛材几乎全部来自宝钛股份、西部超导和西部材料三家企业。鉴于军工配套审批流程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我们预计短期内行业将难有其他竞争者参与, 因此当前作为行业寡头的三家企业将直接受益国内新机型上量带来的巨大增长空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7年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 下一篇:2017年中国钴价格走势分析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