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2021/6/28 10:12:04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与2010年相比全国人口增加7206万人,年均增长0.53%——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与2010年相比全国人口增加7206万人,年均增长0.53%——
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当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10年间人口的主要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反映出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等。
人口发展形势呈现积极变化
从人口总量看,虽然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从人口质量上看,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素质不断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
同时,性别结构改善。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2020年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从年龄构成上看,0至14岁少儿人口数量比2010年增加3092万人,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此外,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10年间增长了将近70%。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10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个百分点。
“全面两孩”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宁吉喆介绍,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人口生育情况呈现几个特点:一是出生人口规模大。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别超过1800万人和1700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分别多出200多万人和100多万人。
二是“二孩”占比高。2014年至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显上升,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40%。由于生育政策调整,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1000多万人。
三是生育率降低。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和“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
“低生育水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生育水平的高低既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也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宁吉喆表示,低生育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影响
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未来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具体时间还有不确定性。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劳动力资源仍然充沛。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依然年富力强。”宁吉喆认为,我国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同时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适应。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但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人口加快集聚既反映了城镇化和经济集聚的趋势性变化,也对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普查结果看,与2010年相比,0至14岁、15岁至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比重达18.70%,老龄化进程加快。
宁吉喆表示,少儿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调整生育政策的积极成效,又凸显了“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性,需要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养育等人口服务体系。此外,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表示,尽管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但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依然较大。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解决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就业的主要问题。人口素质提高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记者 熊丽)
转自: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