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彦博:陈式混元心意太极拳传承人
2020/5/25 13:57:58 来源:中国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的传统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如整体观、阴阳变化、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我国的传统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如整体观、阴阳变化、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太极拳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座宝贵文化遗产。在冯彦博眼中,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拳术,而是一种修行,一种行为方式和一种待人处事的境界。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太极”,太极拳是一种中国特有文化的外化形式。“实际上,‘太极’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太极拳只是其中之一。太极追求的,是一种和合万物而平衡如一的境界,这种境界在中国称之为‘道’。太极拳也罢,古琴也罢,京剧也罢,追求的都无外于此。”
2020年疫情期间,冯彦博为了大众自身提高免疫力,不辞辛劳,坚持线上传授混元太极拳,循序渐进,亲自示范,为广大拳友们在练拳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因人而异,细心解答,辅导到位,为广大拳友留下美好的印象。
疫情期间,央视新闻微博视频报道了患者打太极拳视频,病人们即使身处疫情的漩涡中,依然乐观积极的面对,这样的心态,令人欣喜。而太极被大众接受,认可,热爱,则是太极之幸。
来自武汉的混元太极拳友周老师,在今年一月下旬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在住院的20多天时间里,除了病重的几天之外,每天都坚持练习至少三遍混元太极拳。优秀的身体素质配合医疗人员辛苦治疗,周老师终于成功战胜了新冠肺炎病毒,走出了武昌方舱医院,就连负责治疗他的上海华山医院马院长都说,周老师能成功抗击新冠病毒,很大程度上都是他平时坚持打拳的结果。
冯彦博网上教太极的事迹感动了很多拳友,有许多拳友给冯彦博留言:非常时期,非常课堂,赞简单太极网举办线上公开课,在中国“战疫”的非常时期,为倡导科学键身理念,传播健康锻炼方法,促进拳友们免疫力提升,“简单太极网”利用网络科技手段,在做了认真准备后,连续举办网上公开教学,展示了新一代优秀太极人的大义风范、爱国情怀、心性修为和责任担当。
一位老兵太极爱好者给冯彦博留言:在举国上下全力抗击新冠病毒,人们心情非常焦虑的日子里,有幸进入“简单太极”线上教学群,收看了冯彦博名师的拳理讲授和动作示范,受益匪浅。不仅感受到太极拳对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而且更加认识到习练混元太极拳是人体养生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养生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而是性命双休,也就是外炼形体,内炼心性。人们重视养生,无非是追求生命时长的延伸,生活质量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升华。而混元太极拳特殊的缠丝功,就是通经活络、舒筋强骨、调理气血最好的养生方式。“简单太极”线上教学,既是太极文化广泛传承的有效渠道,也是收获健康、享受快乐的创造平台。为了更好的养生,为了自己的健康,希望有更多的太极爱好者参与到“简单太极”中来,我们一起学练混元太极拳,共同增强抗病毒的免疫力。
作为陈式混元心意太极拳的传承人,冯彦博从他外公冯志强先生那里承袭的,也不仅仅是一套“混元太极拳”套路,而是融合万物,平衡对立,以达致“中”的太极心法。他认为,太极拳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最为的拳术之一,太极拳不能故步自封,而要融合现代的传播方式,结合西方的教育理念,将太极拳变得“年轻”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可太极拳术,进而普及太极文化。
下一步,他将会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少儿太极的教育和对外宣传方面。“一方面,要‘引进来’,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理念融入到太极拳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要‘走出去’,通过‘一带一路’和对外拳术交流,让世界更加了解太极,更加了解中国,让‘本土’的太极拳也变得更能与国际接轨。”
出生于太极拳世家的冯彦博,性格的养成与他的外公冯志强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85年,冯彦博出生于北京。幼时,冯志强就对这个外孙给予厚望,取其小名为“武佳”,似乎一开始就希望冯彦博成为一名武术家,从小“泡”在武馆里长大的他对太极拳有着浓厚的爱好。
1992年, 冯彦博7岁,跟随姥爷冯志强先生开始了学拳之路。然而,不同于现在的武术教育,经历过“打江山”时代的冯志强秉承的是老一辈的武术教育模式。据冯彦博回忆,在教学时,冯志强总是自己先打一个套路,然后众位弟子在他的身后跟着学,聪明的弟子看过之后能学个四五成,而大多数人则往往不明就里,只能再请教师兄。冯志强则坐在一旁看着他们自己练,既不鼓励也不批评,只是在某些关键时刻出手指正,但正是这关键的一指,则往往能令人顿时开悟。对此,冯彦博介绍,跟着姥爷学拳,首要的就是用心,他不会像现在的老师一样一遍遍反复的教,他只是帮助你捅破那一层‘窗户纸’,但‘窗户纸’在哪儿,需要你自己寻找。因此,在冯彦博的记忆里,与姥爷冯志强的日常相处远比跟随他学拳的回忆多。也正是和冯志强的朝夕相处,让他渐渐领悟到了太极的真谛之一就是平淡。
冯彦博回忆说,邻居们听说冯志强是武术大师,都希望和他练习太极推手,冯志强也总是来者不拒,乐意跟邻居们比试几拳,尽量满足大家。冯志强好客,总把客人留家吃饭,每人一碗老北京炸酱面。客人离开时,姥爷必送客至楼下,主动掏钱给人家坐公交车或打车。
和普通的老人一样,在这种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冯志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他身边的人,特别是冯彦博。冯彦博回想姥爷在平淡的日子里践行着太极的理论。他身为武术大师,却绝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与世隔绝,是平衡武术和生活;他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有理有节,是平衡自己与社会。姥爷已经达到了一种‘致中’的境界,所以他是一位真正活在太极里的人。
长大后,冯彦博主持武馆的日常工作,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姥爷冯志强看在眼里,有些心疼。一次,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冯志强问他累不累,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说不累。但冯志强听后,却说到:“累就别做了”。混元太极拳是姥爷毕生的心血,他当时不理解姥爷为什么这么说。直到多年后,冯彦博才逐渐领悟,原来,在冯志强的心中,亲情远比事业重要的多。
太极拳,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拳术之一。其起源在圈内颇有争议,但十七世纪由陈王廷在河南省焦作市陈家沟创建陈氏太极拳并由此得以发展是迄今为止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根据该版本,太极拳发展至今,已出现了杨氏、武氏、孙氏、和氏等诸多流派。但和这些流派不同,至今为止,冯志强所创建的混元心意太极拳仍以陈氏为宗,自称陈氏太极拳的传承人,并没有“独立门户”,号为“冯氏”。当问起为何如此时,冯彦博表示,姥爷一生为人低调,具体为何他也不甚明了,但据他推测,冯志强当年之所以没有“独立门户”,有一部分原因应该是害怕“门户之见”会桎梏自己的武学传播。
据他回忆,冯志强生前最常向他们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看不起任何一种太极流派,要摒弃门户之见,更不要因循守旧,敝帚自珍。冯志强在世时,就已把自己的所有武学技巧毫无保留的公之于众,并乐于教授任何有志于学习混元太极拳的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可成为他的学生。实际上,他的这一做法在当时已属“另类”。传至冯彦博,这种“门户洞开”的传播思想则被其理解得更为透彻,发扬得更为明显。
进入21世纪之后,现代社会的发展早已区别于中国传统社会形式,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展,AI、5G、VR等诸多先进技术的日渐民用化,让传播似乎变得更加简单易行。但囿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太极拳领域,无论教学的还是受学的,大都是年龄较大的老人家。“这其实是一种天大的误会。”冯彦博说道:“太极拳其实更适合当今的年轻人学习,但第一步是要让年轻人喜欢太极拳。”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运用互联网技术,或许是一个捷径。
未来,冯彦博将组织团队,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太极拳,进而了解其背后的太极文化。 传播的形式可以“西式”,但传播的内容必须“本土”。冯彦博表示,所有的创新都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太极拳也一样。
目前,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声音,就是太极拳的传播“广而不深”。很多人一听到“太极拳”三个字,脑海里只会浮现出一位老年人缓慢的打着太极拳套路的画面。这实际上只是流于形式,太极拳背后的太极文化才是我们真正需要传承的核心和重点。
冯彦博理解的太极文化,包含着“辩证”、“变化”、“动态平衡”等诸多内涵。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点的道家文化的另一种阐释。实际上,作为中国本土兴起的一种宗教文明,道教的理论宗旨正来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而太极则和道家学说一脉相承,都讲究在动态中寻找平衡,有着极强的思辨性。其内涵反映在拳术上,就是用意念统领全身,刚柔并济,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打力。入境放松后,以意导气,以气催形,注重练气。其至高境界为天人合一,以进入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称之为太极拳。
其实,目前社会上一些广为流传的所谓“太极拳”,实际上只能称之为“太极操”,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套路形式。而区别太极拳和太极操的唯一法门,则是观察其是否存在“拳理”,“拳理”就是太极文化在太极拳上的具体表现形式。冯彦博说:“经过老师的指导,很多人都能体会拳理,进而体会太极文化,掌握太极拳的‘三昧’,但不能排除,也有极个别人能从‘太极操’中自行顿悟出拳理,那么他所打的套路就有了‘灵魂’,亦可称之为太极拳了。”
和社会上的很多太极拳馆不同的是,冯彦博教学,更注重学生们的“拳理”理解。所以,在他那里,练“功”比练“拳”更重要。何为“功”?用冯彦博的话说,“功”就是功夫,就是花时间反复的练习同一种招式,他在教学时,往往不会轻易地直接教人套路,而是先要“站桩”,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就是在练“功”,只有“功”练到家了,拳理才能有所领悟,只有拳理有所领悟了,拳术才能有所精进。从“站桩”到“单式”再到“套路”,冯彦博的教学循序渐进,能够让人从根本上理解太极拳,感悟太极文化。
此外,在教学时,冯彦博一改过去老一辈武师的教学方法,不仅耐心细致而且尽量用现代人听得懂的语言进行讲解,风趣幽默、生动活泼。这是他在芬兰等各西方国家授拳后的心得总结。他表示,在现当代,这种西式的教学模式更能适应太极拳教学的发展。
冯彦博表示,‘混元太极拳’本身就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其强调的就是‘练养结合’、‘功拳一体’,经过我姥爷的改良,‘混元太极拳’加入了养生化的元素,更具普遍性,且强调对于拳理的理解,更具传播价值。
改革开放后,太极拳因其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目光。特别是中国进入WTO以来,太极拳对于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固有看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可以说,太极拳早已成为了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但与太极拳的名气不相匹配的是国内太极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所谓太极文化的产业化,就是指从市场经济运作的角度来解读太极文化的内涵,拆解其经济要素,通过运营包装来摆脱国内大众对太极文化的陈旧认识,是一种令受众从新的视角审视太极文化的一种方式。太极文化产业是全方位多功能的,粗略划分,有太极拳术教学、太极健身康养、太极文艺创作、太极文化旅游、太极商贸经济五个方面。然而,我国多年来在太极文化产业上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太极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冯彦博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把握住当前的社会变化。他认为,如果说之前太极文化产业化发展未能形成规模,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刚开始,为满足物质需求,人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经济建设方面。那么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回归则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新潮流,而这股潮流或将推动太极文化产业化的新发展。太极文化的产业化,目前正逢其时。正如冯彦博所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就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在连续数年的全国“两会”上,习总书记也曾不止一次地强调要提高全民的精神文明素质,加强建设复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随着中国对外开格局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提高国外友人对太极文化的内涵解读,增强其鉴别和审美也显得更为重要。为了能更好地抓住太极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机遇。冯彦博决定从“小”做起,从少儿太极的教育做起。因此,他率先在国内开设了少儿太极夏令营,以营地模式为基础,结合文化旅游产业,一方面让更多的9—12岁儿童能够从小接触到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这一模式推动太极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令其渐成规模,从而让太极“年轻化”。
据他介绍,该夏令营是以太极文化为背景,融合了京剧、古琴等各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营地活动。在该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学习基本的礼仪,掌握简单的太极原理,将京剧、古琴等元素融入其中,则是为了增添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从小就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增进他们对太极文化的理解,进而吸引他们的父母对太极文化的关注,推动太极产业化的发展。
自2007年起,冯彦博为了振兴武馆,更好的传承陈式混元心意太极拳,为武馆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拳术交流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每隔2—3年,冯彦博都会召集来自全球各地的混元太极拳弟子,召开“国际混元太极拳交流大会”。会上,他们也会对混元太极拳的产业化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提议。这些事看似都很“小”,但确实对改变太极产业化发展有着一定的帮助。“提起产业化,很多人都会认为只有大发展,大规模,大制作才是根本,其实,从‘小’处着手,从自己力所能及的方面落实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自2005年起,冯彦博就经常到国外传播太极文化,教授混元太极拳。截至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他的学生遍布各大洲,在德国、美国、英国、芬兰、日本等各地,都有非盈利性质的混元太极俱乐部存在。通过这些俱乐部,冯彦博持续不断地对外推广太极文化,传播太极理念,不断改变着国外友人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看法,进而改变着他们对中国的固有印象。
翻开历史的画卷,“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始终联系着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关系。在今天,“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武”已经从单纯的战斗功能发展出了健身、修身、防身等多重功能,“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被人们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满足着现代人的实际需要。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武”在现当代则是一种精神文明输出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形象的展现。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中极具代表性的拳术之一,则必然也承担着这方面的使命。对此,冯彦博表示,混元太极拳中的“混元”二字,可以理解为融合,太极则是平衡。他希望,有朝一日,混元太极拳也能够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造福沿线国家,为他们带去一阵“太极之风”,为他们的社会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人物介绍】冯彦博,1985年生人,当代中国著名武术家、中国武术六段。现任志强武馆常务秘书长、国际混元太极联合会宣传部主任、北京志强武馆培训部主任。陈式太极拳第十八代宗师和心意混元太极拳创始人冯志强先生之孙。自幼热爱中国文化,并受祖父教导和家学熏陶,颇得家传。2005年至2007期间在芬兰授拳,2012年出访日本授拳,2017年受邀出访德国授拳。其教学细致耐心,生动活泼,深受学员喜爱。2007年至今,任北京志强武馆全职双语教练。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客座教授。深耕太极文化多年,精通混元太极拳及太极剑、太极刀,其学生遍布全球各地,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多地设有混元太极俱乐部,以非盈利的性质传播太极文化,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神雁: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区别
- 下一篇:松柏投资与口腔产业风雨同舟,向阳而行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