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胜2020】陕西石泉:旅游产业焕生机,绘出脱贫新画卷
2020/11/24 23:16:0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坐落于陕西安康西部的石泉县如今生态良好、风景宜人。在2020年2月,石泉县全县7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14051户38427人已全部脱贫,这样的脱贫成绩单背后,离不开当地对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央视网消息(记者 涂悦清):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坐落于陕西安康西部的石泉县如今生态良好、风景宜人。在2020年2月,石泉县全县7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14051户38427人已全部脱贫,这样的脱贫成绩单背后,离不开当地对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
网红旅游项目+蚕桑文化,打造“沧海桑田”
在石泉,蚕桑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汉代 “鎏金铜蚕”正是出土于此,当地政府也借此打造了以千亩桑田为基础的旅游地——金蚕小镇。
天空之境景点(央视网记者 涂悦清 摄)天空之境、卡丁车、山地摩托、空中漂流……许多网红旅游项目都能在这窥见身影。虽然6000余亩的桑园在冬季略显萧瑟,但依旧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这些热门打卡地自拍。除了这些游乐项目,民宿、农家乐、酒吧等也是一应俱全,不仅为迎接游客做足了充分准备,也大大解决了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
据村支部书记刘家满介绍,景区目前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包含3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十一”刚开园营业,当月收入就达到了200多万元。
晏如真和她工作的民宿(央视网记者 涂悦清 摄)今年52岁的晏如真此前一直在外务工,今年九月开始到金蚕小镇工作,负责民宿内的客房清扫工作,上岗前当地政府对她进行了为期半个月左右的培训。“以前那几年我都在外面打工,基本没照顾家,现在家里老人年龄也大了,我们这样子早、晚可以回去,”提起这些她的语气里是藏不住的笑意,“这个还是给这附近的村民带来了很多好处。”
民俗+体验,尽在“七十二作坊”
干净平整的道路、风格统一的牌坊、各具特色的店铺……走进石泉县后柳镇中坝村的“七十二作坊”,陕南农耕文化和现代旅游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在手工芝麻糖作坊,邓国红正不停地搅动着锅里的糖浆,满屋都是浓郁的香气。不远处的手工编织作坊,李宗琴的双手同样没闲下来,藤条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小筐便已经初具雏形。竹蜻蜓、手工藤条包、棕扇、藤条椅……店里的手工品样式繁多,就连收款二维码也是手工编制的。
李宗琴正在编织(央视网记者 涂悦清 摄)如今的生意红火,但起步时,李宗琴也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但在她的努力下,不仅成功劝说了父亲,还成了作坊中第一个承包店铺的人。售出商品仅需要交2%的提成,房租价格也十分低。“最高的一个月,那是节假日,卖了3万来块钱。”李宗琴回忆道,而此前她在外地边带孩子上学边在超市打零工,每个月仅有1000多元的收入。
夜晚的石泉老街(央视网记者 涂悦清 摄)当夜幕降临,冬季的石泉又回归了它独有的静谧。从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到如今国家首批创建的全域旅游示范县,石泉正在用它的方式绘出一幅脱贫新画卷。
转自:央视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名厨助阵、品质赋能,中粮餐饮供应链视角引领川菜新发展
- 紫气东来·黔茶入沪 ——八步紫茶文化论坛点亮乡村振兴新未来
- 杭州德川、大龙补、华中国际北京农食亮相2025EBC轻食大会
- 睡眠博士首家睡眠集合店杭州盛大开业,开启一站式睡眠治愈新体验
- 《从贵州到全国31省:京东立体助农体系激活670县经济》
- 湖南环生瑞家全屋整装实力产品,构筑品质空间新高度
- 宇视科技2025合作伙伴大会丨业内首次提出“AIoT智能体”新理念
- 金善美亮相“科技的力量”,山西机器人协会扬帆起航
- 青云租:青青时代正式成为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以循环租赁赋能可持续商业
- 汽车智能软件又有新突破!瑞典NIRA Dynamics以软件科技重构胎压监测,汽车制造业迎来更环保、更安全、更经济的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