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自信 植根产业 高端集成 走向一流——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建设与发展报告
2021/9/7 18:09:17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道路自信 植根产业 高端集成 走向一流——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建设与发展报告 导语】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一所隶属于杭州市萧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国家级道路自信 植根产业 高端集成 走向一流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建设与发展报告
导语】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一所隶属于杭州市萧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2009年至2017年8年间,在许红平院长的带领下实现了从技工学校到高级技工学校再到技师学院的三连跳,实现了从一所只有15个编制、办学资源匮乏、生源无门槛、就业无保障的“薄弱校”到技工教育人才云集、生源素质遥遥领先、优质资源平台集聚、毕业学生名企争抢、各类竞赛屡获大奖、全国同行频频到访、办学品牌各界认可的 “排头兵”。
这源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全面领导,源于各级人社系统领导对技工教育的高度重视,源于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技工教育发展的坚定支持,源于萧山区委区政府对学校发展需求的倾力供给,源于学校领导班子在生态思维模式、前瞻认知水平、利他使命担当和情怀内驱动力下对教育认知接轨趋势、教育理念面向未来、顶层规划适应需求、人才培养产教联动、资源匹配立足专业、平台建设聚焦高端、社会服务深耕企业、校本成果开放共享的创新实践。
教育的一切、一切的教育必须基于科学技术快速迭代、国家战略转移调整、产业业态快速重构、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发展趋势;必须基于改变背离未来发展趋势的现状,特别是要改变当下新生代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为此,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提出了“未来技工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并行教育而非分层教育”的认知观;厘清了“人才培养整体质量高于一切的”整体质量至上观;坚定了 “高端化、前沿化、区域化、精准化、复合化、集成化、小班化、个性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
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学校确立了“引领技术教育,支撑中国智造”的共同愿景、“与萧山精神同步,和萧山经济互动”的办学宗旨、“全国一流”的战略目标;重构了“脑手能并用、数据能掌控、产业能力足、适变能力强”的集成型人才培养新目标;明确了“政企校协同、产教训融合、工学研一体、闭环式培养、迭代式推进、高端化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了“跨界化、分层化、厚基础、模块化、混合化、个性化、企校制、项目制、产业化”的尊重人性和敬畏人本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自信、利他、工匠”的核心文化,最终开辟了一条从道路自信到模式自信、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的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道、成功之道、未来之道。
正文】
作为中高等技术教育真正一体化的院校,杭州萧山技师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调整、策应科学技术迭代、瞄准产业生态重构、关注人口动态变化、耦合人民美好需求,通过根植产业履行六大服务使命,传承文化执行“十化”发展思路,面向未来探索五项战略措施,成就了教师编制从15个扩大到326个,生源素质从全区倒数到100%录取分数线超越普通高中(2021年新生中有9%超越重高),设备总价值从不足200万元到1.3亿元(人均5万元),办学经费从全年221万元到突破1.3亿元等“萧技奇迹”,创造了“毕业生岗位供需比10:1”“天职班高考成绩连续五年全国第一”“首开7年制技师班”“百度、西门子等国内外百强企业主动寻求合作”等 “萧技现象”,完成了从薄弱技工学校到区域标杆、全国知名、走向国际的准一流技师学院的“萧技转型”。
一、发展之道:履行六大使命,成就六大萧技品牌
(一) 植根产业,服务社会
被誉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育摇篮、社会培训与服务供给高地的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已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区域招商引资的核心要素、地方税收的主要支撑、建设家乡的重要力量。这得益于学校积极履行技师学院六大使命。
使命一,为区域产业培养复合型关键性岗位人才。学校主动对接科学技术快速迭代、国家战略转移调整、产业业态快速重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新职业领域”,探索“校企专业定制”模式,构建专业建设动态标准,2014年起,率先与中科新松机器人、新华三集团、百度、美国Autodesk、德国西门子等国际国内头部领军企业共建了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大数据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产品设计与原型制作、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一批新兴专业,踩准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兴奋点”,同时全面提升专业六年制、七年制技师培养层次,使学校智能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与装备大类专业走向全国第一方阵。
使命二,为区域产业提供技能培训与鉴定平台。云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资源,学校构建了以转型和转岗为导向、涵盖全产业链的终身学习教育生态和技能训练平台,成为全区最大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特种工及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农业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认定中心,承担着全区100多个工种等级技能鉴定和全区所有新型学徒制培训任务,年培训规模达26000余人次。
使命三,为本土企业搭建共享平台解决技术难题。作为浙江省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主要发起单位和副理事长单位,作为萧山区机电工程学会的主要发起单位和理事长单位,学校以镇街、平台等单元为推进体,联合区内机电类企事业单位搭建技术改革、工艺升级、产品研发等一体化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与技术创新。
使命四,承担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技能提升与职业启蒙。学校从2016年开始面向普通高校及毕业生实施技能培训与鉴定联动服务,2021年上半年开设“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安全化管控、数字化管理、绿色化制造五项能力建设为要求”的培训班,助推大学生就业;同时利用自身平台为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为加强中小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和职业启蒙提供了真实场景。
使命五,对接中西部承担国家扶贫战略性任务。学校积极投身东西协作,同贵州黔东南州、新疆沙车县、甘肃高台县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建立紧密、深入、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跨省结亲”“结对帮扶”“精准扶智”在助力教育公平领域奏响萧技最强音。2020年11月,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共同成立“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高台分校”,以“冠名班”等多种形式进行联合招生、一体培养、就业安置,缓解区域企业用工矛盾。
使命六,构建师生自信、利他、工匠文化体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文化管理为目标,构建了集自信文化、利他文化、工匠文化为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组合,适应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使全体师生阳光自信、自悟自燃、快乐成长、幸福发展。
(二)内涵发展,成就品牌
从“先扩量后提质”到“扩量提质并重”,学校以内涵式发展紧握机遇,全面彰显了六大品牌力量。
品牌一,优质学生备受业界追捧,企业一才难求。学校首批技师班25名毕业生被多家区内外龙头企业提供203个岗位争抢,全部进入杰牌控股、德国采埃孚、海康威视、国家电网、通用电气、上海航天等头部企业技术中心工作。2020年53家知名企业为学校212名实习生提供1000余个岗位,技师段毕业生供需比稳定在10:1以上,最高岗位薪资达每月15000元。同时,技师班毕业生不少成为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在编教师,得到了聘用学校的一致好评。
品牌二,技能竞赛从量变到质变,跻身第一方阵。2009年到2020年,学校累计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1366项,其中国家级91项,省级241项,市级748项。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和层次持续提升,并向世界技能大赛冲击。2018年胡马涛同学入选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赛项国家集训队,2020年杨晨波等3位同学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CAD机械设计、云计算项目国家集训队。
品牌三,院校定向培养战绩喜人,高考独占鳌头。学校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定向合作的职教师资本科预科班自2015年以来,高考成绩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已产生5个全国机电大类状元,被授予“优秀生源输送地”。首届天津职教师资本科预科班三分之二以上的毕业生已从事包括应用型本科在内的教育工作岗位,建立了师资培育品牌。
品牌四,领军企业主动共建平台,集聚顶尖资源。法国elecworks智能电气设计教学中心、西门子(中国)先进自动化控制中心、美国Autodesk杭州人工智能设计技术应用中心、美国迪培智造学院浙江分院、百度人工智能学院、先临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新华三数字工匠培养基地等先后落户学校,
学校已成为国际国内行业头部企业产品与技术的展示中心、辐射中心和传播中心。
品牌五,技术研发创新硕果累累,彰显智库效应。学校技师研修班以企业实际技术攻关项目为载体,以中小型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为平台,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与技术创新,从2009年至2020年,完成企业技术改造62项,研发设备23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个、实用新型专利46个,部分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企业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的良性生态。
品牌六,政行企社多方高度认可,办学享誉全国。学院前置的办学理念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人社系统、教育系统、企业、社会、家长、学生的高度认可。2020年至2021年,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副部长汤涛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小涛、卢山分别来校调研,对我校办学理念和实践予以高度肯定。人社部领导还专门批示,杭州萧山技师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实践值得向全国推广。全国同行,包括技工院校、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教育局局长班、校长班频频来校交流观摩。
二、成功之道:坚守“利他”文化基因,实施 “十化”萧技战略
(一)“利化”文化引领,打造“超级战队”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基于“为集体和他人就是最大的为自己”的精神内涵,凝练“大爱、责任、专注、勤奋”的利他核心文化,集合“阳光、自信”的生态文化和“严谨、守秩、标准、精密、精益、完美、安全、可靠”的工匠文化,构建了一支奉献型、奋斗型、创新型、学习型的超级战队,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坚守、奋斗”干部队伍率先示范
在许红平院长的教育情怀、事业激情及他全身心地关爱师生、乐于奉献的奋斗精神感召下,全体干部队伍12年来持续葆有三种精神,一是对技工教育事业的“坚守”,二是持续保持“奋斗”的激情,三是持续保持“学习”的态势,并在这些精神的驱动下肩负技工教育为学生发展、为社会服务两项重大使命执着前行。
2. “多元、开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始终将人才作为创业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12年来,学校严把“引进关”,持续面向全国引进多层次、多维度的优秀人才,面向深度合作名企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严把“发展关”,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教坛新秀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等教师系统发展工程;严把“激励关”,通过物质、非物质、精神三大层面给予优秀者更大的激励。目前,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B类、C类、D类、E类高层次人才69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等各1人、浙江省学科带头人4人、正高6人、副高以上和高级技师的“双高”理实一体教师47人、全国技术能手14人、全国金牌教练14人。
4.“大爱、责任”深得学生家长人心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造就一支优秀的德育为先的教师队伍。从12年前学生生源素质低,上课无精打采到现在的混合式教学、个性化教学、学生下晚自修依然自发在实训室、宿舍学习、训练,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学校“大爱、责任”的全员育人理念。同时,学校利用周末时间开设“家长学堂”,聘请校内外专家给家长作讲座,打造家校“生命共同体、事业共同体、育才共同体”。就读普高不如就读萧技,已经成为当地越来越多家长的共识。
5. “标杆、示范”打造学生干部团队
学生干部的选拨、培养和发展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学校以党建、团建为抓手,建立了科学的学生干部选拨制度,并通过党助学习制、学长导师制、校园文明监督岗等途径,培养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使学生干部起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标杆、示范作用。
(二)实施“十化”萧技战略,重构技工教育
作为一所自带“改革基因”的技师学院,学校坚守“当代技工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并行教育”的认知观,走出了以“高端化、前沿化、区域化、精准化、复合化、集成化、小班化、个性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内核的“萧技实践”道路。
1.“高端化+前沿化”的办学定位
未来产业业态已从分散型低端软件、硬件生态向集成型高端软件、硬件与数智新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增材制造、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逆向工程、机器人技术等)相融合的生态方向发展。为此学校提出了“高端化+前沿化”的办学定位,育人层次始终走在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前沿。2019年在全国技师学院中首开“智能设计与制造专业7年制技师研修班”先河。
2.“区域化+精准化”的专业布局
学校提出“以区域一流的技工院校来培养区域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的“三区域化”理念,坚守“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唯一权威是用人单位”的准则,将区域产业需求作为专业链设置的逻辑起点;将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5年双向跟踪和调查结果作为专业链动态调整的基点;将动态化、精准化、差异化的专业要素配置作为专业链建设原点,重构适应未来集成型产业业态的专业链设置、调整、建设生态体系,建有智能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与装备、数字与信息技术三大专业链。
3.“复合化+集成化”的育人目标
同样是基于未来产业新业态,产业人才闭环复合式培养、高端集成式发展成为必然要求。为此,学校确立了“复合化+集成化”的高层级育人目标,即培养“认知精准化、思维生态化、理实一体化、人机交互化、知识提取化、数据运用化、技术集成化、能力跨界化、创新即时化、视野国际化”的高端集成型人才,引导产业人才向跨领域、跨专业、决策、管理、研发、设计、制造、维护、服务、创新一体化方向发展。
4.“小班化+个性化”的育人模式
在万物实时互联、全球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方式多元呈现、虚拟现实循环进化、学习地点灵活可选的今天,成班制教育或将成为历史,由此学校实施了“小班化+个性化”的育人模式。即尊重学生的人性本真、个性差异,一则优化“跨界化、分层式、厚基础、模块化”的育人机制,以问题、项目为导向,以小班为载体;二则完善“混合式、校企制、项目制、产业化”的教学形式,以混年龄、混年级、混专业为特色,高年级学生在“教中做”,低年级学生在“问中做”。学校已在世界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技术中国集训基地中试点该模式,培养了1个学生全国技术能手、5个全国大赛第一名。
5.“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空间
“产业化”指向“校企自然融合”新范式。实施“先企校自然融合,后企生自然融合”的两步模式,企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校企师资队伍、共同共享双方基地平台、共同实施工学一体管理、共同参与人才考核评价、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共同开展国际资格认证,实现校中厂 、厂中校的校企同生模式 。
“国际化”指向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国际语言、具备国际证书的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探索跨国学历进阶、技能证书互认的国际合作模式。其中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汽车工程、航空工程、飞机维修等专业开展国际本科直通项目合作,与德国GFM职业教育集团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双元制职业培训并考取德国技师证(HWK证书),与新加坡开展数字与媒体专业合作项目,长期与日企共同选派优秀毕业生组织赴日技术留学。学生在日研修期间受到日本静冈市市长接见。
三、未来之道:从对标一流到创“超一流”
2021年人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在全国遴选300所左右优质技师学院、500个左右优质专业。202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浙江省“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与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10所全国一流技师学院和15所万人技师学院,为当前和今后技工院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技工院校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萧山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对人才的需求,萧山区委、区政府在“十四五”规划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力支持杭州萧山技师学院争创全国一流技师学院、万人技师学院和全国优质技师学院,并计划于今年落实500亩以上新校区选址和省重点项目立项工作。为此,学校将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寻求新的价值坐标,有效统筹学校全方位工作,实现从对标一流到创“超一流”的再升级。
(一)内维:打造高品质的一流技师学院
学校将抓住新校区建设契机,通过目标定位、校园布局、师资储备、资源集成、成果共享等五项“未来”举措,实现外延扩展、内涵发展,构建全国一流的万人技师学院,并朝着国家级示范性、标杆性技师学院的办学水平迈进。
1.科学规划立体重置未来目标
人才培养:人类与自然美好共处与共生、与机器协同工作和生活,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原创性、首创性、数据性、逻辑性、美感性的工作将成为人类未来工作的主方向,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将转向“跨界创造力、信息分析力、技术应用力、审美表现力”叠加集成的“工程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将谋划开办8年制智能控制与装备卓越技师+工程师班。
专业体系:精准对接区域未来产业、未来工厂、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的需要,持续调整并做强、做特、做精智能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与装备、数字与信息技术三大主干专业链,布局新兴产业、高端服务类专业链。每个专业拥有紧密合作型企业3-7家,每个专业群建有示范性产教融合体2-3个,培育优质校企协同育人项目3-5个,新建国家级、省级基地2-3个。
办学规模:扩大本土生源,补充西部生源,构建优质稳定的区域内外生源输送基地,实现全日制学生人数达到10000人;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到2025年各类国际合作办学班级数达15个以上;持续服务乡村振兴,加大对高素质农民、企业机器替代员工、数字化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使社会培训年规模达到30000人次。
品牌特色:创建“利他德育”和“金蓝领思政”品牌,打造国家级职业教育启蒙与劳动教育基地;创建“金牌技师”品牌,完成技能大赛“问鼎世界”目标;创建“技校创客”品牌,师生创新创业基本覆盖所有专业,“十四五”期间争取获得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2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3项,转化科技成果30项,获得发明专利20件。
2.高度集成重新定义未来校园
未来教育生态变革指向集成式的教育新世界、混合式的学习新样态、智能化的学习新场域、跨界化的学习新工场、场景化的学习新生态和个性化的学习新平台。学校将以“学”为中心,把新校区打造成师生社会、物理、数字三元空间功能高度集成的未来学校,具备绿色、智能和互联的新基础设施,集成、智慧和因变的新学习场景,学习、创新与创业的新赋能场域,跨界、协同和融合的新学习生态,数智、线下和线上的新教育生态。将未来学校建成一个开放、跨界、协同、融合、数字、集成、共享的集学习空间、阅读空间、交流空间、实训空间、研发空间、创新空间、创业空间、运动空间、休闲空间、绿色空间于一体的集成世界。
3.数智赋能重新构建未来教师
教育信息化正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慧化、泛在化方向发展,对未来教师有全新的要求。未来一流的教育团队必须是教师与人工智能超级教师协作共存的团队。未来一流的教师应该是连接世界的策划师,具备教育情怀、教育信仰、跨界认知和跨界视野;拥有面向未来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把好引进关,并以数字技术为媒介,深融头部名企挂职、顶岗锻炼,精准规划教师多岗递进,名企、名院、名站、名校、名师师徒结对,助力教师向未来教师转型升级。
4.要素跨界集成整合未来资源
从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四方面着手,延展政企校协同、产教训融合、工学研一体模式,将教育要素与生产要素、创新要素进行有机结合,面向行业企业打造“技术名医馆”,面向兄弟院校打造“教学名医馆”,整合行业精英、实施协同创新,探索从单一的项目研修向技术与服务一体、从提供技术或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的创新协同模式,实施对企业的全流程服务。 “十四五”期间,成立技术服务中心或技术研发中心4-6个;创建省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创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博士后工作站2个。
5.模式辐射全国构建未来样板。学校将以引领技术教育、支撑中国智造为共同愿景,不断创新萧技实践,提炼萧技模式,申报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力争成为全国技工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同时,以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为目标,积极承担东西部一体化培养人才的合作项目,努力成为全国的行业头部样板学校。
(二)外维:政策倾斜及社会共识将促进全国技工院校发展
虽然学校在师资队伍、生源素质、资源平台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离“超一流”技师学院还有很大距离,需要国家、省、市、区各行政部门加大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和项目匹配力度,营造更为优渥的外维发展环境。
其一,“当代技工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并行教育”的观念尚未落地
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这样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教育界高度认可,但实际上要实现全社会认可还有待政府、教育界、社会多方努力,创造适应技能人才发展需要的良性社会文化环境。一是不同的类型教育在基础教育支撑上不应有高低之分;二是要打造标杆性的一流技师学院,重塑技师学院的教育地位;三是要提升技能等级证书的公信度,实现技能等级与学历等级的并肩融通;四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应得到回归。
第二,技工教育与普通教育同平台、同批次招生机制尚未完善
由于绝大多数省份技工院校无法列入中考招生计划,技师学院无法列入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导致生源素质与专业教学要求不匹配成了技工院校发展的首要问题。一是要加大重视技能、尊重技工的政策宣传力度,探索实施职业启蒙和体验的前置;二是要确保技工院校招生与普通教育在同平台、同批次的公平竞争,包括中考平台、高考平台。
第三,技工教育的要素配置与实际需求的矛盾和差距尚未缓解
由于专业岗位的区别,技工教育所需的很多要素比普通教育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实习实训设备和耗材投入量大、更新换代快,但一些技工院校无法享受到同等层次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教育附加等资金支持,经费收入远远不足;同时,大部分技师学院还无法比肩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办学规模等,提升高级工、技师段收费标准的条件不完全具备。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对技工院校的资金投入,出台技工院校创收资金使用的相关政策,探索企业投资或联合办学模式;技工院校也要重构资金投入渠道,用科学的顶层规划和社会贡献争取中央各部门项目资金、省市各部门项目资金、本级政府配套资金、行业企业共建资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