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企业造“芯” 能否掌握未来?
2021/4/3 11:36:1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今年1月,本田、大众、福特等车企纷纷宣布由于芯片供应不足而减产或关停部分工厂,随后,手机、家电、面板等消费电子行业“缺芯”现象也逐渐凸显。受市场上芯片供应趋紧的影响,近日有今年1月,本田、大众、福特等车企纷纷宣布由于芯片供应不足而减产或关停部分工厂,随后,手机、家电、面板等消费电子行业“缺芯”现象也逐渐凸显。受市场上芯片供应趋紧的影响,近日有消息传出字节跳动已开始计划开发半导体,重点方向是云端AI芯片和ARM服务器芯片。而根据之前公开的消息看,字节跳动正在积极组建AI芯片团队,目前已经在各大招聘平台上招录芯片相关职位。
互联网巨头进军芯片产业,究竟会对行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互联网巨头造“芯”
其实,字节不是第一个造“芯”的互联网公司。在字节跳动之前,许多互联网巨头早已下场造“芯”。其中,百度的行动最早。2010年,百度开始尝试研发AI芯片。百度一开始采取的策略是合作,其先后同ARM、紫光展锐和赛灵思等公司合作推出数款AI芯片,自研的昆仑芯片2代则于2020年9月发布。今年3月15日,百度昆仑芯片业务完成独立融资,昆仑2代也将不日量产。
腾讯的动作更加低调。2018年,腾讯领投AI芯片创企燧原科技Pre-A轮融资,2019-2020年,燧原科技先后发布了云燧T10、T11和云燧i10三款AI芯片。2020年3月,腾讯又成立了深圳宝安湾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其业务范围便包括“集成电路设计、研发”。
此次字节跳动选择从云端AI芯片和ARM服务器芯片布局,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入场芯片市场的主流途径。
“互联网从事AI芯片的研发,初衷不是形成行业垄断,而是为了实现芯片的自给自足。”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对记者说,各家的具体战略各不相同,但芯片投资或产品基本是围绕自身产品或服务,主要涉及AI、云服务等领域。
项立刚表示,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加入到芯片研发的竞争当中,一方面是可以减轻对第三方供应的依赖,另一方面是自研芯片可以降低成本。
芯片有通用芯片和专用芯片之分,互联网企业扎堆造“芯”,主要是由于传统通用芯片平台已无法满足移动设备尤其是AR/VR、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对芯片性能和能效等方面的需求,且互联网公司寻求芯片快速迭代。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分析说,目前来看,互联网巨头设计的芯片大多数是基于AI芯片,这类芯片属于辅助性的“协处理器”。因为传统芯片里面没有对人工智能算法所需的加速处理,所以要有专用的芯片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AI芯片应运而生。
“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自身具有巨大的数据量,能够根据自身算法需要,设计相应的加速芯片。劣势是他们没有专业的芯片人员,需要跨界到硬件领域从零开始做起。”张孝荣说。
互联网企业基于自身布局纵向一体化战略,设计属于自己的定制化芯片,打造硬件系统差异化竞争优势,并通过搭建芯片硬件平台构建生态圈。结合字节跳动的情况来看,选择从ARM架构来布局服务器芯片领域,这不仅符合当下的市场趋势,也有利于该公司的长期发展。
短期内不会缓解“芯片荒”
近年来,中国饱受缺“芯”之痛。在数据爆发的时代,计算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包括互联网巨头、家电巨头、风险投资在内的各路资本纷纷加大了对国内芯片产业的投资力度。
虽然不少互联网巨头入局芯片研发,但是“芯片荒”在短期内依然难以缓解。
“他们开展的主要还是芯片设计业务,并不是芯片制造。”项立刚说,当下面临的“芯片荒”不是说芯片设计不出来,而是芯片制造不出来。芯片行业有三个主要环节,即设计、制造、封测。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一家互联网企业是从事芯片制造的。近年来,我国虽然在设计、制造领域加大了投入,但是芯片代工制造依然是薄弱环节。
“互联网企业入局芯片研发,主要是做芯片设计。芯片设计完成后交给芯片制造企业完成其他环节。“张孝荣说。
在此基础上,芯片设计企业的增多不仅短期内不会缓解“芯片荒”,反而有可能会加重。“‘芯片荒’的根本原因是产能不足,即芯片制造的供应不足而芯片消费的需求扩大。互联网企业进军芯片领域,相当于进一步增加了芯片制造的需求。”张孝荣说。
“此外,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芯片荒’也与芯片制造被疫情等因素打乱有关。”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级经理凌航琨认为,互联网企业入局芯片开发,可以考虑定制、与现有芯片代工制造厂家合作等方式,在产业生态中寻找合作伙伴。当代产业分工很细,单枪匹马的难度比较大。
凌航琨同时表示,从国内芯片研发的整体布局看来,芯片的产品化规模化是珠三角地区领先,尤其是深圳,有中兴华为两个通信巨头。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优势在于人才与设计领先,并且持续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而互联网巨头有自己的需求,他们的优势是对市场需求的理解更加准确。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芯片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知识、高技术但低产出的行业,有相当的进入壁垒,企业只有在形成垄断地位后,才可依靠规模效应获利。按照产业运行的惯性,在政策激励之下,一定会有不少企业投入到芯片研发中,但最后胜出的可能寥寥无几。如果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芯片行业,反而分散了政策资源,倒不如集中资源办大事,鼓励少数几家企业努力科技攻关,争取获得阶段性突破。(记者 李洋)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