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校外培训遇冷 暑期托管服务探索假期新模式
2021/7/19 12:09:17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暑假已至,全国中、小学生暂时告别家庭与学校间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也为校外培训机构升腾起旺季招生的滚滚热浪。补知识、补眼界、补特长、补体格,涵盖宽泛的各色暑假兴趣班、补习班接暑假已至,全国中、小学生暂时告别家庭与学校间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也为校外培训机构升腾起旺季招生的滚滚热浪。补知识、补眼界、补特长、补体格,涵盖宽泛的各色暑假兴趣班、补习班接棒而至,每年的7、8月份几乎成了众多家长们给孩子“大补”的最佳时机。
但近年来,“琳琅满目”的培训机构和不菲的培训费用,不仅极大占用了孩子们原本快乐的暑期时光,随之而来的“教育焦虑”更是让许多家长背负上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学科类培训终于迎来监管重锤,而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加码,往常热闹非凡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不黯然退场,难复往年喧嚣。
教育焦虑裹挟课外培训比拼“起跑线”
教育被誉为永不衰败的行业。在升学压力、担忧“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裹挟下,2020年,中国家长用真金白银将我国K12教育市场整体规模扩大至7000多亿元。其中,作为新兴风口的在线教育市场为2573亿元,在过去四年中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惊人的34.5%。
数学课200元一节、英语课2000多元一期、兴趣班400多元一小时……各种培训班账单被无奈地称为“碎钞机”。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每到暑假,她都要带着儿子穿梭在各种补习班之间,过得一点不轻松。“通常上午是数学和英语的复习、预习课,下午是每周四节课时的游泳班和小提琴班,本来还想补补物理,却因时间调配不开只好放弃。”李女士表示,每天上这么多课确实很枯燥,但自己并没有做强制要求,都是孩子根据学期成绩想趁着暑假自愿去学习提高,家长虽疲倦却也心甘情愿。
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课外辅导班要上,增强身心素质的体育和才艺也不能放松,条件允许的话价格不菲的夏令营也必不可少。尽管不少课程的价格高得吓人,但依然架不住家长们前仆后继地送上学费,原本是一学期紧张过后的“缓冲带”,却充斥着密集的补习班和兴趣班。一个暑假过后,不仅累坏了孩子,也让每个家庭承受着不小的经济负担。
有位家长坦言,他每年暑假起码花两万元给孩子上课外培训,是他们这个普通双职工家庭一个多月的全部收入,如果选择5人团购的小班化教学价格还会更高。“小孩当然不喜欢补课,但没有办法,我们没能力也没时间辅导,只能花钱把孩子送到学习氛围浓厚的教育机构里去。”这位爸爸无奈地表示,现在竞争压力太大了,大家都有很强的“抢跑”意识,必须不断提高成绩才能应对未来接踵而至的中考和高考。
校外培训不是必选项家长报班不宜盲目跟风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快速推进中等教育、大力提高普惠园覆盖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成果斐然,但也催生出了校外培训行业的野蛮生长,甚至出现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诸多乱象。
教育学专家刘维东指出,随着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教育消费升级诞生了新的需求,为了让孩子能在同龄人中胜出一筹,更多的家长希望通过补课的方式来弥补教育资源不均的情况。因此寒暑假自然就成为自家孩子打下良好基础,并超越别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很多家庭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优质的课外辅导服务。
但对孩子而言,家长的一片苦心更像是“甜蜜的负担”,天性喜好探索生活的他们并不愿意牺牲过多假期在补课上面。有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课外补习意愿普遍较低,主动要求补习的比例仅为17.5%,不是很愿意参加的占比53.2%,极度排斥的则为29.3%。其中,“家长逼迫”和“受身边同学影响”是学生们同意补课的主要理由。
尤其目前由于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众多、办学资质不一、质量良莠不齐,无序竞争对教培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当教育变成一门销售驱动的生意,教育的意义就不再是纯粹,反而成为部分机构借机敛财的商业工具。
近年来,一到暑假,电梯广告、网剧植入、电影院投放,校外培训广告酣战不停。数据显示,仅去年7月单月,教育行业广告主投放费用就超过20亿元,平均每天烧掉六七千万。在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洗脑式”宣传语的席卷下,家长们受制于“剧场效应”被动参与校外学科类补习,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发展,还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刘维东表示,在现代教育方法多元化的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不失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若家中条件允许,选择适当、适量且具有针对性的校外补习,对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自身兴趣爱好无疑是有所裨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过量的课外辅导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进而遏制学生发展独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激起叛逆、厌学等抵触心理,浇灭期待回归校园的心情。
其实,学习是伴随终身的事情,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目标正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不论学生是否去校外培训机构,都要度过有意义的暑假而不是荒废学习,比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不脱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或是养成良好的作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针对暑期补课现象,中国消费者协会7月7日同样发布消费提示,安排孩子暑期生活,校外培训不是必选项。并建议广大家长不能盲目跟风为孩子报班,要主动了解国家或者当地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结合孩子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从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创新精神、提高孩子实践能力等方面协调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让孩子度过一个更加健康、更有意义、更具价值、更为充实的假期。
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多地启动暑期托管班
事实上,今年以来,为顺应教育发展规律和家庭诉求而采取的措施,国家已经加大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力度。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介入监管,共对15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处以3650万元的顶格处罚;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明确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随后,全国多地纷纷响应,对校外培训的整顿效果立竿见影。6月10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代号为“利剑”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全市统一执法行动;6月24日,湖南省岳阳市统计局网站刊文,建议取消课外和网络辅导班,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6月27日,河南省多地教育局发布紧急通知,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暂停营业。
行业分析师李姝钰表示,站在教育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格局下,净化教育环境,推进依法治教,不仅仅有利于清除校外培训过度资本化、功利化等乱象,也利于推进社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尽管目前并没有完全禁止假日期间进行补习,但在强监管的政策背景下,往常热闹非凡的校外培训机构均大幅降温。但与此同时,广泛的市场需求并不会因为监管趋严而彻底消失,如果长达约两个月的暑假不补课,无法兼顾家庭与工作的父母如何有效缓冲时间冲突,学生又应怎样更好地弥补课内学习的不足,俨然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缓解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并要求托管服务中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
此次官方启动的暑期托管服务,被认为是“双减”背景下的未来暑假新模式。根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通知显示,要求由各区教委组织面向小学1-5年级学生开展暑期托管服务。主要为同学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
上海市的爱心暑托班已经连续举办8年。据了解,今年上海共设有543个办班点,设置历史人文,手工制作,传统文化和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项目,还新增了党史教育的相关课程,全市数万名小学生将分两批参加。
此外,湖北武汉和山东潍坊今年也都提供了免费的暑期托管服务。其中,武汉共开办了193个市级和82个区级暑假社区托管室,并优先考虑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中低收入双职工子女群体,无户籍限制。山东省潍坊市的暑期托管服务则面向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重点是平时家中无人照管的双职工家庭,外来务工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子女。
暑期托管服务因为戳中了双职工家庭孩子无人看管的“痛点”,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很多家庭的欢迎。家长张女士对记者表示,双职工家庭没时间照看孩子,即使托付给老人也会因比较溺爱,导致孩子整天玩一些电子产品,现在有了托管服务后切实地解决了很多的后顾之忧。
针对托管服务的内容,很多家长也都有明确的想法和期待。多数家长表示,自己心中的理想托管班应该是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来服务的,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学习跟身体锻炼为辅,可以多引入一些各类心理、音乐、美术等适合开展的活动,加强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暑期“过度补课”现象并非只是单纯家庭教育问题、学校教育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坚持公益普惠原则破解的社会问题。如果单纯将责任推给家长、学校或市场当中的任何一方,问题都不能得到根治。刘维东认为,暑期托管服务作为解决当下教育问题症结的初步探索,既减轻家长负担,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是一项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创新举措和有益探索。相信未来通过凝聚各方智慧,形成社会公益普惠机制组织合力,“过度补课”问题将被更科学有效地解决,真正让每位同学都能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而又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记者 刘波)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