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LPR改革 进一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
2020/8/24 12:41: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至8月下旬,贷款市场化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已满一年。一年来,LPR随央行政策利率下调,并传导至银行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利率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深至8月下旬,贷款市场化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已满一年。一年来,LPR随央行政策利率下调,并传导至银行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利率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
去年8月,央行按照国务院部署,以“两轨合一轨”为原则,对LPR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以打通市场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新的LPR由报价行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上加点报出,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新机制推出之后,央行进行一系列部署,以“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增强利率传导效率”。去年8月,央行设定了“358”目标,即:2019年9月末,新发放贷款中以LPR作为定价基准的比例不低于30%;12月末,不低于50%;2020年3月末,不低于80%。这一考核目标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挂钩。今年以来,央行又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序推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
近一年来,央行引导LPR随MLF利率下行,有效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今年8月,1年期MLF利率为2.95%,较去年8月下降了35BP,而同期1年期LPR、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85%、4.65%,分别较去年8月下降了40BP、20BP。同时,以LPR作为新基准的贷款利率下行幅度更大。央行数据显示,6月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6%,相比去年9月末下降56BP。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遭受疫情意外冲击时,贷款利率下行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经营压力,为企业渡过难关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来看,LPR形成机制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方面,新的LPR报价可以较好地反映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已成为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参考。随着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接近完成,LPR已内化至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中,原有的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得到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以来贷款利率明显下行,为了与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其负债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2020年6月,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64%和2.71%,较2019年12月下降30个和34个基点。这充分体现出货币政策向存款利率的传导效率也得到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当然,LPR新机制虽然运转良好,但仍有改进空间。就运行机制而言,LPR改革可在以下三个方面积极推进:
一是完善LPR曲线。目前的LPR报价只有1年期和5年期,未来可以增加1-5年之间期限的报价,以形成完整的LPR曲线,进一步提高LPR的参考性和基准地位。
二是提升MLF利率传导作用。目前央行MLF操作的交易对手主要是国有大行及股份行,诸多中小银行并不能从央行获得MLF,从而出现信用分层现象。未来可考虑将部分资质较好的中小银行纳入MLF覆盖范围,并扩大报价行范围,以增强中小银行的LPR报价精准度。
三是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银行贷款以更具市场化的LPR为定价基准,而存款仍以较为钝化的存款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两者的变动并不同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在于存款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