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生猪周期及影响猪价的五大因素分析
2018/4/19 13:49:1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生猪养殖国家,2016年生猪出栏量 6.85亿头,整个猪肉市场规模大约 1.4 万亿元,相当于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2.3倍,对GDP贡献率超 2%。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肉类,近年来生猪价格持续波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造成重大影响我国是全球最大生猪养殖国家,2016年生猪出栏量 6.85亿头,整个猪肉市场规模大约 1.4 万亿元,相当于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2.3倍,对GDP贡献率超 2%。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肉类,近年来生猪价格持续波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造成重大影响,因而生猪价格的走势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影响猪价的五大因素
影响我国猪价的五大因素是: 趋势因素、周期因素、季节因素、偶发因素、货币因素。其中,周期性因素是判断猪价走势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饲料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涨趋势,生猪价格重心未来将不断上移。每年第三季度和春节前是猪肉消费的旺季,猪价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扬。疫病、政府调控等偶发性因素影响边际供给,会 导致所在周期的延长等。货币投放量会影响猪周期波动幅度。
影响猪肉价格的主要因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蛛网模型下的猪周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生猪养殖流程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蛛网模型下的典型猪周期
猪周期的核心指标是能繁母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猪价走势大体呈现负相关关系,一些其他因素会改变猪周期的整体走势。猪价的表现滞后于母猪存栏量 10-12 个月,母猪存栏量大幅上升以后一年左右猪价开始下跌,猪价下跌后母猪存栏量随之减少,造成生猪供给减少,猪价又开始上升。从 2006 年至今,猪价经历了两轮明显的周期,并且周期长度在拉长。
2006年至今的猪周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环保加严下的猪周期
由于过去我国生猪养殖中小散户占比较大,容易在猪价高位补栏低位时淘汰,使得产能的变化波动与生猪价格的走势相似。上一轮猪周期中,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变化以及生猪存栏的同比变化和猪价的走势相关性较强。母猪存栏量下跌或上升约 1 年以后生猪价格产生相应的变化,而生猪存栏量的高低能及时反应到价格。
环保政策加严下的猪周期较前几轮周期不同。在环保去产能的背景下,大量散户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能繁母猪存栏量从 2014 年开始就一路下行,并没有因为 2015-2016 年猪价的上涨而回升。同时,在母猪存栏量低位的情况下猪价从 2016 年 5 月开始大幅下行。生猪存栏量和猪价也产生背离。传统蛛网模型下的猪周期失效,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养殖规模化水平和养殖效率的提升,二是生猪出栏体重有较大提升,猪肉的供给并没有因为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的减少大幅下滑。因而即使在环保的严厉调控下,生猪产能仍然较为充裕。
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价格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和猪价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生猪存栏量和生猪价格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生猪存栏同比和猪价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8年中国猪肉行业供给量分析
- 下一篇:2018年中国生猪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