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我国海底接驳盒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2018/5/8 23:41:4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接驳盒是海底变电、信息集中的重要枢纽。一方面,用以实现电能转换和分配功能,将岸基站传输的高压电能经过变压处理,传送至海底各个观测仪器。另一方面,能将观测仪器的信号集中处理和调度,实时传送海量数据到岸基站。根据接驳的层级不同,接驳盒可分为一级接驳盒是海底变电、信息集中的重要枢纽。一方面,用以实现电能转换和分配功能,将岸基站传输的高压电能经过变压处理,传送至海底各个观测仪器。另一方面,能将观测仪器的信号集中处理和调度,实时传送海量数据到岸基站。
根据接驳的层级不同,接驳盒可分为一级接驳盒和二级接驳盒。一级接驳盒直接与主线缆连接,二级接驳盒介于一级接驳盒和观测仪器之间。
接驳盒分类
分类功能一级接驳盒(PrimaryJunctionBoxorNode)直接与主线缆连接,并且提供多个次级接驳盒或直接观测设备的接口,是岸基站和各观测仪器、次级接驳盒间通信和能量输送的中继点。一般一级接驳盒设臵1个次级接驳盒接口及8个观测仪器接口。次级接驳盒(SecondaryJunctionBoxorNode)介于一级接驳盒和观测仪器之间,设臵观测设备插座模块,为观测设备提供能量,同时将观测获得的数据传输给一级接驳盒。一般次级接驳盒设臵6-10个观测仪器接口及1个后续接驳盒扩展接口。由于距离越远,电能损耗增加,因此一般接驳盒后续扩展约8个次级接驳盒。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接驳器的技术关键点包括防水密封、水下热插拔、电能转换分配、数据通信、舱体电子芯片散热等。其中,主要问题为深海服役的稳定性差。接驳盒时刻要传输海量数据和高压电流,工作负荷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瘫痪,并且体积大、又处在主干线路中,更换维修繁琐,提高稳定性将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海底接驳盒关键技术的要求和难点
技术技术要求技术难点防水密封技术接驳盒中电子器件不能浸入海水,避免失效和短路深海环境恶劣、复杂,海底水压较高,密封处容易渗水水下热插拔技术设备安装、维修在海底进行,插拔过程防止海水浸入水下热插拔的稳定性和海水渗入电能转换分配技术将主线缆高压分配、降压,适应不同仪器需要水下降压的稳定性、仪器不同的供电需求岸基站、接驳盒、观测仪器间通信技术双向传输控制信号和观测数据海量的观测数据,集中处理、传输困难密封舱体内电子芯片散热技术及时散热,防止电子芯片失效舱体内部电子元件多,结构复杂,散热困难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外海底观测网络水下接驳技术的研究工作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建设的海底观测网络大部分以单个接驳盒水下节点为主。进入21世纪后,随着传感器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海底光纤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建立多功能、多学科的多接驳盒水下节点的海底观测网络逐步成为现实。
世界典型接驳盒技术特点
国家海底观测网接驳盒电能系统特点美国HUGO、H2O、ACO恒流供电采用恒流供电系统,接驳盒实现恒流到恒压的变换,而通信方式则采用串行传输方式,只能用于小功率低带宽的观测设备。日本DONET恒流供电采用了恒流供电技术,由于该技术具有极高的故障容错能力,因此适合于地震带区域的应用。但恒流供电方式不易于扩展应用,同时其使用功率增加时,供电电压也需要相应提高,难以实现大功率观测网。美国LEO-15、MVCO交流供电采用交流供电的方式,接驳盒实现交流-直流变换,通信方式则可结合串行通信和以太网通信两种方式以适应多种设备。交流供电易于扩展,输送功率也相应提高,但交流供电系统需要三或四根传输导体,其输电损耗和敷缆成本随着输电线路变长或者输送功率变大而明显增加。加拿大、美国、欧盟VENUS、NEPTUNEMARS、KiloNalu、RSNESONET直流恒压供电直流恒压供电的方式更易于实现扩展和大功率应用,并可采用单导体电缆进行远距离输电而以海水作为回路,不但可以降低海缆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线路的损耗。考虑到海底观测网的应用目标、需求和范围,新兴的海底观测网均采用了恒压供电的方式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接驳器占海底观测网总价值比的22%。根据我们的测算,未来25年,我国海底观测网市场空间约2800亿元,以此推测,我国海底接驳盒未来市场空间达616亿元左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