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力量有力支撑创新发展
2021/10/28 9:36:1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科技部负责人介绍科技事业历史性成就——科技力量有力支撑创新发展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科技部负责人介绍科技事业历史性成就——
科技力量有力支撑创新发展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科技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介绍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展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科技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划重点”。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加速发展,创新国家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有力支撑引领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王志刚介绍,一是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国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处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二是科技的战略前沿突破能力大幅跃升。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三是科技的体系化建设能力大幅提升。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散裂中子源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为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全社会研发人员总量达到712.93万人。四是研发主体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已占全国总额的76.4%,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合同及成交额占全国总额的91.5%,是技术输出的主体。涌现出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突破20万家。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五是科技的开放合作能力大幅提升。政府间科技合作稳步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围绕可持续发展设立联合研发计划和创新基金,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深度参与一批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明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前沿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基金项目向港澳开放。
“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幅跃升,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王志刚说。
全面融入经济主战场
科技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科技创新具有独特优势,能发挥长期的、底层的和关键的作用。”王志刚介绍,在解决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方面,科技部通过部省会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协调部门、优势地方及科研单位加强与西部地区的科技合作。在引导有优势的地区创新发展方面,科技部积极推动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发挥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69家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科技部高新司司长陈家昌介绍,科技部积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去年,仅科研的加计扣除政策给企业的减免税额就达3500亿元。科技部还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27.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有22.3万家。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企业牵头的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机制研究。”陈家昌说,未来将从支持领军企业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高新技术平台等多方面发力,推动更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王志刚表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要“补短板”,也要“筑长板”。对重点领域关键产业,要补上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短板;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以及空天技术等前沿领域重点发力,建立技术长板,争取自主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科技创新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兰玉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部深入实施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建立完善了部际协调机制、东西协作机制,点面结合,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精准脱贫之路。全国科技系统围绕贫困地区乡村特色产业累计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76万项,投入资金200多亿元,选派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建立了7.7万个科技帮扶结对,建设了1290个创新创业平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5万余项,涌现出以科技特派员李玉、赵亚夫为代表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科技表现抢眼。“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进一步加大民生科技的布局和支持力度,为提升健康保障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也支撑我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吴远彬介绍,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做了三方面科技工作。一是系统部署生态环境的科技创新。二是大力推动污染防治的科技攻关。三是加强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综合示范。下一步,科技将成为保障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同时实现的关键。“目前正在制定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及科技行动方案,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吴远彬说。(记者 佘惠敏)
转自: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 绿色交通发展底色更鲜明
- 下一篇:国家重拳遏制煤炭价格非理性上涨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