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链特征分析
2018/9/17 9:13:5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汽车电子产品分类 产品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
汽车电子产品分类
产品分类具体类别具体电子控制技术电子控制系统动力控制系统电子点火系统、电控供油系统、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油门系统、电控可变进气系统、电控可变排量系统、电控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系统、变速器电控系统等底盘与安全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电控牵引力控制系统、电控转向助力系统、电控制动力分配系统、电控防滑系统、主动行驶驱动力调节系统、电控悬挂系统、轮胎胎压监测系统等车身电子车身网络总线系统防撞警告系统、防盗系统、前照灯随动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安全气囊、电子仪表、电控开关系统等车载电子装置信息娱乐及导航系统车载通讯系统、音响系统、数字视频系统、电子导航、GPS定位系统、倒车雷达等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汽车电子新技术的应用发展,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结构也不断调整,汽车电子产业链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一些大型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如博世、德尔福、伟世通、大陆、电装等开始进入嵌入式系统开发、MCU/ECU模块开发并直接形成汽车电子产品的业务领域,造成新的产业链格局和竞争优势。而飞思卡尔等半导体厂商则通过直接和通用等整车厂商合作,或提供整套汽车电子解决方案等,形成新的技术市场介入模式。日本汽车电子产业链的半导体厂商也纷纷绕过零部件供应商,直接和整车厂商进行联合开发等。
汽车电子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分析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产业链上游车用半导体需求量大 中国企业需加速布局提升技术实力
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增长。据估计,近三年全球车用芯片市场正以年复合成长11%的速度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预计可达288亿美元,同时预计2013-2018复合增速将达到 10.8%,远高于半导体行业的 5.5%。2017年3月,英特尔宣布以140亿至1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以色列科技公司Mobileye。此次收购的重要性不亚于高通对恩智浦的收购,英特尔将借此获得汽车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而随着各大巨头的争相并购,业界预测,英特尔、高通、英伟达将在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的底层技术支撑方面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着各大芯片巨头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争相发力,预示着智能汽车、车联网等科技发展趋势业已确立,并成为各大厂商未来发展的一大重心。这对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来说,一方面传递了产业发展的讯号和方向,而中国未来也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电子消费和应用市场;但另一方面,各大巨头间的并购整合,也将使中国相关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集体承压。
近年来,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利好推动下,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数量已从2015年的736家增长到2017年的1380家。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所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销售总额加起来,才与高通公司一家持平,而且很多设计企业目前仍处于亏损境地。而具体到汽车电子领域,在2017年全球前十大汽车半导体厂商中,一家中国企业都未入选。
对此,专家指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但汽车电子半导体产业基础却非常薄弱,目前仅有极少数产品能进入全球汽车供应链。当前,国内一些龙头企业近来也正加速布局汽车电子半导体领域,随着全球产业并购整合的加速,国内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实力。产业链下游汽车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呈小幅增长,全年共产销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19%和3.04%,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回落。
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超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27个百分点和10.61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乘用车产销2480.67万辆和2471.83万辆,同比增长1.58%和1.40%;商用车产销420.87万辆和416.06万辆,同比增长13.81%和13.95%。
2006-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2006-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统计
资料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从乘用车细分领域看,2017年,我国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共产销1193.78万辆和1184.80万辆,同比下降1.43%和2.48%;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1028.70万辆和1025.27万辆,同比增长12.39%和13.32%;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205.18万辆和207.07万辆,同比下降17.62%和17.05%;交叉型乘用车产销53.01万辆和54.70万辆,同比下降20.39%和19.97%。
2004-2017年我国乘用车产销量统计:万辆
年份乘用车产量乘用车销量2004年248.02327.12005年307.82398.082006年523.31517.542007年638.11629.752008年673.77675.562009年1038.381033.132010年1389.711375.782011年1448.531447.242012年1552.371549.522013年1808.521792.892014年1991.981970.062015年2107.942114.632016年2442.072437.692017年2480.672471.83资料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2004-2017年我国商用车产销量统计:万辆
年份商用车产量商用车销量2004年275.43180.062005年262.95178.592006年195.56204.012007年250.13249.42008年256.14258.072009年340.72331.352010年436.77430.412011年393.36403.272012年374.82381.122013年403.16405.522014年380.31379.132015年342.39345.132016年369.81365.132017年420.87416.06资料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2011-2017年我国汽车制造业经营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