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头纷纷入局 消费金融市场空间仍大
2020/5/30 10:12:04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向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转型,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金融市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内需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得更为重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向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转型,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金融市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内需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得更为重要。
在近日举办的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支持复工复产,银保监会将鼓励银行机构加大流动资金贷款投放。此外,还将根据实际情况,更好地通过消费信贷支持新型消费和消费复苏。这也意味着消费金融将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行业巨头争相布局
近年来,消费金融市场引来不少行业巨头争相布局,银行、产业和互联网是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格局中的主要派系。
消费金融对促进消费需求、缓解流动性约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也在增加。有行业报告数据显示,仅消费金融部分,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2万亿元,渗透率将达25.1%。与美国40%的渗透率相比,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消费金融市场引来不少行业巨头抢占布局,银行、产业和互联网是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格局中的主要派系。
目前我国获批且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25家,其中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于4月9日获批开业,成为保险系首张消费金融牌照。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为了进一步增加市场活力,重启并加速了消费金融牌照的审批。1月10日,光大银行获批筹建北京阳光消费金融;1月17日,小米参股的小米消费金融(现已更名为“天星消费金融”)获批筹建。此外,建设银行、江苏银行等也纷纷排队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除了牌照扩容以外,也有不少银行、互联网巨头等通过入股的方式进入这一领域,例如新浪微博运营主体公司入股包银消金、度小满金融入股哈银消金成第二大股东、红塔银行入股苏宁消金、玖富数科将入股湖北消费金融成第二大股东。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是-20.5%,而2019年12月这个数字还是8%。不过,消费金融行业仍然十分被看好。业内人士认为,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影响是短期的,行业向好趋势并没有改变。目前消费已开始有序恢复,消费金融将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有力“推手”。
有持牌消金业务负责人表示,在最近几周,消费金融的增速特别快,他们的业务量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水平,“甚至有超过去年的苗头”。
“通过近期的市场调研和行业交流,我们发现二季度消费金融行业的机构放款规模和流量采购投入都会出现逐步提升,这意味着消费金融市场可能最早在6月迎来行业分水岭。”众安保险风控副总裁于洋表示。
业绩分化明显
整体来看,头部公司仍保持相对优势,但增速大幅放缓。
自2009年8月《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正式下发以来,国内的专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走过10个年头。近日,各消费金融公司陆续发布2019年业绩。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消费金融正在逐步回归理性。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分化明显,绝大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取得正向增长,头部公司仍保持相对优势,但增速大幅放缓。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有八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过亿元,分别为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和哈银消费金融。
从头部平台来看,除了中银消费金融以外,其他几家公司的营收和净利均实现双增长。最先披露财务数据的招联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107.40亿元,同比增长超50%,净利润14.66亿元,同比增长近17%,截至2019年末的资产规模已超过900亿元;重庆银行旗下的马上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89.99亿元,同比增长9.22%,净利润8.53亿元,同比增长6.49%;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6.59亿元,增长约17.89%,但营收却同比减少14.71%至43.15亿元。
业绩同比增幅最大的是长银消费金融。数据显示其2019年实现营收7.12亿元,同比增长565%;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1809%。该公司2016年开业,2018年即扭亏为盈,2019年便完成6亿元的增资。业绩波动较大的,则是华融消费金融公司。据悉,该公司2017年2018年曾连续两年盈利。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导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两极分化加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头部机构利用先发优势,已经牢牢把持市场份额;二是部分中小消费金融机构由于前期策略激进、贷后管理未及时跟进等因素,资产质量有所恶化。
科技赋能应对挑战
科技赋能之下,消费金融通常遇到的利润瓶颈、精准获客、风控等问题或将得到解决。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整体经济下行、行业监管趋严、竞争加剧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必将面临更多挑战,能够深耕细分场景、提前布局线上、坚持科技赋能的消费金融公司,才能在消费市场继续稳步前行。特别是消费金融产品具有小额、分散、风险高、大部分为无抵押纯信用贷款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消费金融行业中科技赋能的重要性。
事实上,目前多数已成立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重视到科技的力量,不断加码金融科技。根据零壹智库发布的《2019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国24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已经有21家消费金融公司与金融科技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大了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
科技赋能之下,消费金融通常遇到的利润瓶颈、精准获客、风控等问题或将得到解决。例如,消费金融公司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降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利润水平;通过定量分析取代传统的定性分析,使消费金融平台能够在精准定位客户群体的基础上,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通过用户画像、大数据模型精准发现用户,实现智能精准营销,降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获客”成本;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等进行预测分析等,从而减少人工干预,以提高互联网消费金融效率与准确性。
刚刚开业的平安消费金融就将自己定位成全国首家“科技+金融”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国平安表示,与依靠银行的渠道和资金成本优势或电商的流量和场景优势谋求发展的消金公司不同,科技型消费金融公司以技术驱动业务,将更好地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发展趋势,科技信贷业务模式将为消费习惯快速升级的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
对此,兴业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也认为,科技赋能使普惠金融具备了可能性和可行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得以延伸的同时,金融科技也驱动了从营销、获客、风控、审批到用户体验的全过程。转自:中国商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行业抗风险能力增强 钢铁需求下降为阶段性
- 下一篇:转战国内市场 眼镜行业创新求变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