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化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20倍 甲烷减排刻不容缓
2021/4/9 15:36:17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甲烷的暖化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20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明确了甲烷减排要求。而目前国内一半左右甲烷排放来自能源生产活甲烷的暖化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20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明确了甲烷减排要求。而目前国内一半左右甲烷排放来自能源生产活动,这意味着煤炭、油气等领域将成为甲烷控排主战场——
甲烷减排箭在弦上
山西省沁水盆地东南边缘,装机容量120兆瓦的寺河电厂连日来高速运转。与大多数电厂不同,其所用燃料并非燃煤,而是来自附近寺河煤矿、浓度在30%-50%的煤层气。作为亚洲单厂规模最大的瓦斯发电厂,该厂年可消耗井下抽放瓦斯3.85亿立方米,折合纯甲烷1.79亿立方米。
"以甲烷为主要成分,每利用1亿立方米煤层气,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0万吨。若不加以科学抽采,其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23倍。除了生产过程,矿井开采之后遗留的采空区也蕴藏大量煤层气,久而久之很容易释放到空气中。仅山西一省,大约就有3000平方公里采空区。"华新燃气集团蓝焰煤层气公司执行董事田永东告诉记者。
甲烷减排,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近期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明确,要"加大甲烷等温室气体控制力度"。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于近日透露,"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制定相关行动方案,推动油气、煤炭等领域的甲烷控排工作。"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已达到20%。未来30年,甲烷排放若能减少50%,对全球温升的控制接近0.2摄氏度。看起来不起眼,但现在温升已经超过1.25摄氏度,减少0.2度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贡献。"
我国有一半左右甲烷排放来自能源生产活动,这意味着油气、煤炭领域的甲烷减排行动箭在弦上。
企业缺乏加大减排投入的主动性
在大气中,每千克甲烷的气候暖化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120倍,且排放20年后,该数值仍高达84倍。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9》显示,以泄漏最严重的10%煤矿来算,甲烷暖化效果与其开采出来的煤炭全部燃烧相当。
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长韩甲业告诉记者,即便停止生产,废弃矿井仍会持续排放甲烷。"以井工开采为主的方式,遗留下大量瓦斯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矿井关闭后,采空区产生裂隙,井下瓦斯由此散发到地表,这就是一种甲烷排放。目前,我国对废弃矿井瓦斯利用尚处于摸索阶段,研究表明,到2030年,我国废弃矿井数量将达到1.5万处,若不加以控制,排放将随之大大增加。"
记者了解到,煤炭行业的甲烷减排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在煤矿瓦斯及煤层气抽采方面取得很多进展。但与其他领域有一个很大区别就是,抽采的首要目的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对减排的认识则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一位不愿具名的煤企人士坦言,从开采、加工、运输到使用,煤炭全生命周期均有甲烷排放,而减排就伴随着一定成本,"若不是出于安全生产要求,或采出有经济效益的煤层气资源,企业很难主动加大减排投入。"
类似情况,也存在于油气领域。目前,油气行业甲烷控制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作为资源利用,企业主动回收;二是在污染防治要求下,协同控制甲烷。"甲烷是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油企更多将其视为一种资源,即便回收利用,第一也是考虑成本和收益问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邀顾问张建宇直言,尤其在"30·60"双碳目标提出之前,甲烷减排还未上升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未来,随着回收利用成本逐步提高,若不加严要求,企业进一步减排的积极性难免下降。"
面临技术、成本、管理等多道难题
记者了解到,甲烷减排还面临技术、成本、管理等多重难题。
"我们去过英国、德国等地,考察废弃矿井瓦斯抽采利用。在矿井关闭之前,通常有专门的公司去做井下疏通、封堵等工程,提前做好准备,正式停产即可开展下一步工作。我国不但缺乏这样的专业公司,有些工作甚至还处于空白。"韩甲业举例,煤矿关闭,原有采矿权随之注销,废弃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的矿权如何申请、程序是什么等,暂无明确政策依据。"煤矿关闭后涌出大量矿井水,如果前期筹备时间过久,矿井水一旦充满采空区,想再抽采利用瓦斯都难。"
韩甲业还称,为稀释瓦斯浓度,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风,大部分甲烷因此释放到大气中。"这部分瓦斯的体量非常大,约占煤炭行业甲烷排放一半以上。但因浓度多在0.2%-0.6%之间,极低浓度导致其利用难度很大,即便是国内已经运行的示范项目,不少也因经济性不佳而暂停。如何实现'能用尽用',降低减排成本,对于提升减排效果很关键。"而据统计,在煤炭行业排放中,80%左右的瓦斯浓度均低于1%,实现安全、经济利用仍是一大行业难题。
由于排放较为集中,油气行业减排相对容易,初期成本也比较低。但到达一定阶段之后,减排成本会呈非线性上升。"甲烷是一种重要商品,油气企业有回收利用的内生动力。这些年也做了大量努力,但有些减排技术并不适用,有些减排成本比较高。"中国石化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绿色低碳处副处长王之茵称。
一位来自中国石油的人士表示,不同石油公司的甲烷排放强度差别较大,其中欧美公司较为先进,我国处于中等水平。"国外公司多采取自上而下的减排方式,通过卫星、无人机等遥测来监控泄露数据。我们认为,要做到彻底减排,需要对每一口井精准管理。比如通过系统建设,测出每个点的泄露情况,提高泄漏点修复率。但从实际来看,对那么多监测点进行投入,规模大、成本高,不太现实。"
张建宇也称,能源行业甲烷减排的管理水平亟待加强。"以油企为例,目前普遍采用排放系数核算法,得出一年的排放水平。但不同企业之间的开采、生产技术及设备新旧程度存在差别,通过实地监测法摸清底数,在可靠数据的基础上对标管理,才能弄清楚采取哪些手段、可降低多少排放。"
加大减排和利用才是最终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企业已率先宣布甲烷减排目标。在3月29日举行的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表示,中国石化承诺到2025年,将甲烷排放强度降低50%。在早前发布的《甲烷排放管控行动方案》中,中国石油方面表示预计到2025年,将甲烷排放强度在2017年的基础上降低62.3%,实现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提出的甲烷排放强度控制在0.2%的目标。
"我们将从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形成控制甲烷排放相关体系。"李高透露,下一步将修订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强化标准执行,完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资源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减排的同时想办法实现更好利用,与企业共建一批推动甲烷控制和利用的示范项目和工程,达到降低减排成本的效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张博称,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对甲烷减排的顶层设计不足,现有管控措施多出于安全生产、能源利用等考量,缺乏促进减排行动的纲领性、可操作性制度。此外,我国对人为源甲烷排放的认识仍不完整,基础数据不确定性普遍较大。"甲烷排放来源复杂多样,涉及行业的差异较大。建议基于国家级、省市级、企业级清单编制方法,建立独立、可靠的实地监测机制,形成完整、准确的清单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提高数据透明度,积累甲烷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经验。尤其是能源行业,减排潜力巨大,应作为前期减排对象与能力建设的关注重点。"
田永东认为,将煤层气利用纳入到碳交易市场,可进一步体现碳减排的市场价值,反过来也能推动其开发利用。"近年来通过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寺河电厂就额外创收6亿元,这笔收益再用到煤层气开采利用上来,进而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甲烷减排兼具环境、安全及社会等多重效益。数据只是基础,减排和利用才是目标。"张建宇表示,除了成本投入,能源企业也要看到甲烷减排带来的经济效益、就业机会等,应将其纳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系,加强管理、提早减排。(记者 朱妍)
转自:中国能源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