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芯”短期内难缓解 工信部两大措施助力车企渡难关
2021/11/12 10:12:04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日前,乘联会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8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1.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临近荣枯线,仍处于不景气区间。短期日前,乘联会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8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1.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临近荣枯线,仍处于不景气区间。短期内芯片短缺难以缓解,俏销车源供应不足较为普遍,需要谨慎看待后期市场。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以来汽车芯片短缺问题持续,主要是疫情蔓延造成的全球芯片供应链紧张以及供需错配导致,也反映出国产汽车芯片发展的不足。
“缺芯”难题困扰多家主流车企
芯片短缺已成为困扰国内多家主流车企的难题。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7月份,一汽大众产量同比分别减少40.7%、25.5%、60.8%和58.7%。上汽集团在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全球车用芯片供应严重短缺,对公司生产和批发销量的完成进度造成较大影响。”
9月1日,蔚来发布了2021年8月交付数据,8月交付量环比下降25.86%,只交付了5880辆新车。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马来西亚疫情影响ST意法半导体的芯片生产,而ST意法半导体是博世ESP的供应商,从而间接影响了博世对蔚来ESP的供应。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汽车芯片短缺主要由四方面因素引起:一是不可抗因素的短期影响,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使得相关半导体生产企业出现减产、停产的情况;二是由于芯片行业的生产周期较长,产能未能及时填补需求的复苏;三是近年来全球半导体产能未能跟上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带来的芯片需求;四是消费电子企业的超期囤货,加剧了汽车行业芯片的紧张。
明明进一步分析称,当前“缺芯”问题的根源在于供需失衡。汽车芯片生产的集中度很高,汽车厂商没有生产能力和话语权。但是,汽车芯片对半导体厂商而言性价比并不高。叠加疫情后,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销量激增,挤占了汽车芯片的产能。
监管层推便企措施缓解“缺芯”难题
面对当前芯片短缺难题,工信部日前发布“关于实施《公告》便企服务临时措施的通知”,以降低企业因芯片短缺导致的新产品申报难度。工信部主要实施两项便企服务措施,一是容缺受理、先办后补;二是压缩审核时间、增加发布频次。
在吴琦看来,此次工信部主要加大了对车企产品变更和参数变更服务的灵活性,缓解企业‘缺芯’的难题,也说明了当前我国车企芯片短缺形势还比较严峻。
“随着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高速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的提升,芯片作为汽车电控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逐渐成为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明明说。
那么,制约我国汽车芯片短缺的原因有哪些?明明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壁垒难以突破,具体包括刻蚀用单晶硅材料工艺繁多复杂、难以量产,美国向荷兰施压、阻挠荷兰向中国出口EUV光刻机等,符合整车量产要求的车企芯片落地成本高、周期长等。
面对芯片短缺问题,汽车行业该如何应对?明明认为,一方面,应加强自主研发与国产替代,提升自研芯片能力,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投入,减少对外依赖性。或是联动产业链上下游,通过市场+资本的模式,推动整车企业、芯片企业、软件供应商、高校院所等在芯片产业链上创新生态,形成分别突破、协同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需要推动汽车芯片架构升级,研发更具价值量的数字芯片,争取引领汽车芯片的革命转型。
在深交所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两个平台上,多位投资者对汽车行业“缺芯”相关话题进行了询问和讨论。对此,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回应。比如,有上市车企称,针对芯片供应紧张的情况,公司正在主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包括在全球范围内积极采购芯片、加强供应链管理等,缓解芯片供应紧张带来的影响。
吴琦称,汽车芯片属于制造业高端而复杂的领域,从监管层面需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来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设立汽车芯片及生产设备重大专项,重点掌握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设计软件、生产设备(高端光刻机)、原材料等国产化核心技术,加大芯片供给能力;二是成立政府和行业间芯片供需协调小组,加强供需对接,提升芯片供给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转自:证券日报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