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旅游收入三年增长一倍多
2020/10/25 15:09:12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重庆日报消息,赏夜景、看演出、吃火锅……今年中秋国庆长假,重庆文旅再次成为全国焦点,仅A级旅游景区就接待游客1108.6万人次,多项指标超过全国均值。 “中国最宠游客城市重庆日报消息,赏夜景、看演出、吃火锅……今年中秋国庆长假,重庆文旅再次成为全国焦点,仅A级旅游景区就接待游客1108.6万人次,多项指标超过全国均值。
“中国最宠游客城市”“抖音之城”“全球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旅行地”……在一项项溢美之词的背后,其实是重庆近年来一系列的努力: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消费环境,激活消费需求,推动文旅消费不断提升,基本形成文旅市场供需两端双向发力,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016年,重庆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到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956.98亿元,较2016年增长61.46%;旅游接待收入5739.09亿元,较2016年增长116.96%。试点工作先后4次在全国会议上分享、推广经验,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高度肯定。
创新“双晒”机制
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
旅游业属典型的“注意力经济”。相比其他产业,在海量信息时代,“抓眼球”是成功要诀。
在全国各地,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历来由当地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开展,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各自为政、辐射不广、力度不够等问题。
2019年,我市启动了“双晒”大型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今年“双晒”第二季正在如火如荼开展。该活动开全国先河,创新宣传推介思路,充分调动各区县党政“一把手”的示范引领作用和高层推动力度,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素材,创作精品内容,契合市场需求,晒出了“颜值”和“气质”。
全市所有区县全部参与,细致谋划、协同推进,统一制定高标准行动方案,统一协调宣传平台、媒介和渠道,统一调配专项资金、调动人才队伍,明确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一方面在各区县间形成了竞争机制,争相配备优良资源,展现各自风采;一方面形成了对接市场、触达消费者的统一平台和方式,让消费者接收文旅消费信息、购买文旅产品更加便捷。
该活动有效实现由“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作战”,大幅提高了文化旅游宣传推介的统筹协同和工作力度;由“媒体人主导”转变为“一把手代言”,大幅增强了文化旅游宣传推介的新颖度和可信度;由“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大幅提高了文化旅游宣传推介的覆盖面和参与感。
以重庆“双晒”第二季为例,今年6月起,全市各区县以“区长县长双晒直播”“文旅精品90秒”“区县文旅精品荟”“云上文旅馆”等产品,在各大平台渠道全方位展示文旅亮点、拉动文旅消费,截至9月底全媒体传播受众超过29亿人次、直接实现文旅消费上亿元,“人气变财气”“流量变销量”“宣传为产业助势”的成果转化十分明显。
注重供需结合
文旅惠民消费季释放消费潜能
有效的推介和营销,可以让产品直抵消费者眼前,但要形成消费行为,还需进一步刺激和带动。
试点工作以来,我市连续举办了“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从供给端扩大有效供给,从需求端提升消费频次。全市各级共计投入财政资金近2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40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9.2亿元用于举办活动、搭建平台和惠民补贴,惠及上亿人次文旅消费,直接拉动文旅消费超过90亿元。
在供给端,深推精品。全市精心筛选了4000余家文旅企事业单位组建“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企业联盟”,利用财政专项资金作为杠杆撬动联盟企业推出文旅精品,每季策划举办演出惠民、非遗嘉年华、时尚设计节、温泉康养月等10个精品主题活动,带动区县举办各类文旅特色活动1000余场。特别是针对疫情影响,我市今年推出了旅游特产直播带货、线上音乐节等创新活动,有效拉动文旅消费复苏回暖。
在需求端,精准发力。我市以降低消费价格、提升消费频次为主攻方向,顺应当前网络消费趋势和习惯,以惠民拉动消费,形成“市级财政补贴+消费平台优惠+文旅企业让利+区县级财政配套”的工作格局。
如在第三届消费季期间,我市统筹大麦、飞猪等5个合作平台,针对旅游、演出、电影、娱乐等主题板块,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电子红包”“满减券”等消费补贴709.6万元,其中财政出资407.5万元,撬动平台配套出资302.1万元,惠及4276个文化旅游商户(或演出项目)和136万人次文旅消费,直接拉动文化旅游消费8140万元,财政惠民补贴资金直接拉动文旅消费比例达1:20。
紧扣市场脉搏
打造全国领先夜间消费集聚区
伴随消费转型升级,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消费的主战场。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城市居民大约60%的消费行为发生在夜间。
夜景作为重庆文旅的一张王牌,自然就成了释放消费需求、塑造城市特色品牌、促进经济增长、繁荣文旅产业的城市新引擎。
今年初,我市制定出台了《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夜游、夜景、夜秀、夜读、夜市、夜娱、夜养”7个维度,深耕夜间经济,并于今年9月底以夜间文旅为主题举办了首届山水重庆夜景文化节和第五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力促夜间文旅消费。
其中,在“夜游”核心场所打造上,我市洪崖洞、红岩联线、磁器口等相继实施扩容升级,开设夜间旅游巴士,持续推出山城步道、弹子石-龙门浩老街、南山夜游特色产品,打造夜游热门目的地。全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纷纷在节假日期间延长夜间开放时间、组织夜间游览活动,培育夜间文旅消费新热点。
在“夜景”震撼之地打造上,我市不断升级拓展两江游轮、高层楼宇、轻轨、索道、滨江路、过江大桥等景观灯饰和观景空间,并于今年国庆前夜策划举办首届夜景文化节“点亮山城”活动,联动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等地标建筑同时亮灯,持续扩大山城震撼“夜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夜秀”知名品牌培育上,不断做强旅游演艺市场,《印象武隆》凭借良好口碑和效益跻身全国旅游演艺十强,《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欢天喜地洪崖洞》相继开演、火爆全城。
在“夜市”集聚平台搭建上,我市各地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不断推出文旅夜市、非遗巡游、汉服秀、亲子文创、街头快闪等创新形式,为街头表演和才艺直播等划定区域、规范演出,丰富市民夜生活,引领夜间文创潮流。
腾讯、携程、美团等多家机构的监测大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夜间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转自:重庆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