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肉价格近乎腰斩 过高过低都不好 熨平“猪周期”政策在发力
2021/6/13 9:36:1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6月9日,5月物价数据揭晓,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涨幅略低于市场预期,猪肉价格下行是主要原因。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1年第22周(即20216月9日,5月物价数据揭晓,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涨幅略低于市场预期,猪肉价格下行是主要原因。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1年第22周(即2021年5月31日-6月4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22.20元,环比下跌3.8%,同比下跌45.7%。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已经接近生猪盈亏平衡线,后续猪价下跌空间有限,预计7、8月之后可能结束这波快速下跌。
从“太贵了”到“还可以”
6月10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城乡仓储超市,正值一天中采购的最佳时间段,整个超市熙熙攘攘。
“要买猪肉吗?黑猪的猪尾骨,25.4元一斤。”售货员积极招揽生意,“之前46.7元一斤,便宜不少了。”
一位在挑选猪前腿的阿姨告诉记者:“猪肉价格确实降了,像这个猪前腿,之前一斤得要30多元,现在15.98元,降了一半,还可以。”
记者询问猪肉降价之后买的人是否变多,一位售货员表示:“也没有变多,主要是现在到夏天了,有些人就不太想吃肉。”
搜猪网数据显示,6月10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15.18元/公斤,较前一日每公斤下跌0.33元。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监测数据,自2020年7月上旬瘦肉型白条猪出厂价格指数达到50.93元/公斤的高位后,猪肉价格逐渐转为下跌趋势。受春节节假日影响,今年1月猪肉价格一度反弹,但不久后回归跌势,此后一路下跌。6月9日,该指数报20.68元/公斤,已较一年前高位跌去近六成。
猪肉价格跌落“凡间”
猪肉下跌背后是供需关系的改变。
记者了解到,2020年国内市场猪肉价格供不应求,猪肉价格持续走高,至今年年初我国生猪价格逐渐“封顶”并呈现跌势。彼时,生产养殖企业仍普遍持观望态度,并压栏惜售,但生猪价格仍然持续下跌。5月以来,许多养殖场为减少亏损,让大量超过300斤的“牛猪”集中出栏,导致市场供应过于充足,价格加速走低。
近年来,国家逐渐放开并鼓励养猪产业发展,国内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生猪存栏量不断上升。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至今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已连续1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另外,4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已达到1800万头,同比增长41%。而每年一、二季度是我国生猪消费低谷期,消费者整体对猪肉的需求呈现“疲态”,导致猪肉市场压力不断增大,猪肉价格出现持续下跌。
价格不会一直下跌
端午节将至,通常节前鲜肉需求增多,猪肉价格或出现小幅上涨。但在搜猪网分析师冯永辉看来,碍于目前压栏的大体重猪依旧偏多,猪肉供给较为充裕,假期猪肉反弹空间不会太大。
猪肉价格不会一直下跌。“生猪价格已经接近生猪盈亏平衡线,且并未达到供给宽松状态。”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后续猪价下跌空间有限,由于生猪养殖成本上升,猪肉价格或许不会恢复到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前的水平。”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事业部研究员魏鑫预计,7、8月之后,猪价这轮快速下跌有可能结束。一方面,季节性因素影响猪肉需求量,冬季需求将提高;另一方面,猪价下跌、局部疫病等或导致中小散户不补栏情况出现,可能造成第三季度肥猪出栏量相对下降,因此价格有反弹空间。
对消费者来说,猪肉价格走低固然值得高兴,但猪肉价格过低对上游产业链带来负面影响,可能引起猪价发生新的变化。当前猪肉价格走低,生产成本上升,养殖户利益受损,倾向于减少存栏量,终将改变供需力量对比,推动猪肉价格企稳回升,进入新一轮“猪周期”。如此,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故事反复上演。
对此,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预案》充分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为关键抓手的重要作用,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价格过高时,将投放储备以保障居民消费需要,推动价格向合理区间回落,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价格过低时,将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为养殖场户吃下“定心丸”,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淘汰。(张勤峰)
转自: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