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深教育专家:疫情带给家庭教育哪些变化
2020/4/11 10:09:1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近日,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走进北京市政协直播间,以“定能生慧,以直面促成长——特殊时期亲职成长与家庭教育分享”为题开讲。 芦校长针对疫情带给家庭近日,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走进北京市政协直播间,以“定能生慧,以直面促成长——特殊时期亲职成长与家庭教育分享”为题开讲。
芦校长针对疫情带给家庭教育变化的“三全五类”特征出发,从疫情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与孩子相处状况等方面,与各位家长分享如何给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如何更好地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疫情带给家庭教育哪些变化
疫情带给家庭教育的特征“三全五类”:
第一,全天候在一起,没有缓冲;
第二,全学段,只要孩子没有走上工作岗位,都在身边,全学段,让我们能看到孩子从3岁到22岁的表现到底如何。到底在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第三,全方位,吃喝拉撒睡,提醒和监督孩子关注学业、运动、研究性工作的辅助材料,娱乐、交友,心理健康成长状况。
家庭教育大约分为五类:
一是保姆类,一天三餐,锅边舞+采购,时间精力放在基本后勤上;
二是家教类,作业、功课、自主学习,有没有按时交作业,运动、读书、做家务、手工、研究、查资料;
三是矫治师,青春期孩子,天天打架,吵,字难看,不会做笔记,半夜不睡觉,拖拉,没时间概念;
四是家庭规划(管理)师,动用专业技能,家庭计划表+单位计划表,规划家庭营养;
五是心灵导师,看纪录片、考古,7次大瘟疫,世界大战,各国对抗疫的对策,带孩子讨论未来30-50年会面对怎样一个世界。还有搞企业和经营的会讨论股市为什么下跌,小微企业怎么回事,为什么有人选择负重逆行。这些家长很开心的和孩子每天都会讨论,借这个机会看看疫情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后面到底有多少个故事,从历史到现在到未来有什么变化。
换个角度看疫情
换个角度看,疫情对我们家庭教育意味着什么?面对疫情,作为普通人都是有情绪的,从爆发到防控到逐渐平稳,再到新一波挑战的来临,经历了各种情绪。每个情绪的背后都是正常的,背后其实是对事件的认识。教育工作者两个鲜明的行业特点:
第一,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充满爱的群体,从任何一个事件中看到希望,懂得感恩,承担责任。怎么能做到爱这三层含义呢?教育工作者的第二个特征就出现了,理性。
教育是一个专业,家长都是接受教育长大的,教育门槛低,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参与教育,但是请大家在参与关注的时候,要懂得尊重专业。真正有力量的教育要将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当成教育的素材和契机,社会就是教育的课堂和场。
学校首先要有意识的关注,父母也要建立这样的概念,从教育的角度来反思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在负面情绪之后,要懂得痛定思痛,怎样理性、客观的直面这个事情。
教育行业从宏观上面对疫情,以及带来的居家自主学习,可以看做是天然的、最大的教育实验。通过居家自主学习来检验:学习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传统的知识学习时间吗?孩子的学习中到底需要老师讲什么?讲多少?每天倡导的素质教育、主体性教学、个性化教育怎么实施?信息技术是否担得起教学方式改革的需求?如果能留下相关数据,那么对于教育方式调整非常重要。
微观来讲,对家庭来说是最好的实验机会,与孩子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庭生活?家长成了帮助孩子居家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助力者,也是一日三餐的温暖供给者。这是家庭亲情培养的最好时机。与其抱怨,不如善用;与其被动随波,不如主动逐流,变被动为主动。直面事实,改变心态,怎么来做呢?
首先是认识上的调整,这是了解孩子发展状况的最好契机,24小时能对孩子发生影响的最好契机;其次是行动上的调整,换个角度看,疫情也许是我们和孩子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一段相处,能给孩子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段相处。
家长具体应怎么做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已经复工复产,这部分家长怎么做到呢?是可以的。实验二小3月9日左右做了调研,大约五分之一的父母双方已经复工复产。将孩子在过去三周的成长变化作为因变量,不同照看者的家庭作为分组变量,结果发现,孩子的成长变化、学习所得,居家生活、自主学习安排等与父母亲力亲为照看的没有差别。用数据的方式告知大家,由谁来照看,并不影响到孩子居家生活的质量和状况。事实上,挑战的是,复工复产的家长在面对家庭教育的改变时,行动计划需要更多的智慧。心态、认识发生了改变,行动是什么?
一是,先梳理我们对孩子成长的期望。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尤其是在疫情面前,了解社会百态,不同国家的处理方式,背后的各种原因,不同行业人的风险程度,以及使命担当。孩子将来进入什么行业?拥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地位?具有什么样的品格、能力、视野?
二是,孩子目前所处的位置是什么?现在所拥有的品格视野能力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三是,起点和终点之间建立什么样的计划?这个计划一定要关注到,一天、一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分割。根据时间的长度,进行简单的阶段划分。因为外在条件的改变,可能会有变化。把计划细化到当下,利用接下来的四周做什么?让他更接近这个目标。比如说,增加免疫力是王道,那么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否有充足的睡眠、饮水、锻炼习惯,定期晒太阳、通风?家长需要制定计划。
四是,如何落实?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教是为了不教。当我们有一天看不到孩子的时候,孩子做得如何,才是真正成长的绩效。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放在自己身上。孩子磨蹭拖拉的根本原因是身边有个“活闹钟”。
五是,赢得孩子认可,跟孩子达成契约。北京市中小学生有很好的规定,可以借助学校力量完成,比如运动、阅读、家务、关注时事。
提醒:
家长一定要有应对策略,留给孩子和自己独处的时间。不要24小时完全捆绑在一起。如何面对吵架和争执?争吵也是很重要的沟通方式,一定不能在不同意见的时候一味顺着孩子,因为等孩子长大了,他会说你为什么不坚持,为什么不告诉我。告诉孩子对的是什么,这是父母的责任。要听孩子说,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听完之后,写下来,看什么合理什么不合理。给孩子权利的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父母也请孩子尊重自己。
《大学》讲到,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为什么定能生慧?抛开情绪,沉下心来思考,把是什么沉淀下来,对国家、对经济、对治理的认识,对最美的认识,对自律、担当、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都可以沉淀下来,转化为与孩子共同追求的目标、计划,生长成为家庭特色、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转自:新华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