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VR产业迎来发展关键期 "虚实相通"指日可待
2022/1/9 10:12:03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之一,虚拟现实(VR)已经成为诸多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不论是利用VR辅助产品研发、装配、检修,还是结合VR技术强化专业技能培训,VR正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之一,虚拟现实(VR)已经成为诸多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不论是利用VR辅助产品研发、装配、检修,还是结合VR技术强化专业技能培训,VR正凭借其较高的沉浸感、较强的交互性和想象性优势,赋能智慧生活。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2023年全球VR市场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人民币。面对全球刮起的“VR风暴”,我国VR产业正在步入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发布以来,我国产学研用各方通力协作,VR正在各行各业应用落地:教育、医疗、制造、文娱等领域已经出现很多VR技术的“样板”应用。但是目前,国内VR产业仍然面临部分“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优质VR内容不够充足、产业生态体系需要完善等诸多挑战,如何让VR从展示“样板房”升级为卖“商品房”,完善产业生态,是下一步各方需探讨的问题。
发展VR已成广泛共识
新冠肺炎疫情推高了非接触式经济的走势,VR硬件发展水平突飞猛进,二者共同扩大了全球VR产业规模。特别是近期大热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的兴起,其作为以VR为技术底座的未来通用技术平台,得到了全球诸多企业的青睐:微软、英伟达、高通、脸书、谷歌以及字节跳动、腾讯、华为等企业加速布局VR产业,围绕元宇宙概念打造的集软硬件、内容、服务于一体的VR产业生态正在构成。据了解,英伟达创建了Omniverse虚拟工作平台,目前已有超过17000个在建筑、娱乐、游戏等领域的应用;脸书则收购了一系列VR游戏工作室用于VR内容生产,并收购了Oculus等VR硬件厂商抢占设备市场。得益于现实需求的旺盛和新兴概念的火热,VR硬件市场保持强劲增长。根据IDC预测,2021年全年VR头显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8.9%,2025年VR头显出货量将达到2860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四成。
在国内,“十四五”规划中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持续提高的5G与千兆光网建设水平更为VR的普及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网络底座。据统计,截至2021年8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总数103.7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的地市级城市、95%以上的县城城区和35%的乡镇镇区,为快速推进VR终端服务的产业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网络支撑基础。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稳步增长,千兆用户发展加快。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千兆光网已具备覆盖2.2亿户家庭的能力;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宽带用户规模累计达到1863万户,是2020年年底的近3倍。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VR硬件设备领域,华为、小鸟看看、HTC、亮风台、耐德佳等企业发售标杆性VR终端,OPPO、vivo、创维、爱奇艺、字节跳动等企业跨界入局。我国VR硬件取得了长足发展,例如显示分辨率持续提升,4K﹢LCD显示已经成为行业的“入门标准”;屏幕刷新率达到90Hz甚至更高水平;产品重量持续降低,例如华为VR Glass佩戴部分重量仅为166克;人体工学设计更加合理,相较前几年,当前的VR设备在佩戴后鼻梁、颧骨部位不适感降低,眩晕感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行业融合应用不断增加
VR硬件水平的提高以及网络底座的不断夯实,催生了VR在诸多行业的融合应用,一批堪称“样板房”的典型应用案例正不断涌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日前表示,VR产业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十四五”期间有望进入加速起飞阶段,在更广领域实现规模 化 应用,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
目前,VR已经逐渐应用于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部分课程以及职业培训等教培领域,通过游戏化、情景化等多种途径,打造较具沉浸感和交互性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特别是面向职业教育领域,VR的运用大幅增加了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实操”机会,让学生在自然逼真的环境中直接参与互动,破解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训时长短、效率低下等难题。尤其对于使用昂贵实验器械和在有毒环境下的实验操作,VR教学更有“用武之地”。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技术驱动教学形态变革,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推动以VR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师、教法、教研“三教联动”。
在文化领域,VR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通过数字手段对传统影视作品进行艺术加工,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甚至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互动。此外,还可作为一种新型工具来进行艺术创作。这是“技术的奇观到叙事的体验”,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叶风如是说。作为传输显示信息媒体和新型设计工具,VR可将艺术动态化,将创作者的构思变成看得见的虚拟物体和环境,并大幅提高表现能力,使观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叶风相信,在未来,VR将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更会成为各个艺术领域必需的“讲故事”的手段。
医疗作为重要的民生领域,近年来对于VR技术的需求愈发迫切。在学习培训、手术模拟、精神康复治疗等领域,VR可以提供拟真环境和实时触觉反馈,帮助医生提高手术的熟练度和成功率,以及制定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病人实现术后康复。疫情期间,VR在守好疫情防线方面支撑作用明显。
以临床专科手术模拟为例,医生可以利用VR指导脊柱手术,准确定位打钉位置;神经外科脑血管病手术中,VR帮助医生辨识静、动脉。专家可以利用5G﹢VR远程指导医疗条件恶劣的偏远地区进行手术。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模拟医学部主任吕建平对记者表示,希望更多企业和组织加入探讨,例如共同设立医疗VR产业科研项目,加深地方间合作,积极探索医疗VR的未来。
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说:“面向未来,虚拟现实拥有无限可能、无限能量、无限前景,必将推动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应用渗透至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据悉,工信部将编制《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深挖具备潜在商业推广价值的创新应用,培育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盼产业链健康稳定发展
VR产业链包含硬件、软件、内容制作与分发、应用与服务环节。根据《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定义,硬件环节细分为VR技术使用的整机和元器件。其中,核心器件包括芯片、显示器件、传感器、通信模组等。
国务委员王勇指出,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创新是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瞄准打造更高水平的人机互动系统,支持开展虚拟现实相关基础理论和原创性、前沿性、颠覆性的技术开发,促进虚拟现实与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新的产业融合发展。要重视共性技术和应用的技术研发,尽快补上基础材料、核心工艺、关键零部件等一大批产业发展的短板,使先进技术成果能够更好地加快落地,转化为优质的产品。”
无疑,完善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便是尽快补上核心技术不足的“卡脖子”短板。目前,我国VR产品核心元器件普遍依赖进口,终端产品的CPU乃至体感识别等高精度传感器依旧以使用国外产品居多,例如CPU领域时下较为流行的是高通骁龙平台,国内尚未推出成熟的VR专用芯片;在内容层面,大部分开发人员选择的仍是较为成熟的3D MAX、MAYA等,游戏引擎则选用Unreal、Unity等,在这方面国内可以说是空白。
另外,内容驱动将是VR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高度流行的VR应用以及游戏可谓凤毛麟角,“杀手级”应用还未出现。在消费端,Valve于去年发行的《半条命:半衰期》仍是“制霸VR游戏市场”的存在,消费者期待更多挑战者出现。此外,国内VR游戏平台的内容数量、更新周期等与国外Steam等主流平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向行业端,《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指出,存在行业应用种类繁杂,场景同质化相对严重等问题。同时,由于硬件设备的诸多局限性,行业的专业性强、通用性差,使得行业内容开发费用十分巨大。缺乏统一的行业应用标准体系,用户体验参差不齐,导致VR技术难以在重点行业领域快速应用。此外,生成VR内容的数据格式众多,不同设备、系统、平台之间的格式、标准、协议等兼容性差,影响体验效果,不利于VR内容推广。
针对VR产业链面临的挑战,王志军指出,要加快技术突破。提升微显示光学、六自由度交互、人工智能渲染、高精度追踪定位、端云协同传输等基础技术能力,全面增强VR产品的易用性、舒适性,带动产业链各环节整体提升。“支持产业链各方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汇聚资源加快共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展望我国VR产业的未来,随着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链更加完善健全,VR的应用场景将得到进一步延伸,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虚实相通”指日可待。正如王勇所言,做大做优做强VR产业,将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各方面需求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赵乐瑄)
转自:人民邮电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